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人的个性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社会进步的个体性基础,促进了人的个性发展,但是它又在某些方面抑制了人的个性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个性协调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张扬和发展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涵义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精华和核心,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人的劳动、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需要和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和谐地发展,这一理论对当今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自由个性"的理解首先是一种真正的"个人的独立性",这种"个人的独立性"是一种基于"人本身"基础之上的独立性;"自由个性"还是一种基于"人本身"和"个人的独立性"基础之上的"个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个性"更是一种基于"人本身"基础之上的"每一个个人"个性独立、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生存状态。"自由个性"这一内涵表明了追求"每一个个人"的个性独立、自由及解放优先性与真正意义上社会平等和谐的统一是马克思学说的真正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自由个性是马克思用来表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概念。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个性自由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统一性,以个性自由为前提的人的自由发展是实现自由个性的基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最切近的基础,自由个性是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达到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个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类才能获得驾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也只有充分具备自由发展的条件,才可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是自由。人生来就有自由的权利,但是社会的规范从某种程度上又束缚着个体的自由。社会对个体所展示的个性有一定的容忍程度,因而我们对个性教育需要严格的把握。家庭中两性角色平衡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基础,亲子角色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性的形成。为了建立完善的个性,亲子角色当以建立一种艺术上的平衡,从而在形成丰富、健康的个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着个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放在了突出的发展地位,这是对传统教育漠视人的存在、否定人的个性的反叛,在日益重视人的价值地位尊严、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对人的自由带来双重效应。应当从作为权利的自由、作为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作为个性自由三个维度去考察市场对人的自由的影响。市场经济对人的自由的双重效应,不会因社会基本制度的不同而消失,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有可能给人的自由带来更多一些积极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8.
追求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性,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工具理性,正是在"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工具理性的统一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进行反思时,我们应坚守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立场,重视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之途.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成人教育的理念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黎明 《函授教育》2003,7(1):46-49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类发展的崇高理想境界,同时也是现实人生的必然选择,全面发展的个人是独具个性、自出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的个人。成人教育则是面向人的现实生活的开放教育,推祟个性发展的自由教育及终身教育的集中体现,所以说,成人教育理应而且现实地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旨意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成人教育的理念与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类发展的祟高理想境界,同时也是现实人生的必然选择,全面发展的个人是独具个性、自出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的个人。成人教育则是面向人的现实生活的开放教育,推祟个性发展的自由教育及终身教育的集中体现,所以说,成人教育理应而且现实地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旨意和追求。  相似文献   

11.
论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是人的天性,是生命的内在需求。人的自由根据所体现的领域不同,分为主体自由、社会自由和个性自由。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自由也同样包括三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自由是理性的选择自由;教育活动中的社会自由是权威和纪律保障的自由;教育活动中的个性自由是自我实现的自由。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自由就是个性自由在主体自由和社会自由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人的个性的丰富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和追求。马克思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科学地揭示了闲暇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即人类闲暇时间、自由时间的增加,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但闲暇时间的增加不必然带来个性的全面发展,因而必须进行闲暇教育,提高处理闲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巴黎茶花女遗事》与《迦茵小传》是林译言情小说中影响最大的两部作品,过去认为中国人喜欢这两部作品是因为它张扬个性自由、婚姻自主。但事实上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中国人看重的是这两部外国小说中的道德主题,西方的个性自由观念并未被真正接受。正因如此,《巴黎茶花女遗事》中蕴含的“反封建”因素没有在后来的中国现代言情小说中真正成长,而最终发展成为鸳鸯蝴蝶派等大众消闲读物。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富有个性地来把握这个世界的真谛和意义,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策略。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中的自由与学生个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长期的历史中“自由”曾经被认为是不一致不顺从的重要原因,因而我国传统教育中缺乏自由。自由又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密不可分,个性发展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发展,一个有创造力的社会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因此,现代教育应该从学校、教师、学生3方面构建一个自由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让我们每个孩子都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才能,让他们自由地、充满个性地尽情发挥,这正是我们期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人的劳动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全面性和普遍性;人的自由发展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控制和支配他们的社会关系而实现的自觉、自主、自愿的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人的劳动活动、才能、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三个范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但又略有区别的辩证统一关系。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满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消灭旧式分工这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包括人的需要的满足、能力的提高、社会关系的丰富、自由个性的发挥、主体性的充分发展等,这既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教育人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之一,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留下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的"自由个性"思想,受到世界各地的普遍关注。本文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探讨"自由个性"的含义。分析"自由个性"历史生成,"人的依赖关系"是第一阶段,"物的依赖"是第二阶段,"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二阶段所取代,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个性"理论逐渐传入中国,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作为指导思想。这是应时代发展要求变化而作出的战略部署,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界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学说中这一珍贵的"自由个性"思想提供了契机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0.
人的自由个性的解放和发展历来是西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斗争和分歧的焦点。人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的自由个性的解放和发展必须融入具体社会历史发展中进行考察。人类社会是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人的自由个性的解放和发展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步实现的。恩格斯认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只有从这时候起,才可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因此,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探讨自由个性的解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