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学习的一条重要原则或措施。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会学生学会提问不为教师所重视,导致学习者提问的能力越来越差,也使得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形成存在着很大障碍。今天,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开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元认知理论、社会建构理论与Swain的输出假设为理论支撑,通过改变学习者观念,建立新的评估体系,形成学习小组以及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等措施促进课堂学生提问的行为发展。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因素、学习习惯、课堂结构以及任务形式对学生提问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教师引导下,提问频率大幅增加、提问种类得到丰富、提问质量明显提高;学习者信念发生积极变化;被试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充分肯定也说明了该行动研究的现实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有技巧的思维者,激活学生的兴趣。有技巧的提问可以使提问变得更有效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相反的,当提问的措词或使用不正确,问题就会起到反作用降低学习者的学习,甚至减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重要标志。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  相似文献   

5.
徐昌良 《学周刊C版》2010,(4):184-184
真正的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自己善于发现并思考问题,这是探索新知识的基石,也是创新的动力。但在职业中学,大多数学生仍处在不会提问、不想提问的状态中,只有激发他们提问的潜能.教会学生问问题才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外语教学中,人们已经普遍承认交流是我们学习外语的目标。朗曼(1987)将“提问”定义为“有疑问并需求信息。”目前外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学习的中心应该是学习者而非教师”,提问因此而成为教师常用的方法,即“令学习者参加交谈”(Ban-brook and Skehan)。提问能够被广泛地应用于英语阅读课中有许多原因,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保持好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例如,为了回答背景问题,学生需要课前搜集资料。有的学生在网上下载资料,有的学生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也有的同学打电话寻求帮助。可见,提问的意义并不只限于课上,它还有社会意…  相似文献   

7.
以创新、实践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其主阵地应该是在课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提问意识能力问是学习者字典中最好的字,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通过问教师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营养,教师则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知识源泉。然而在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了问号的有利地位,频频地向自己的学生发问,学生却成了句号,成了答题者。这里并不否认教师在课堂中适量提问的需要,问题是问与被问的位置应倒过来,学生原本就是来求学的,理所当然应该是…  相似文献   

8.
一、提问的概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诉求,疑问是思维灵动的体现,疑问是传承创新的火种。疑问可以借助于提问的形式而呈现。提问的字面解释是指:提出问题要求解答。在学习活动中,提问是在任何科目和性质的学习过程中联系教与学双方的坚韧纽带,提问既可以由教学主导者向学习主体提出,也可以由学习主体向教学主导者提出,还可以是教学主导者或学习主体之间的互相提出。因此提问是一种自南平等多向互动的学习方式。二、何为不带问号的提问提问的基本方式在于将疑惑转化为问句进行叙述,也就是在提问的句子后面加上一个“?”,这是提问句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那么有没有不使用问号的提问呢?相信看了下面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之后,我们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答案了。  相似文献   

9.
<正>"深度学习"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指引下,我们需要做好科学引导和教育,聚焦"深度学习",开展好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一、巧妙启发提问,促进深度思考提问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创新思考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师调控课堂、启迪思维的关键策略。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有必要认真把握教学内容与目标,科学预设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提问,让学生学会创新思考,培养其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人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清规戒律。课堂提问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提问这一方式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可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教师尽管对提问重视了,教育观念也有相应的转变,但在教学中还是经常暴露一些问题,降低课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提问是创新之始,那么有效提问就是开启学生创新路的思维之窗。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能够培养学生认真、积极思考的态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进行思维的拓展与训练。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开展互动的良好平台,在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善问"和"善待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巧妙地设置系列提问,同时也要鼓励和教会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形成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常用策略,也是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文章对课堂提问的认知导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课堂提问是学生认知思维发展的中介,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思维水平是促进学生认知思维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作为"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提问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只限于对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实质性知识"考查上,而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多地关注学习能力、认知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就必须使教育过程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能把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储存器。   1.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  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 ,提高其发现问题的能力 ,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如在初中生物“细菌”一节的教学中 ,学习了细菌的营养方式后 ,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重要标志。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有了疑问,就能勇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创新性学习之内涵 知识经济时代中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竞争压力加剧,人们的创新需求也日益增长背景下,要达成对学习者创新潜力的充分释放,他们的学习方式也应向创新性学习转化、创新性学习是指学习者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捕捉新信息,并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质疑、探究,不断获得新的创新和发展。创新性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学习模式的时空界限,使知识的探索成为学习者终身的需求。学习者能随时随地以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堂外,无论是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还是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探奇求新”的心理都能从中体现,创造能力也会不断得以增长。  相似文献   

17.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小学课堂上,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的现象较普遍,提出的问题也少有价值;而教师也不太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为此,我们提出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问题化学习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问题化学习者",从而使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使学生会提问、善提问,这又是开展问题化学习的基础。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有其学科的特殊性,初中阶段,如何引导学生提问,怎样提问,提什么问题是我们课堂实践中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如何结合英语课的众多课型,提出符合教学重难点的问题,使零散的问题集中化,使问题聚焦,如何在不同课型中,运用问题化学习的元素推进学习的发展,是英语学科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这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十分重要,同时它也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历史课堂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果的一种常见教学行为。提问是连接“主导”和“主体”的纽带,是学习者与学习文本对话的阶梯,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当前历史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