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其所属的社会中人们必须掌握的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父母将适合儿童接受的社会信仰,价值观念等社会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形成、发展和完善自己社会性的过程。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化主要是学习语言,掌握基本生活知识和技能,以及建立一定的情感联系,为日后在社会生活领域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做准备。在这一阶段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日常的社会生活环境,而且也为儿童提供了实现社会化的基本条件,是引渡儿童进入社会的桥梁。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家庭教育环境不仅直接…  相似文献   

3.
<正>青少年在社会中成长,为了在社会中和谐生存,必须努力适应社会规范与行为期待,这个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社会规范等社会文化,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并积极作用于社会的过程。社会化涉及社会和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家庭中儿童的社会化问题省教育科学院韩秀英儿童社会化,乃指儿童在社会和家庭影响下,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形成社会行为的过程。儿童社会化不仅是个体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儿童时期的社会化将为以后的社会化奠定基础。如果一个人实现了较...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儿童成长学习的第一个场所,是孩子成长的摇篮、避风的港湾,是孩子最依赖的地方.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的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第一次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所以,在一切社会生活中,家庭因素对儿童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研究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因素,问题原因和解决对策,从多视角剖析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会化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成长的必然归宿.所谓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就是针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类型和阶段而有意识地施加影响,从而为他们顺利适应社会和主动赢得发展提供强有利的素质支撑.具体来讲,高职学生需要掌握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学习和遵从社会的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高职学生的社会化依赖于大学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刘敏  王庆 《当代教育论坛》2007,(12):123-125
一、前言家庭是子女第一个接触的社会机构,家庭中的成员分享着情爱与各种资源,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涉及生理、心理、社会以及思想观念等各方面,父母对儿童的学习成长与社会化的影响是长远的。  相似文献   

8.
刘敏  王庆 《当代教育论坛》2007,(24):123-125
一、前言 家庭是子女第一个接触的社会机构,家庭中的成员分享着情爱与各种资源,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涉及生理、心理、社会以及思想观念等各方面,父母对儿童的学习成长与社会化的影响是长远的.  相似文献   

9.
<正>入学,意味着儿童从家庭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环境,这是个体社会化的十分关键的一步。入学后,儿童从家庭的特殊成员转变为班集体的普通成员,社会对儿童的要求、人际关系都发生相应变化,儿童是怎样从家庭到机构这一社会化过程的?转变过程会给儿童发展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1979年,Bronfenbrenner开始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为研究这一个转变过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信仰及信仰形成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信仰的,人的信仰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化指的是社会按其文化价值标准把一个婴儿培养、教化成符合其要求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人的社会化有三方面内容:一要学习和掌握基本生活、劳动技能;二要学习和遵从社会行为规范;三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确立生活目标。信仰就是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人生观的基础,是人生意义与归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论当前国内外教师专业社会化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G.Simmel)首次提出“社会化”这一概念后,社会化就成为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及其它许多学科共同关心的课题。社会学意义上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发展自我观念与社会角色,掌握所属社会的各种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获得该社会所要求的成员资格,同时也是自我和个性形成和完善的过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值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转型时期的青年社会化问题,值得思想教育界、学术理论界的关注和探讨。本文只就当代青年在生活目标、价值观念、社会道德规范、社会角色行为模式等方面社会化的特点,略陈管见。青年社会化,即是社会运用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法律习俗、行为模式、生产生活技能、生活目标等)教化青年,推动青年成为合格社会成员,青年能动地内化及发展社会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努力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社会教化和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在诸多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是指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亲社会性的发展,反之,消极、对抗性的亲子关系则促使了儿童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是指人学习知识技能,增强体质,适应社会习俗,形成个性品质,具备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能力的长期、缓慢、复杂的发展过程。人的自然属性乃天生造就,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化的结果。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不具备社会属性,还不能成为真正的人。实现人的社会化,从个体角度说,必须学习做人的本领;从社会角度说,必须教会每个儿童具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学习和教育是人类社会化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于惠 《山东教育》2005,(15):8-9
社会性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愿与行为特征,是社会化的产物.儿童社会性发展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统一,是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主要内容,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环境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包括文化、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媒工具等,它们形成了儿童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6.
姚凤英 《辅导员》2009,(3):56-57
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始于家庭,通过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的养育,学前儿童掌握各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形成一定的社会技能,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当前在我国,许多家长在学前儿童社会技能学习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如,认为智力方面的学习是最重要的,社会化方面的学习是次要的,等等。“一个人若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这样的话,即使是才高八斗,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出世以后,通过社会中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学习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逐步成长为社会的一名成员的整个过程。人从婴儿期开始,经过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到老年期,都在不断地进行社会化。处于每个时期的个体,都面临着完成一定的社会化课题,并且前一个阶段社会化课题的完成是后一阶段社会化的基础。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环境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证明,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远大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儿童所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幼儿在父母的哺育、照料和教导下,能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开始最初的“独立生活”。家庭为幼儿提供了最初的人际交往的机会与条件,并使幼儿接受第一次社会规范,承担第一个社会角色,父母的价值观念、社会态度、社会行为以及对儿童的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社会行为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儿童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相互作用,所建立的相互关系,对儿童步入社会后与同伴、同学、同事、朋友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准备。那么…  相似文献   

19.
韦世滚 《物理教师》2005,26(6):4-5,31
1物理教师继续社会化的必要性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并能履行社会职责的过程称为个体社会化.其过程有儿童社会化、青年社会化、成人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等四种类型[1].从这种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家庭与儿童个性社会化姚本先家庭是儿童早期生活最基本的环境,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它还是儿童最早的教育场所,是儿童个性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在家庭里,儿童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及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等。比起幼儿园和学校,家庭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