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先富群体参政已经开始成为农村基层政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先富群体参政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又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先富群体参政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步入学校即面临经济、学习、就业等各种压力,如果学生的特殊需要不能很好地解决,必然会影响学生的顺利成长,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群体的稳定,因此,学生特殊需要群体是深度辅导工作的重点对象。从2007年开始,首都医科大学将学生特殊需要群体列为重点对象并予以关注,形成了学生特殊需要群体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程序,几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从20年代后期到二次大战开始,是研究儿童同伴关系和友谊的关键时期。现在的很多研究是以当时开创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的。J.L.莫雷诺1934年出版《谁能幸存:人际关系的新探索》一书,开始了人际关系领域的研究;谢里弗(M.Sherif)开始了对群体进行的终生调查研究,并于1936年出版《社会准则心理学》;勒温(K.Lewin)关于场论和群体气氛的著作,开创了以实验法作为研究群体现象的手段;皮亚杰(J.Piaget)的研究强调了探讨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墨菲(L.B.Murphy)则证明,年幼儿童彼  相似文献   

4.
群体的团结性是标明群体性质的主要特征.一个群体团结水平的高低,对其内部关系的巩固和群体任务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国外心理学者对群体团结性的研究和测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有关学者虽然也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阻碍,最近几年才开始重新起步,对群体团结性的实验研究则差距更大.因此,国外心理学者对群体团结性的理论探讨和测量研究的方法与实践,对我们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中虚拟同辈群体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华 《教书育人》2008,(3):46-47
同辈群体是教育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关于同辈群体的论述都是将其看作是处于同一个现实空间中的群体,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资源的丰富,网络中虚拟同辈群体正在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同辈群体形式,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探讨虚拟同辈群体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非正式群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约(E·Mayo)在主持著名的霍桑工厂科学管理实验中提出来的,自此之后,它成了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心理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各国心理学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对教育领域中的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十分关注儿童和青年人际交往的问题,在有关论著中也常常大量引用这方面的调查材料.我国教育工作者近年来也开始注意此类研究,但描述和定性的材料较多,大都偏重于对教师群体心理以及跨学校跨班级群体的研究,如《中学生非正式小群体的特征及成因》、《学校中非正式群体初探》等.  相似文献   

7.
部曲群体从东汉产生延续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身份一直是私人所属家兵,其后在统一的隋唐时期主要是从事生产生活的家仆。安史之乱后,部曲群体身份逐步开始向多样化发展。由于募兵制取代府兵制、两税法推行、世家地主势力瓦解、社会礼法制度断裂等原因,部曲群体开始寻求自我解放,从单一性质走向多样化转变。这使得唐代部曲在安史之乱后对于地主阶级的人身依附性减弱,社会政治地位提高,进一步加剧了唐末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形成,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结构间人员的流动。  相似文献   

8.
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小学生同辈群体是指小学生在日常交往和互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友伴群体,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学校是学生同辈群体交往的最重要的场所,可以说这是孩子真正相对独立的社会化交往的开始。群体的成员年龄大致相仿,群体是自发形成的,对好友相似的品质期待是构成同辈群体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MOOCs在全球的不断推进,对于学习者群体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的追踪和分析开始成为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及笔者对中国高校大学生MOOCs学习过程的本土研究基础上,首先总结了对MOOCs学习者群体分类研究的初步成果,接着描述了当前MOOCs学习者群体的主要特征,最后探讨了影响学习者坚持性的因素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课程内容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实际上是以代码的形式进行传递,这种传递对于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影响,对于个别群体,在课程内容传递上,他们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是这种代码的失败者,这是课程内客无意识中不可避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同辈群体是教育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关于同辈群体的论述都是将其看作是处于同一个现实空间中的群体,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资源的丰富,网络中虚拟同辈群体正在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同辈群体形式,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探讨虚拟同辈群体的相关问题。本文中论述的虚拟同辈群体年龄跨度主要指青少年。  相似文献   

12.
从接触职业教育开始,就领略到了它与普通教育的巨大差别。中专与职大、本科是一个什么样素质的群体呢?  相似文献   

13.
论新形势下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特殊群体问题开始凸显出来。要加强和做好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群体观念在近代的演变。文章认为,原始社会的“公天下”的群体观念,进入私有制社会后,出现了质的演变,产生了“家天下”的群体观念,并成了中国政治文化的主干。这一观念与西方最迟在古希腊时代就已产生的重视个体的政治文化迥然不同。进入近代后,尤其是从戊戌时期的思想家们开始,用西方的自然权利学说对“家天下”的群体观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清算。这一清算虽然未能建立起个人主义观念体系,但却使传统的群体观念发生变化,代之而起的是一种以“民权”为中心的群体观念,即强调整体的“民权”。这与以君权为中心的群体观念有着质的区别,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自我意识经历了由古代哲学的指向自然物质的自然反思发展到近代哲学指向内心观念的对象性反思,到了现代哲学阶段自我意识一方面开始从理论的转换为实践的,另一方面则开始从个体的转换为群体的、社会的乃至整个人类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群体观念在近代的演变。文章认为,原始社会的“公天下”的群体观念,进入私有制社会后,出现了质的演变,产生了“家天下”的群体观念,并成了中国政治文化的主干。这一观念与西方最迟在古希腊时代就已产生的重视个体的政治文化迥然不同。进入近代后,尤其是从戊戌时期的思想家们开始,用西方的自然权利学说对“家天下”的群体观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清算。这一清算虽然未能建立起个人主义观念体系,但却使传统的群体观念发生变化,代之而起的是一种以“民权”为中心的群体观念,即强调整体的“民权”。这与以君权为中心的群体观念有着质的区别,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由高校与高校、大学群体与科研群体联合组成的“大学城”、“科学城”应运而生:日本从七十年代初期在东京附近的茨城县筑波地区建立了以筑波大学为核心的筑波科学城,苏联从五十年代开始形成了以新西伯利亚大学和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总分院  相似文献   

18.
随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班级中开始出现非正式群体,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班级管理的发展。本文以研究小学高年级非正式群体为内容,以文献研究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对小学高年级非正式群体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从不同的层面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9.
群体极化现象是指群体成员一开始具有某种偏向,在经过讨论后群体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直至形成极端的结果。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富于激情,看重个人名誉,充满正义感,具备较强的集体观念,组织性纪律性强。大学生的这些特征也使得这一群体在事实上更加容易发生极端化的情况。防治大学生群体极化要从重视传统,加强极端化后果教育,注重观点和意见的多样性与平衡,融入协商民主理念等多个方面共同着手。  相似文献   

20.
在群体本位的传统社会中,个体生命处于依赖与压制的关系样态,群体生命凌驾于个体生命之上,形成了一种群体性道德范式,道德以及道德教育更关注群体生命层面,压抑个体生命的整体主义成为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得以尊重,个体从造反走向彰显,道德及道德教育开始关注生命的个体层面。从群体本位中走出,超越个人本位,走向类本位,以实现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共融。道德教育从培养“依附性”道德人格转向共生性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