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夏日的清晨     
夏日的清晨,经历了夜的洗礼,接受着初升朝阳的沐浴,格外宜人,蔚蓝的天空,那样的远,那样的深,淡淡的织云,映衬出天空的玉洁水清,澄澈清纯。轻风中,晨光下,鸟儿,脆生生地唱着;花儿,轻盈盈地笑着;叶儿,亮晶晶地绿着,阳光中萌动着喜悦的生命,仿佛在孕育着一个个关于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2,(10):23
火车,飞机,轮船,快艇,走过很多地方,洒下无数汗水,而我心里的文字,只想留给地图上那隅小小的尖尖角。鼓浪涛声白浪扬起千帆,激流交替婉转,阳光照耀沙滩,人儿笑眼弯弯。鼓浪屿的白天,人声繁扰,我静静独坐海滩。鼓浪屿的浪没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震撼激烈,倒像是水墨画中的兰,辗转含羞,如有所语,浪涛的轻声细语压低了盘踞海岸的树根,却激起了我万千思绪。北风寒,寒;细雨软,软。曾想起我到过的黄河,犹如勇武的双臂拥山抱岭,在我眼里却是凛冽的激昂,不似这般沉稳安然。地图上的涛声是家的旋律,我被心中的柔情晕染。  相似文献   

3.
山的注视     
正阳光下,它很大,它的石壁,它的褶皱,它的沟壑,它的覆盖着易碎的泥土的缓坡,它的雪崩似的滚滚尘埃。它在光的中心,它像盐像玻璃一样闪亮,它岿然不动,独立于高空之中。它身上一切都是那么坚硬,那么真实。人们可以谈论它,讲述它的故事,探索它的起源,说说住在它上面的人。人们可以计算它的体积,研究它的构成,它的演变。然而这一切又能如何呢?它还是它,不动,不听,不应。人们可以在它身上取一小块石头,带往很远的地方,几千公里吧,或者扔进大海。之后,山依然如故。山是持久的,强大的,它的基石扎根在大地深处,随着人的远离,它始终赫然立于地平线上,继而变得越来越  相似文献   

4.
蚌中落寞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许多:好的、坏的,温馨的、痛苦的,情愿的、逃避的,结伴的、孤单的……这一切之中,属于后者的,却往往更容易让人成长。当生命慢慢地被大大小小的经历填满,质量日益增加,没有了缝隙,才终于明白,这份满当,就是生命的价值……沙粒入蚌,变成珍珠,就好像丑小鸭变天鹅一样。只可惜,我们体会不到沙粒的感受,如果一定要猜想,那便是孤单、黑暗、疼痛。殊不知,与这些痛苦"齐头并进"的,是珍珠的形状、光泽,尤其是价值。粗糙暗淡,因为经受黑暗,所以才富有光泽;一文不值,因为承受孤单,所以才价值不菲;铺于地面,因为忍受疼痛,所以才被捧于手心。  相似文献   

5.
成都的春天     
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  相似文献   

6.
唐诗中的雪,千年不化,万古长存.文人们借助它,演绎人生世相,折射社会风情,亦实亦虚,亦古亦今,幻化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今天,时过千年,地变万里,我们依然可以倾听它的心灵脉动,体察它的热火冰肠,读它的洁白,读它的冷峻,读它的孤傲,读它的阴郁……凡此种种,遐想无限,感慨万分.我感觉,冰雪精灵,弥漫时空,千古有约,今天依然轻舞飞扬,飘洒在我们眼前,回荡在我们耳畔,萦绕在我们心间.……  相似文献   

7.
正青石的街道,向晚,紧掩的窗扉,粗粝的灰墙内,寂寞的女子放下半成的刺绣,听车轮辚辚,听马蹄达达,忍不住轻叹口气,今夕何夕,他乡故乡,是何处的过客,是哪方的归人,心念抵不住疲倦,苔痕也渐然暗去……能入诗的生活,倚赖这乖巧的景致,红颜刹那衰老,只这夕照滞重炊烟轻腾,千年传承,依旧鲜活。日升月落,岁月倏忽,这碎石青瓦的长街里巷,仿佛流动着旧时的呼吸,让人生出几许温婉的感动。鼓楼的坊巷是旧日福州城的中心,我与三坊七巷并没有多少可称道的渊源,我童年寄居在三保的外婆家,从小生活在台江码头的附近,做过许多年无拘无束的  相似文献   

