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玉娇 《视听》2022,(3):144-146
社交媒体时代,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情感消费、从众消费和狂热消费的特征,消费动机包括无条件支持、参与式造星、使用与满足的情感因素.但粉丝群体盲目、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对青少年消费观的形成和粉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规范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引导粉丝经济正向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平台、偶像、粉丝多管...  相似文献   

2.
孙林 《东南传播》2021,(9):111-113
社交媒体与社群营销模式的结合已成为新媒体平台的主要运营模式,其核心则为粉丝运营.通过利用多重分析方法对某新浪摄影类微博主的粉丝群进行黏性、活跃度分析,发现从游客到忠实用户的发展规律.结合用户画像分析粉丝行为,提出基于浏览主题融合、线下活动线上交流、话题式、分时段四种粉丝运营方案并实施验证.最后得出融合式与线下活动线上交流的方式有增进现有粉丝群体的凝聚力,话题式与分时段投放可以扩大粉丝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粉丝的追星活动逐渐由线下转入线上虚拟社区.互联网的匿名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征本应为粉丝创造一个平等交流的空间,然而,虚拟社区中的粉丝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等级划分.通过参与式观察及深度访谈等,笔者发现互联网粉丝等级的形成受粉丝掌握的现实资本与“迷资本”的共同影响.根据对现实资本和“迷资本”掌握的多寡,互联网中的粉丝可大致分为核心粉丝、普通粉丝和路人粉丝三类.当然,粉丝等级形成后并非一成不变.对粉丝个人而言,存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三种等级衍化路径;对粉丝群体来说,则存在稳固发展和颠覆重构两种等级衍化模式.认识粉丝等级之于网络自律和网络治理,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丹 《声屏世界》2022,(2):53-55
带货直播作为依托互联网平台的一种线上营销模式,是人、货、场三者的有机统一,人统领了货和场的发展取向.带货主播以其个人风格魅力吸引了观众流量,并将之固化为粉丝,打造了专属的粉圈.粉丝经济伴随着直播带货走向成熟,具有粉圈属性的消费者以独特的"粉丝情结"对带货主播产生了"我们"的情感,不断推动着主播向"明星化"转型.文章基于...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化媒体向日常生活的渗透,企业逐渐重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规划和策略。社会化媒体为传统企业营销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思路。线上关系网络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微博营销传播的效果。选取新浪企业微博发起的商业活动为案例进行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思路,可探索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传播效果的规律。研究发现:1.粉丝密度是考察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的重要指标;2.粉丝密度低,传播效果差;3.传播路径层级直接决定传播效果;4.KOL引流数量对于参与率没有影响;5.单纯增加粉丝数量的做法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6.
粉丝经济是架构在粉丝与明星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近两年,电影中的粉丝经济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自身拥有庞大粉丝群的跨界导演初次尝试便获得巨大成就。这种依靠粉丝力量成功的电影被称作"粉丝电影"。而"粉丝电影"的成功离不开有力的微博营销,本文将以韩寒电影《后会无期》为例进行内容分析,探讨粉丝电影微博营销的特点及方式。  相似文献   

7.
向含笑 《新闻传播》2023,(2):117-118
“饭圈”是粉丝群体因追逐同一偶像而结成的网络社群。在“唯流量”论、“饭圈”资本化等规则裹挟下,加之平台和技术的鼓动、“绑架”,粉丝深度参与畸形造星模式之中。当前主管部门重拳整治“饭圈”乱象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后饭圈”时代仍有诸多环节需要深挖、整顿。如何继续深入做好文化引导,构建良性文艺生态,值得多方积极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得粉丝者得天下”,粉丝文化影响下的动漫期刊,为提升营销竞争力,应在明晰动漫粉丝群体发展历程,把握粉丝群体心理特点,解读粉丝群体传播等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动漫期刊粉丝情感消费、理性上瘾、产消一体等消费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办刊观念,设立粉丝营销机构,开发衍生产品,转化文学产品,开展品牌形象授权,以应对粉丝经济时代的文化产品竞争.  相似文献   

9.
程忠良 《编辑之友》2023,(10):21-28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AR/VR、算法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线上场景越来越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市场生态,图书出版营销如何直面数字经济时代数字阅读成为主导消费模式带来的挑战,成为业界和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从此视角出发,指出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一问题须回到产品和用户这两个产业营销的核心对象上、回到线上场景中,寻求建立线上口碑营销战略,通过线上各种平台尤其是社交平台评论、推荐、分享以及线上线下协同等方式,影响用户想法,改变其认知、情感、态度,使其产生购买行为,培养忠实用户。文章基于这个前提,从出版业为什么要构建线上口碑营销战略、如何确立线上口碑营销战略、确立线上口碑营销战略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出版业确立网络口碑营销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电影的营销一方面指企业利用置入式广告、赞助等方式来展开的营销活动;另一方面是指电影自身的营销,本文只探讨基于影片自身的营销.粉丝电影的营销方式有开展整合营销、新媒体营销、互动营销等,与当前我国传媒发展的大环境息息相关,与注意力经济的获取有密切关系.本文就粉丝电影营销的研究背景、价值与营销方式、营销方面存在的不足与建议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闫芬 《东南传播》2018,(6):52-53
近些年来,各式各样的粉丝现象层出不穷,成为一道令人为之惊叹的文化景观.本文在阐述互联网语境下粉丝经济与电影的积极互动的基础上,探讨并阐述粉丝对电影投资、创作、制作、营销等方面带来的改变与影响;提出粉丝经济对于电影创作策略的几点意识.  相似文献   

