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汉字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至少有3600年的历史;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如今至少有十亿以上的人口终生使用;汉字也是世界上最精练的文字,一部《红楼梦》译成英语近2500页;汉字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的创造文化。识字教学要从原点出发,有意识地聚焦"触摸汉字智慧,传承民族文化",落实新课标关于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识字写字教学的主体。汉语文化源远流长,汉字作为汉语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学习汉语文化的钥匙。我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肩负着这识字写字启蒙教学的重担,我们要激活语文课堂,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去寻找更多、更适合学生的方法,达到优化识字写字教学。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识字教学的本体。汉字与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汉字的字义系统记载着汉民族文化系统,汉字的字形构造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现象。因此,识字教学要让学生置身于汉字文化中,立足教材,在学习高频度的汉字的时候,进行文化渗透教学;让学生在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的过程中,体悟蕴涵在汉字中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接受文化熏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热爱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谢桂英 《天津教育》2021,(9):118-119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识字教学就是中国一切文化教育的基石与起点。通过识字教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既丰富了汉字教学内容,又发展了学生语文素养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文基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经验,对识字教学如何渗透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春莲 《江西教育》2014,(11):37-38
汉字作为世界上现今依旧沿用的最古老文字,因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而备受世人瞩目,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在越来越重视继承传统文化的今天,加强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着重强调了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是为了传承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让汉字在传承中更加熠熠生辉”。那么,究竟怎样的识字与写字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传承这一目标,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教学中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6.
<正>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造、发展、演变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人民的智慧、灿烂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发展、社会的繁荣变迁、历史的更迭演变、智慧的传承发扬……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要带着学生讲汉字、写汉字,更要带着他们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借汉字的教学传递文化、讲解历史、感受文明……因此,在一年级上学期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尝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任务群完美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字理识字”中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7.
汉字作为世界上现今依旧沿用的最古老文字,因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而备受世人瞩目,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在越来越重视继承传统文化的今天,加强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着重强调了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是为了传承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让汉字在传承中更加熠熠生辉”.那么,究竟怎样的识字与写字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传承这一目标,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教学中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汉字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文化的精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书法艺术是文字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更是让世界人民都赞叹不已,直至今天,识字依旧是每一位学子的入门课程。学童们从识字开始,用一撇一捺描绘中国汉字,逐步认识汉字,了解文字奥秘,体会其意,运用其字,一步一步积累所学汉字。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育与汉字文化之间的联系有多么密切,汉字文化的教学不能仅仅是当作辅助工具来进行,而应当是传播我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当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汉字文化以及识字教育这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彼此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下文中也将围绕这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大众对于本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是成为当下小学教育的重点关注内容。而汉字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学习汉字不仅是对一种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学习。本文从学习成语故事的角度来探究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现今世界上通行的最古老的文字,它以其独特的字音、字形、字义向我们展示着丰富的汉文化底蕴。但是现阶段的的识字教学中,教学方式虽多种多样,却往往忽视对汉字文化底蕴的解读。本文主要对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育中的缺失原因及如何逐步渗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更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国的文化传承始终没有间断过。汉字更是少有的没有间断过传承的文字。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写字教学是小学期间的一项重要教学课程,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加强小学生的写字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汉字的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发现最早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字、到后来出现的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汉字随着中华文化浩浩洪流的发展,演变为现代人使用的现代汉字(简体字),汉字在中华历史文化传承、文明信息传递、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规范文字的书写,也正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体现。规范书写中国汉字不仅代表着文化的传承,也是与人交流的一种途径。文字是一种信息符号,规范文字的书写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于文化的认同,一种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李莹雪 《家长》2024,(4):125-127
<正>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汉字就像一颗世界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明珠,不但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字理识字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字理识字课程应帮助学生提高汉字学习的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建立文化自信。本文基于文化传承视角,进行了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课程的建构研究,以期让学生了解中国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识字是基础中的基础,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学习识字,更多的是为了传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熟悉和了解汉字的意义,就是传承和发扬祖国的文化。本文分析研究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希望对识字教学能够有所贡献。一、整体把握汉字,善于运用联想与想象识字之初,儿童对于汉字的印象都是模糊和笼统的,他们还没有学会从细节上观察汉字,为此教师要教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有一种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每一个字又都是一幅美丽的画,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汉字不只是记录汉语的工具,而且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活化石。中华民族绵延悠长的历史、灿烂辉煌的文化,都在汉字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语文课程标准》中"总目标"第二条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教学建议中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  相似文献   

17.
王庆欣 《江西教育》2011,(11):10-10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人类文字史上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的、最博大精深的文字,它既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又是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载体。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环,虽流派纷呈,方法各异,风格多样,但识字教学的高效离不开教师拥有汉字科学知识,离不开教师合理运用汉字科学知识进行教学。本期聚焦这一话题,以期引发教师对汉字科学知识的重视和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人类文字史上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的、最博大精深的文字,它既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又是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载体。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环,虽流派纷呈,方法各异,风格多样,但识字教学的高效离不开教师拥有汉字科学知识,离不开教师合理运用汉字科学知识进行教学。本期聚焦这一话题,以期引发教师对汉字科学知识的重视和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9.
汉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语文教材")在识字、写字部分的编写上着眼于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处处彰显历史文化意蕴,语文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宣传者、传播者,要具有崇高的使命感。部编语文教材让语文教师知道了路在何方,语文教师可以在中华经典文化的指引下,遵循儿童学习规律和汉字构字规律,科学、艺术地开展汉字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苏教版第七册第24课《春联》是一篇优美的说明文,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特点以及读春联的好处。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真实地触摸到传统文化的脉搏。一、字理识字,体验文字之美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中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因此,识字教学也是寻觅传统文化、传承几千年文化瑰宝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