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针对电子图书的使用特点,应用在线科研评价工具Altmetrics,设计了一套电子图书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希望对电子图书学术影响力评价进行有益探索.通过对Altmetrics工具指标的内涵及特点分析,从22个原始评价指标中归纳出5个大类,进行电子图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并且选取了Springer电子图书进行实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发现Altmetrics指标在电子图书学术影响力评价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应用与发展可以为学术图书的采购、评价、使用及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开放科研环境下,科研成果的产出形式及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而与之相适应的科研成果评价方式也呈现出多元趋势。Altmetrics基于学术社交网络及开放存取平台提取的社会评价指标,对全面评价科研成果社会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参考,但由于Altmetrics自身的特点在科研成果评价中需要谨慎的使用。文章在阐述Altmetrics理论背景的基础上,依据Altmetrics指标来源归纳了Altmetrics指标类型,并在分析Altmetrics优劣势的基础上从辩证思维视角对Altmetrics在科研成果评价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岭 《编辑学报》2014,26(6):579-581
传统科技期刊通常为科学交流的正式过程服务。在数字时代,基于Web 2.0的非正式科学交流对科技创新和凝聚科研人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科技期刊应当积极构建基于Web 2.0的非正式科学交流平台,以此推动科技创新和增强对科研用户的黏性,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外一些先进出版单位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研究Altmetrics指标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传统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它们随时间的演化情况;同时,基于Altmetrics指标全面评价学术论文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对于发展和完善Altmetrics计量系统至关重要。[方法/过程] 以2014-2016年Altmetric Top 100论文为样本,对每年的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的来源期刊、学科分布、获取方式、作者地域及研究机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讨论这些论文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对论文的Altmetric分数与其Web of Science上的被引频次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相关性随时间的动态演化。[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主要来源于一些高影响因子期刊,其学科主要集中于医疗健康与生物科学,论文作者主要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且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中开放及自由获取的比例逐年增加;Altmetric分数能够定量地反映学术论文在社交和新闻媒体上被公众关注的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术论文的社会影响力;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的Altmetric分数与其被引频次存在一定正相关,表明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同时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多样化的科研成果、数字化的出版方式、网络化的科研交流呼唤新的机构影响力评价指标,探讨Altmetrics指标与传统科研机构影响力评价指标以及Altmetrics指标内部之间的相关性,有益于更好地探索数字环境下如何更加客观、有效地开展科研机构影响力评价。[方法/过程]以 Plum Analytics为数据源,基于样本机构2012-2015年间的引用数据与Altmetrics数据,开展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结论] 多元化的Altmetrics指标可反映多维化的机构影响力信息,故应当引入Altmetrics指标以全面审视机构影响力;指标数据源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指标所反映的信息性质;要因评价对象的不同而遴选适宜的评价指标;对Altmetrics指标分类需作小范围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试图探明Altmetrics应用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措施。探索如何应用Altmetrics评价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学术影响力及社会影响力。[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回顾及网络调查的方法,对国内外Altmetrics研究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Altmetrics评价面临六大挑战,但这些挑战并不会贬损其价值,而是提供了开展深入研究的空间。虽然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Altmetrics评价面临挑战,但这些挑战是可应对的。应用Altmetrics可分析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的学术影响力及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替代计量学(Altmetrics)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在线科学交流和开放科学发展的进程,已普遍被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看作是一种基于社交网络数据进行科研交流、传播和评价的新型计量学。为了在Web2.0环境下,保证科学评价和计量研究的准确性和影响力,最理想化的方式是按照一致性的标准建设能融合各社交网络Altmetrics数据的整合分析平台。通过网络调研法和深入访谈法,借鉴了国外已有针对Altmetrics数据整合分析平台的有益经验和需要避免的问题,分析了在国内建立中文Altmetrics数据整合分析平台由图书馆界来牵头组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由图书馆界来整合Altmetrics数据的要点,包括:拓展原始数据源、使用并大力普及DOI、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科学设计指标、构建Altmetrics数据采集加工的整体方案、广泛开展合作和保护用户的隐私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某个学科领域中Altmetrics指标的特征,为该领域文献影响力评价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方法/过程]定位于图书情报领域,选取Scopus、Altmetric.com进行文献被引频次及Altmetrics指标值的采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和内容分析。[结果/结论]在众多Altmetrics指标中,Mendeley和Twitter更适合于对图书情报领域文献的影响力做出评价;Mendeley和Twitter中文献的使用群体、文献主题、内容和期刊分布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Twitter适合对文献的社会影响力做出判断,Mendeley更适用于文献的学术影响力评价;不同工具的流行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利用Altmetrics指标时应考虑该指标对文献影响力的评价是否存在地域缺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Altmetric Explorer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获取和分析处理数据,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现有Altmetrics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和选取,设计和构建基于Altmetrics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框架及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评价模型的可行性。通过与传统引文指标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发现Altmetrics评价指标同传统的引文指标在评价结果上既具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异,Altmetrics测度的影响力偏向社会影响力及社会关注度,较少涉及表征论文质量的学术影响力。基于Altmetrics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对传统的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有所补充。图6。表12。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0.