12.
伴随互联网蔓延,社交媒体的泛化,逐渐衍生进化出粉丝营销,即基于人-人的朋友关系的粉丝社群间的营销模式。粉丝营销模式中不再是以消费者的名称、会员卡号或者手机号码作为惟一识别,海量涌现的数据信息为品牌营销带了机遇和挑战。纵观业界,小米、亚马逊等粉丝营销成功案例借助大数据应用"科学化"地提升了品牌与粉丝之间的信任关系强度。本文基于对大数据本质及其蕴含的营销价值的深度剖析,契合业界粉丝营销中大数据应用案例,以粉丝定位、产品定制、品牌传播和粉丝管理等为角度,总结提炼大数据变革为粉丝营销带来的五大利益,高度概括大数据应用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欣 《新闻前哨》2013,(9):95-95,99
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此后,微博渐成为网络传播和市场营销的重要工具。微博营销指营利或非营利组织利用微博进行信息的快速传播、分享,实现市场调研、客户关系管理、产品推介、品牌传播的营销行为。2010年起,出版社品牌形象塑造、图书推广也搭上微博快车。两年间人民文学出版社粉丝超过55万,铁葫芦图书粉丝超过15万。微博营销显示巨大成效。  相似文献   

14.
在跨屏收看的促进下,电视剧的收看平台已经从单纯的电视,扩展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网络IP剧的盛行,与其原著已有的粉丝数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IP的影视改编并不等同于原著,将粉丝转化为观众,同时扩大观众数量是网络IP剧营销的目标.IP剧《欢乐颂》将UGC引入了电视剧营销,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扩大了电视剧的收视效果,取得了较好的营销业绩.  相似文献   

15.
毋庸讳言,当下的中国电视已步入了名副其实的“造星”时代。各种脱胎于“超女”的电视选秀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众造星”的强劲风暴,伴随这股风暴而来的还有声势浩大的“追星热潮”。君不见,“民星”背后形形色色的粉丝队伍,在短时间内呈几何数字蹿升,其规模和增长速度令人咂舌。  相似文献   

16.
颜彬 《编辑之友》2022,(8):50-54+61
文章关注当下出版业网络直播中针对粉丝群体使用的营销策略,以粉丝文化为研究视角,提出文本盗猎、情感认同与精神消费三个与出版直播密切相关的粉丝议题,旨在探究出版行业与网络直播两者间的契合交互与发展可能。通过研究,文章提出以下三方面观点:首先,作为粉丝领袖的KOL与直播粉丝受众都可进行参与式生产,对文本进行盗猎和解构,推动出版与直播实现内容互通与相融;其次,作为互动仪式的出版直播内外,粉丝与主播、直播场域及粉丝社群需要实现情感认同;最后,粉丝在出版直播中的消费行为可作为购买其符号意义和文化所指的精神消费,进而实现增值。  相似文献   

17.
刘沛芬 《视听》2022,(3):147-149
网络媒介与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下粉丝文化现象日益升温,作为本土粉丝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偶像粉丝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偶像粉丝领袖为考察窗口,通过线上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对这类粉丝个体的媒介生活与传播实践进行深描,试图祛魅本土粉丝文化.粉丝领袖的传播实践历程中呈现出引流工具、养成范本与自我平衡三种样态,"清醒地沉浸"用...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内容及影响力在文化产业市场上的蓬勃发展,跨媒体传播成为各大IP在策划、开发、制作、上线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围绕着IP产业链,粉丝经济逐渐成为IP跨媒体传播中的中坚力量,助力IP发展成熟.那么,如何形成粉丝经济,如何在跨媒体传播中使粉丝经济达到叠加效果,本文将以2017年现象级IP文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例,分析跨媒体传播中粉丝经济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严谨  左园 《视听界》2014,(3):23-27
《来自星星的你》红遍亚洲,俘获各个年龄段粉丝无数。相比之下,中国国产时装剧多落下粗制滥造的骂名。本文从编剧话语权、播出机制、剧本题材、造星机制、成本投入、剧作定位等角度,展示中韩两国电视剧近乎截然不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斯航 《视听》2021,(1):116-117
随着网络媒介与技术的更新,粉丝队伍发展壮大,催生了粉丝文化,并对社会经济文化与网络生态产生了双面性影响.在和时代各行各业共同进步的同时,粉丝创造出的独特文化体系也带来了解构主流文化、影响网络文化空间秩序等问题.粉丝群体应学会如何面对网络与生活,将二者清晰地区分开来,使粉丝文化走向积极、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