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沈惠娟 《广西教育》2009,(35):54-55
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解题中的错误,在共同分析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让学生将第一阶段的“双基”类型题理解透、掌握好,对必须掌握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2.智能目标:通过将学生的“错误”进行开发、利用,变“废”为“宝”,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解题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果课前预习得好,课上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1 凡事要做到“心中有数” 人们常说:凡事要做到“心中有数”.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解释之一:在做事之前,要估计一下,这件事能够做成功有多少把握.拿现在的数学语言来说,就是这件事做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或者说做成功的概率是多少.因为做成一件事,涉及的因素很多,其成功的把握,很难用一个数字来刻画.但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中概率统计的方法,却能够用数字来刻画其成功的可能性.这便是数学的能耐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导”与“学”各自发挥最佳效益.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下面就“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课,粗浅地谈一下我是如何处理“导”与“学”相互关系的。1课前预习:引导看、主动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第七章“生物与环境”来说.专业名词较少,多数属于文字叙述,所以学生能够读懂。为了做到在预习过程中心中有数,预先列出如下提纲:(1)适应的普遍性: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②动物对环境的适应;③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适应;④特殊方式的适应:保护…  相似文献   

5.
每个孩于都在老师心里。一道题,每个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比如数学就是掌握四个基本概念.“合差倍分”,“合”是最基本的概念。小学阶段整个抓一个“合”字。有“合”就有“分”,在合分这两部分,就有不等和相等。每份都相等,  相似文献   

6.
王佳伟 《文教资料》2014,(11):124-125
苏霍姆林斯基希望学生用各种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要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教师要研究教学和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和微妙之处.需要有育人之心、博爱之心、求知之心、公正之心.以“心”育人。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则更应该从提前准备人手,让学生事先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要去预习,预习就是提前对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在正式的学习中能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学习中掌握主动,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现在的课堂的知识密度比较大,加上数学的逻辑性强,  相似文献   

8.
这班主任一干就二十多年,同事戏言:“老裴治班有法宝”。其实我只不过是坚持“攻心”的原则,采取“谈心”的方式,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实践证明:“谈心”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谈心,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想法、要求以及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了如指掌,从而准确地把握好整个班级跳动的脉搏,做到心中有数,对策有效。  相似文献   

9.
陈萍 《现代教学》2008,(1):79-80
批改作文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写作困惑,而要了解学生写作困惑的最好方式就是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畅谈,即面批。 每次面批学生的作文前,我都会对学生的作文做一次认真的阅读,对学生作文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为面批做好“备课”。面批作文时,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0.
一、开门见山式教师一上课便直截了当地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甚至讲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对“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等做到心中有数。这种开头可使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做到“真”的探索,“善”的鉴别,“美”的享受。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去求知、探索、实践,并能够在求知、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出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进一步的提高兴趣.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把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使用苏教版新教材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好新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找准病因.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困难学生因个性品质和受教育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不同。其表现也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5.
<正>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课前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心中有数,听课时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有利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  相似文献   

16.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知识的探索与追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之乐学乐写。奈美纽斯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必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愉快作文就是让孩子们在欢乐和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融观察思维和表达于一体,将儿童的好奇与好动结合起来。从“乐”和“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使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从而创造出一个愉快的写作环境。以下谈谈笔者对愉快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7.
高兆梅 《考试周刊》2013,(86):129-129
陶行知说:“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个性的心理特征.本质上是在特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之下产生的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学生一旦产生兴趣.便会激起求知的渴望.强烈的欲望会驱动学生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使兴趣愈发浓厚,学会享受求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下面笔者谈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实验前,先把“卡片”发给学生。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读懂“卡片”内容。通过读懂“卡片”上的观察与操作的要求,学生在头脑里对实验的目的、用品、步骤和观察思考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操作过程中,就能顺利完成观察与实验任务、少出差错。2.学生读懂“卡片”后,老师再按着“卡片”上的要求,让学生对照“卡片”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接着让学生自己按着“卡片”指南大胆尝试,最后,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思考的问题填在指南卡上。实践表明:在农村小学自然教学中使用“实验指南卡”,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就是在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认知矛盾或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思维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思维动力。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他们的学习心态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使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渴望求知的心态,是搞好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在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点滴体会:一.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求知环境一个好的求知环境是每一个求知者所期盼的,因为它大大有利于提高求知者的学习效果。课堂无疑应成为求知的最佳环境,但这种环境要靠师生共同来创造。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1.开讲前应先“热身”。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抓好课前几分钟的“热身运动”是讲好一堂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每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