论推动替代计量学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替代计量学快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困扰,主要表现在替代计量学的研究内涵存在争议,替代计量指标内在价值不够明朗,替代计量指标可信度遭到质疑。本文对近年来替代计量学的研究论著进行追踪和梳理,利用狭义、广义二分法归纳替代计量学的研究内涵,明确提出狭义的替代计量学专门研究相对传统引文指标的在线新型计量指标及其应用,广义的替代计量学研究在线新型科学交流体系和面向学术成果的全面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若根据应用情境对替代计量指标和数据源进行细分,既能反映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也能反映学术成果的学术影响力。从规避数据操纵、数据严谨性和数据一致性三个方面,论证了替代计量指标具备实用的可信度。替代计量学研究有利于增加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话语权,对创新型科学交流机制起到促进作用。对应Altmetrics这个英文术语,"替代计量学"是最合适的中文译名。  相似文献   

11.
学术信息交流的变化——网络信息交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讨论学术信息交流过程和交流模式的变化,认为学术信息交流正处于以印刷本交流方式为主向网络信息交流方式为主转变的过渡期,但是由于不同学科存在各自的交流特点,以及科学协会的不同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两种方式将不同程度地被各学科交流所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对于塑造自身形象、增进理解意义重大。新的国际格局和传播环境要求跨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渠道、内容、受众意识等方面进行变革。本文以"美丽江苏"的跨文化传播为例,分析了这一品牌形象传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六结合"的理念和具体的传播策略。它们指向了这样一种对跨文化传播的理解:跨文化传播是一座"桥",连接了不同的群体,其价值不是为了传播自己,而是依靠对"自己"的传播,争取相互之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教育品牌传播需要创新传播理念,以提高传播效果为出发点,采用定向传播、定制传播和媒介泛化策略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图书馆内部沟通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个体、部门、组织三个层面入手,指出图书馆内部沟通的主要方式;从培育图书馆内部沟通机制、提供有效的沟通途径、建立完善的沟通体系、增强内部垂直沟通、设立内部诉求渠道等五个方面阐述图书馆内部沟通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关于网络传播的一些理论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网络传播并不是人们所说的“第四媒介” ,而是人类传播和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网络传播使人类传播活动出现了新的飞跃 ,赋予人类传播规律许多新的特点 ,并使传播规律本身有了新的延伸和发展。网络传播带来的理论挑战 ,主要还不在于大众传播理论的调整和更新 ,而在于传播理论总体性的开拓、提升和创新 ,并把广义传播学切实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The Citizen Disaster Communication Assessment (CDCA) measures individual disaster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that are intended to help communities cope across all phases of a disaster. Using the CDCA, this study examined associations among citizen disaster communication, neighborhood belonging, and community resilience using three different sample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disaster phases (Pre-event, Event, Post-ev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re citizen disaster communic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stronger perceptions of neighborhood belonging and community resilience at the Event and Post-event phases. In terms of specific citizen disaster communication processes that proved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 correct disaster rumors and share stories wa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feelings of belonging. Communication intended to confirm disaster information and tell stories was associated with stronger community resilience perceptions. Overall, results (a) confirm that citizen disaster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isaster response and recovery ecosystem and (b) offer evidence of concurrent validity for the CDCA.  相似文献   

17.
李银波 《新闻界》2008,(1):22-23
本文对国际传播的"关氏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揭示其学术价值和意义的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乡村信息传播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与反思:理想上人们普遍认为乡村信息传播能够为农村农业各方面的发展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现实中,由于人们对乡村传播的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使得乡村信息传播所发挥的作用甚微。因此,本文提出乡村信息传播应强调以农民为中心,增强其信息获取能力,加强乡村信息传播方式与方法、机制与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大众传播生态学理论,从原生态因素、内生态因素、外生态因素三个层次分析影响健康"微传播"的要素,描绘出一幅"本末倒置"的健康"微传播"生态图谱,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信息的传播模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刘杨  赵大良  葛赵青 《编辑学报》2005,17(6):410-412
从信息传播学的一般规律入手,研究学术期刊信息的传播模式.认为学术期刊传播的本质是信息传播的属性,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信源,作者提供的是粗加工信息,编辑借助同行专家对信息进行精加工,编辑直接参与信息的生产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学术期刊是学术信息传播的载体,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渠道是信息传播的通道,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者是学术信息的传播者,因此,任何有利于学术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都是我们选择的对象,包括出版网络版、建立论文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