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建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980-982,1003
运动技术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竞技体育制度安排来减少运动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运动技术发展,是人们在一定竞技体育制度安排的约束和激励下,寻求更有效率地获得运动成绩的方式,并在有序竞争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竞赛制度安排中的竞赛设置与竞赛约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竞技活动、竞技项目存在和以使用什么样的技术获得运动成绩权利,都是由竞赛制度规定的.在我国50多年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竞赛制度作为促进竞技项目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一种制度性手段被系统而比较有效地运用,运动竞赛制度作为竞技体育制度中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它本质上体现着国家利益的需要,以及由这种需要所导致的在制度安排上的倾向性.运动竞赛制度安排中的竞赛设置和竞赛约束是主要的制度安排方式.  相似文献   

3.
摘 要:竞技项目及组织是运动技术提高和发展的基本组织形式。对竞技体育制度安排中竞技项目组织的构成和意义进行研究,并对竞技项目组织在理论上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研究认为:竞技项目组织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通过组织的方式把竞技体育活动和运动技术发展统一在一起。竞技项目中的运动技术主要以技术知识的方式保存下来,并且使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从中获益。正是技术知识使得运动技术在一个特定的竞技项目组织中得以进行有效的积累和发展,它为减少运动技术发展过程中在技术训练方面的不确定性,提供了必须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教育结合的发展思想已经形成共识,学者、专家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但是如何评价和判断高校竞技运动发展问题却是相对滞后的。对高校竞技运动发展评估进行研究,不仅是高校发展体育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国家、社会的迫切需要,因为它能反映一个学校或国家的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客观利益与要求,可以有效地避免竞技体育快速发展时期所造成的人才、资产上的浪费。所以,加强对此问题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运动技术的整体发展与分群演进(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论纲性研究:将运动技术置于人类技术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揭示运动技术的生物学机制;探讨运动技术发展的内部规律;分析运动技术发展的社会动力学因素;阐释运动技术的分群演进问题.  相似文献   

6.
体育院校运动系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改革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社会改革和发展为背景,采用个案研究、献研究、调查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体院高校运动系人才培养现状与改革对策进行深入探讨,找出体育院校运动系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培养目标上存在的问题;分析社会发展对高知层教练员的需求;论证体育院校办好运动系是教育改革和体育改革的需要,是体育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剖析“南体模式”提出改进后的体育校运动系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运动技术预见具有训练理论工作者和训练实践者理性选择未来、主动塑造未来的含义.其包括对运动技术自身结构完善的预测、对运动技术发展与项目发展及运动员有机体发展之间关系的探讨、对运动技术发展与其所处大环境之间关系的全方位研究等三个层面.在进行运动技术预见活动时,需处理好运动技术预见与竞赛规则发展预见的关系、运动技术预见和社会发展预见的关系、运动技术预见与关键技术选择与把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综合分析了欧洲各国体育法文本的总体情况,选取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国的体育法做类型化、典型性分析,并从各国体育法的立法结构、法规内容和立法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认为:体育法在各国体育实践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体育权利、政府责任、体育保障以及体育发展中的具体问题都需要体育法进行全面的制度安排和法律保障,科学、民主、现代的体育治理体系需要完善的体育立法提供坚强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运动技术动作概念的嵌套表征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征表说”(FeatureListTheory)和“原型说”(PrototypeTheory)是认知心理学家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概念表征问题的两个彼此对立的重要理论。然而,由于它们各自支持实验的局限性,使其很难独自圆满解释运动技术动作概念的表征问题。笔者根据个体认知发展和运动技术动作概念形成的规律,以及这类概念自身的特点,提出一个关于运动技术动作概念表征的嵌套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指出了我国对竞技体育的传统价值取向的不足:1)主要局限在为政治服务,忽视了为经济、文化发展服务;2)忽视了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认为竞技体育的价值具有双重性,是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综合体现.我国当前的竞技运动及其对竞技运动的研究,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运动成绩,仍然没有在理论上考虑如何将竞技体育表现出的各种属性上升为民族的现代素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体育体制也正在进行体制转轨,作为规范体育社会生活的体育法应该具有现代价值取向。它们是体育秩序、体育公平、体育民主、体育和谐和体育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未来社会需求进行预测,并对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深度调研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体育产业和体育需求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仍难以适应培养合格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社会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为出发点,推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是在不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依据当时实际需要所做出的应对性选择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最初总体上并没有一个先验的"经验模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形成、演变是一个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认识过程。其认识基础是经济水平关系论、政治体制优势论、目标任务重点论和社会责任分工论。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体育发展模式只有与社会发展模式保持相对一致性,体育事业才会实现真正的发展。故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在认识上必须处理好竞技体育改革目标定位问题、职业化改革目标选择问题、训练体制改革方向问题和项目协会实体化的进程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立项与研究及其在体育专业类核心期刊刊载社科论文情况对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行了概况,通过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社会体育学、奥林匹克学、体育法学、体育美学、体育哲学和体育伦理学7个方向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认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主观诱导性强,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性;2)宏观、空泛之论占一定比例,微观、深化的研究尚显不足;3)个案研究事实陈述多,深入求证少;4)学科建设研究滞后,学科体系尚待完善.并就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生态平衡视角分析我国体育系统的平衡协调发展。研究得出,我国当前体育系统发展失衡,并且探讨了导致失衡的主要原因:体育结构与功能失调;管理错位;社会对体育需求与民众对体育需求改变以及不良文化的影响。最后提出: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理性选择是调整体育生态结构;实现体育文化多元化;树立体育生态意识;继续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价值的利益性向生态性复归,政治价值的严谨性向开放性转变,人文价值的个体性向社会性转变,我国在社会的急速转型期引发了民族传统体育价值观念的转变,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固有矛盾逐步显现,理论研究的滞后、观念的陈旧、关注度较低、过度异化等现实状态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困境.因此,适应社会转型期价值转变的需要,牢固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与内涵,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应当“大众体育优先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内涵是要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强调“体育为人人”,满足参与本人的健身、娱乐、社会交往等多种需要。新世纪发展中国体育的战略举措应是“大众体育优先发展”,并应从完善大众体育的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合理有效的全民健身运作机制、同卫生工作紧密结合、构建绿色体育明等四个方面入手加快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再论高校体育课程之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有机部分,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是实现高校体育发展及社会要求的基本元素。即将掀起的全民健身活动热潮和当代社会体育氛围中的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趋势表明:高校体育由目前进行不掇的教法改革过渡到大规模课程改革的时机已然成熟。  相似文献   

19.
体育运动与高科技运动服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服装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提高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与专业运动服的设计与制作的紧密结合,高科技运动服装不仅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更有利于开发人类自身潜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