8.
正1在偏远的乡下,随便的一块地里,拔起一根葱,或者挖出一棵荠菜,不用洗,简单收拾一下,就可放在嘴里吃。是的,上面什么也没有,除了一些干透的雨渍,一些风的印痕,一些阳光的温度,最多,有一只不合时宜的虫子。但,都是香的。雨渍是香的,风是香的,阳光是香的,虫子的不合时宜也是香的。那是一种干净的香。偏远的乡村,靠天吃饭,坏的东西是进不来的。  相似文献   

9.
风过无痕     
风来自无名的幽幽空谷,它吹向遥远的浩淼天空,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吹走的是人们的质疑,留下的是对信念的忠实,对信念的执著,对信念的坚持,对信念的不舍,即使大风刮过,依然了无伤痕。  相似文献   

10.
女作家池莉笔下的男性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都认为池莉的创作有女权化倾向,其实,池莉对男性的解构也是极为深刻的,她以女性独特的艺术视角,轻轻地走进喧嚣热闹的男性世界,穿行历史,思考人生,把一个个平凡但并不单纯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从中体察人物的艰辛,透视他们内心的变化,在放逐心灵的同时,绵密细致地解读着男性的烦恼,挖掘男性世界的底蕴,诠释着主流文化下男性的悲哀.  相似文献   

11.
德沃金根据抽象的平等权理论对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作了新的阐发,提出了资源平等论,这一理论构想包括拍卖模式和虚拟保险市场两个部分,分别解决初始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平等问题。试就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缺陷进行分析,并就其对我国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提出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奥赛罗》以嫉妒、盲目、报复为主题展现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与无助。列维纳斯的伦理观把爱作为伦理的基础,强调他者的不可知性和他异性是自我对他者回应和负责的根本原因。只有忘我的以他者为中心、对他者敞开心扉才能让爱的伦理关系存在并延续。借助列维纳斯的爱的伦理观阐释《奥赛罗》三位主要人物对爱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揭示出导致人物之间伦理关系破灭和导致的爱消失的原因,再现莎士比亚这位文学巨匠的超前历史眼光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宜宾学院学报》2018,(3):77-83
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海德格尔寻找艺术作品的本源,对作品、艺术和本源的概念层层分析之后,最终发现并没有一个外物可以赋予艺术以本源,而艺术就是自身的起源,这一结果恰恰揭示了海德格尔对于存在和存在物的差异性思考。他把一切事物都纳入到其存在论哲学框架中,把人当作世界讲述自己的一个媒介,唯有如此才能以体验的方式接近艺术的本质,这也正是他存在主义艺术论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李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6):100-101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渐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区域,即所谓的大学校园“边缘区”。以系统分析法对由边缘区地段的特殊性引发的“边缘区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课本中介绍苯的取代反应性质时是以苯和溴反应为例进行实验的.若按课本上的装置和操作,将苯和溴混和好后,再加入催化剂——铁粉,烧瓶内液体急剧沸腾,大量的溴蒸气和溴化氢气体充满烧瓶上面的空间,并通过长导管进入锥形瓶,进一步弥漫到空气中,产生呛人的白雾和窒息的恶臭,造成严重的污染,锥形瓶中的蒸馏水也会因溶有溴呈棕黄色,这时再用AgNO3溶液来检验蒸馏水中的溴离子缺乏说服力.另外,实验结束后,把烧瓶内生成物倒入水中,生成的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尽管在教学中强调是因为溶有溴而发生了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18.
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文化解读,它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从物态文化层来说,明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从制度文化层来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注重制度建设,健全党的执政体制;从行为文化层来说,在党的执政方式上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心态文化层来说,在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党员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接邹立志君长途电话,说她的博士论《诗歌语体论》经过修改、补充,即将问世了,希望我为之写一篇序言。高兴之余,二年半之前她的论顺利通过答辩的情景,又一次在面前映现。记得当时评委会的专家一致给予高度评价,“决议书”写道:“这是一篇功夫扎实,富有创见,学术价值较高的论。它不仅对于诗歌语体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于修辞学科学化、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我认为上述评价是比较恰切的,该书的问世不仅对诗歌语体研究是一次较大的开拓,对整个语体学、修辞学甚至对语言学和学,也都“具有促进作用”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教育硕士培养中的五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制、学位论文指导、学成去向等五个方面对教育硕士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试图从中找出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以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