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一、认识“邮票”,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现在发行的邮票,引导学生认识邮票。(教师相机板书:邮票)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了解,自由谈谈自己对邮票的认识。2.引导观察,认识现在发行的邮票周围的“齿孔”。(板书:齿孔,学习生字“齿”的读音“chǐ”。)激趣:邮票最初发行的时候,周围没有齿孔。为什么后来的邮票会有了齿孔呢?这里边还有一个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邮票齿孔的故事”。(板书:故事齐读课题)补充完整课题,告诉学生:《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将告诉我们邮票齿孔的由来。二、学习生字读音,识记生字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相似文献   

2.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四册第14课。其教学内容包括: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本实录为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学  相似文献   

3.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的语言平实易懂,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内容并不难。但是,课后有个习题——默读课文,想想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其中想想一词的表述有些模糊,教学中应该怎么去引  相似文献   

4.
博学e世代     
隰隰第一枚邮票1840年5月1日,在罗兰·希尔的提议和促进下,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正式发行,5月6日开始使用。邮票的图案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浮雕像,黑色,面值1便士,人们称之为“黑便士邮票”。这枚邮票,除不具齿孔外,已经大体上具有今天邮票的特征,选用带水印的纸张印刷,涂有背胶,并标有“邮政”字样。第一枚邮票发行后,由于使用方便,邮资低廉,深受欢迎,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竟重印11版,售出6800万枚。尔后,或改变印色,或增添齿孔,但图案和印刷方法基本不变,一直沿用了40年之久。这在邮票史上也是不多见的。由于罗兰·希尔一生为改革和发展邮政…  相似文献   

5.
阿切尔从那个用别针在邮票连接处刺孔的人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打孔机。由此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素养,是《邮票齿孔的故事》(人教版二下)一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阿切尔被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动作吸引,反映出他浓厚的好奇心以及善于观察,思维深远,敢于行动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时,为了让同学们感悟阿切尔的成功与他的留心观察、善于探究有着重要的关系,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插图:小酒馆里还有其他人,为何只有阿切尔对那位给邮票刺孔的先生产生了好奇甲你认为阿切尔能成功发明邮票打孔机的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你们平时所看到的邮票一般都是四周带齿孔的长方形邮票。但是最早的邮票却是没有齿孔的,这给邮局的工作人员带来许多的不便,因为邮票不是一枚一枚印在单纸上,而是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时,为了让同学们感悟阿切尔的成功与他的留心观察、善于探究有着重要的关系,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插图:小酒馆里还有其他人,为何只有阿切尔对那位给邮票刺孔的先生产生了好奇?你认为阿切尔能成功发明邮票打孔机的原因何在?在简单地看过图后,班里一位同学举起了手:"因为那位先生就坐在阿切  相似文献   

9.
那是一个关于邮票的故事—— 在学了《邮票齿孔的故事》一后,我随口告诉孩子们我是集邮爱好,我会把自己的集邮册带给他们看。孩子们异常兴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奇特的邮票     
自从邮票发明以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我们平常见到的邮票也是一张小小的,纸制的东西,但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些国家的邮票可就不再是纸做的了。铝箔邮票1955年,匈牙利为纪念该国制铝工业创建25周年,发行一枚面值为5福林的铝箔邮票。丝绸邮票1958年,波兰为纪念本国邮政400周年,发行了  相似文献   

11.
集邮文化的三个层次“集邮文化”可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围绕邮票实体的表层文化,指邮票的选囹、设计、版模、印刷、齿孔、背波、用纸、发行等方面的观赏、整理、研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微观研究”.第二个层次是以集邮活动为联系的中介层次,如建立集邮协会,...  相似文献   

12.
不知你注意过没有,在一枚小小的邮票四周都有规则的齿孔。那么,这些空心的“小数点”来历如何,又有怎样的作用呢?原来,邮票诞生后,确实为通信事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那时的邮政人员必须备有裁纸小刀,好随时把几十枚连成整张的邮票裁开出售给寄信人;有谁买了大张的邮票,临到用时,也要自备小刀裁割,不但麻烦,还不易裁整齐。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美术课的开讲设计上,我主要从设疑引趣入手。 如开讲第十册《邮票设计》时,我事先把邮票装进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让部分学生把手伸进袋子里触摸,然后让他说说触摸的是什么东西,怎样判别的。学生触摸后回答说是邮票,根据是有齿孔,形小而薄。学生回答后,我把邮票拿出来让大家轮流观赏。这样设计开讲,加深了同学们对邮票的感性认识,活跃了课堂气氛。 再如开讲第九册《人的五官》时,我先把一个双眼用布蒙住的学生带进教室,让同学们来辨认他是谁。同学们感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2期刊登的杨雪梅老师《邮票齿孔的故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的教学思路为:读生字音——记生字形——写生字,较为详尽地呈现了识字教学的过程。笔者仔细拜读之后,对在阅读课中如此进行识字教学持有不同观点,在此与杨老师商榷,也希望得到专家与同仁的指点。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利比里亚发行了一套17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邮票(小版张),反映了我国在公元1000年至2000年,即清朝以前期间的科技发明概况。第一行的4枚邮票为火焰喷射器、漏水运转浑仪、运河闸门、珠算盘。浑仪是用来测量天体的位置和两个天体之间的角度的天文仪器,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或更早些。漏水运转浑仪是宋朝苏颂制造的。我国开始使用珠算盘,大约在公元1350年(元朝末期)。在此之前,我国古代约有两千多年时间,使用算筹进行运算。“筹”是指小竹棍、小木棍,用筹的横、竖不同摆法表示9个数字,可进行计算。在算筹基础上发明了珠算盘,珠算…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邮票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邮票票面的构成,学习邮票的设计方法。 2.在“画图”程序中,学习邮票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学习邮票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设计形状各异的齿孔并在票面上插入文字。教学过程: 一、导入演示课件:形状、内容、构图等各不相同的邮票。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什么?给你什么样感觉?  相似文献   

17.
眼镜的度数是一副眼镜的主要性能指标,也是每个配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测出眼镜的度数呢?下面应用光学知识来说明测量眼镜度数的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18.
发光的邮票     
随着邮政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出现了信函自动拣选机,取代人工分拣信件。为适应信函自动拣选机的技术需要,1959年英国首先发明了磷光邮票和荧光邮票。磷光邮票与荧光邮票在紫外线灯下,能显示出特殊的颜色。当贴有磷光邮票或荧光邮票的信件进入信函自动拣选机时,拣选机就会根据邮票上发出的磷光或荧光条码数目,识别寄经本埠、外埠和国外的信函,并自动盖上邮戳。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发行了磷光或荧光邮票。美国、法国和瑞士等国家发行的是磷光邮票,加拿大和瑞典发行的是荧光邮票。我国于1980年发行过一套磷光邮票“邮政运输”,全套共4枚,分…  相似文献   

19.
眼镜度数是一副眼镜的主要性能指标,也是每个配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测出眼镜的度数呢?下面应用简单的光学知识来说明测量眼镜度数的原理.  相似文献   

20.
教师节邮票     
1986年9月10日,为宣传教师节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原邮电部发行一套《教师节》纪念邮票,全套1枚,面额8分。张磊设计。影写版。齿孔11度,背面刷胶。邮局全张枚数56。北京邮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