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国瑞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其学术思想围绕元文艺学、一般文艺学(生产论文艺学)和各别文艺学(社会主义文艺学)三个方面展开.他在我国较早提出建立元文艺学的构想,并勾勒出元文艺学的基本框架.他的生产论文艺学形成了一个新的、严密的理论体系,阐述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是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他围绕社会主义文艺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全面系统地阐发了有关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文艺学观念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讨当代中国有代表性的文艺学观念,是文艺学发展的必要环节。而就它们的非中国性问题和非文学性局限予以关注,则是积累自己的文学经验、增强建设意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一直是文学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学界从未停止过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的关系上。有人欢呼文艺学研究终于找到了文化研究这一丰富的源头活水;也有人担忧文艺学研究一旦走入文化的旷野,就会失去独立的学科品格,成为自我放逐的不归者。本文拟就近些年来国内针对这一问题所发表的一些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一番爬梳,以求将问题的讨论引入更深的思考层面,并对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的几点不足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4.
"衔华佩实"是刘勰指导文章作法的根本指导思想。"衔华佩实"实际上是指文与质的有机统一,它有深厚的哲学缘起和理论渊源。文与质的有机统一体即作品。它不仅是文艺理论史上人们建构文艺学知识的最初切入点,而且有关作品的知识还是文艺学知识大厦的基础和核心部分。由此看来,文与质问题当是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是文艺学的元问题。实际上的确如此,诸多的文艺学知识都是围绕文质问题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如果以与语文教育的关系为出发点来看待文艺学,我们大致可以把文艺学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这样几种基本类型:与语文教育宏观联系的文艺学理论;与语文教育微观联系的文艺学理论;与语文教育有限联系的文艺学理论.本文据此探讨了如何从语文教育的角度进行文艺学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政治上改旗易帜后的俄罗斯文艺学抛弃了原先的思想理论基础。寻找新的精神支柱、重评苏联时期文坛人物与作品、填补空白成为研究热点。高校文学理论教材力图与西方文艺学和以往的俄罗斯美学思想接轨,出现了观点纷杂、时髦术语频繁更迭的状况。但在保持高校文艺学教材的稳定性与基础性,突出以作品研究为中心的文学性,以及对一些具体理论问题的阐释方面,也有积极的探索与突破,值得我国文学理论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一书清晰体现了巴赫金文艺理论观点与俄国形式主义之间的传承脉络。巴赫金在这部著作中集中批判了俄国形式主义否认文学对现实的评价关系、漠视文学语言的意义的理论偏失。以此为鉴,他强调语言的社会性特征,把“有意义的结构”确定为文艺学的研究对象,着手构架自己的诗学理论框架。就此而言,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的批判主要是立足于继承和改造。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艺学面临困境,一方面是大众文化对文学的冲击,一方面是西方理论引入导致的西方理论话语统治理论界的局面。事实上这两个困境都可以归为全球化和民族化的矛盾,因此中国当代文艺学要创新必须注意民族化建设。然而,民族化对于中国文艺学并不是新问题,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倡导过民族化,但时代不同,语境不同,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民族化内涵也有所不同,只有解决好民族化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文艺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俄苏历史比较文艺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苏历史比较文艺学在当今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它的历史类型学思想、文学影响的规律性的思想、总体文学建构的思想和跨学科研究的思想都有着有别于西方比较文学思想的独特视角和观点 ,这些视角和观点对于我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艺学教材的规范性和创新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文艺学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指出了文艺学教材与学术专著的异同,明确了文艺学教材的理论规范及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人学向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学主体论的根本性蕴涵在于对个体主体性的确证和伸张。其建构的人学向度是明显的。在特定层面上说,文学主体论体现的就是刘再复的人学思想观。历史地看,它是一种关于"人的现代化"设计的较为积极的现代性方案;但同时,这一理论在人学问题的思考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主体性是流动的、多样的。当前,我们应该致力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这一目的论视野中的人的主体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主体论是刘再复80年代文学思想的总体归宿。文学中的主体性原则要求在文学活动中恢复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中心,为目的。从主体性哲学基点出发,主体论倡导者认为文学活动是一种自由精神的存在方式。必须注意到的是,刘再复的主体性学术思想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文学主体性命题的根本蕴涵在于对个体主体性的确证和伸张;同时,它也指向对文学自主性的诉求。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整体上来说,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主体性"大致可分三个方面:主体性的若隐若现、主体性的凸显张扬和主体性的扩展超越.主体性在主体闻性的讨论中进一步延伸.关乎人及人的活动的主体性研究可以加深文学理论的深度感并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祁道林  覃秋燕 《高教论坛》2014,(3):51-53,61
对于高职思政课教师来说,明确并发展自身主体性无论是对于思政课教育教学还是自身专业成长、自身价值实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教师个体角度呈现和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师主体性迷失的状况,并探索了他们主体性回归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近代的教育理论是在主体性框架中建构的,其历史的意义不容低估。但当代的发展使主体性教育理论陷入了困境,所以,当代的教育理论应当开始主体间性的拓展。主体间性为教育理论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还原了教育和教育研究的本真。  相似文献   

16.
许渊冲教授提出的“优势竞赛论”引起翻译界广泛的争议。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视角来审视优势竞赛论,两者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的旨趣:都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地位;都主张译者要顺应翻译生态环境;都认为翻译实质上是一个不断适应并作出选择的过程,所遵循的法煲lj都是适者生存。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文学价值论问题是文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无论当前中国学术界承认与否。消费时代与消费文化的到来已然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面对这种状况。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中。探讨文艺的价值功能是学术界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笔者旨在通过当前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种种表现,建构消费时代的审美价值论,重塑文艺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关注和探究生成中的人的主体性的当下形态是当前思考文学活动中主体性问题的一种根本性要求。人的主体性的历史建构应该遵循和符合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的;在此目的论视野下,才能更为合理地进行流动的、多样的同时也是时代性的主体性的建构。在以上总体思考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并参考学界的有关认识着重强调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文学需要高扬人的主体性;其二,需要对文学主体的观念意识和精神状态问题给予深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文艺理论的支柱和来源。然而,无论在过去和现在的学习和研究中,中国仍然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错误的解读,这种误读现象表现在:典型理论、艺术的独特性、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批评的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等方面。它不仅影响了文艺界的正确发展,也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的文艺理论设置了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20.
面对20世纪90年代的新环境所表现出的不适应、知识分子自身的边缘化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是文学主体性理论于80年代末淡出而未能在90年代得以继续延伸发展的重要的因素。知识分子面对自身的不断边缘化期望通过抢夺话语权回归文化中心,这导致了文学主体性话语的被冷落。后现代主义对“元话语”的反对以及对传统人道主义的颠覆对文学主体性话语的发展完善起着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