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埃莱娜·西苏所倡导的身体叙事理论是法国女性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突破了男权意识形态对女性身体控制的话语权力,展现女性独有的内心体验和颠覆男性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的创作充分体现了这一理论.文章从女性独有的话语空间、思维模式和人物塑造三方面论述了身体叙事在<情人>中的体现,以及它在理论建构和文本实践中的缺憾之处.  相似文献   

2.
工业时代的耶稣--《儿子与情人》中保罗形象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比较赫伯特·劳伦斯的代表作<儿子与情人>中主人公保罗与耶稣基督的诸多相似之处,从宗教象征意义角度入手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和<唐风·扬之水>.<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句中的<扬之水>应是总括这三首<扬之水>,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周星驰"小人物"电影的典型影片<少林足球>中主人公阿星和<小城畸人>中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母亲>中伊丽莎白·维拉德的形象分析,得出中西文化背景下,所折射的个人价值观及实现个人价值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1996年1月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的<文白对照刘伯温全书>译本,和2002年12月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的<郁离子>译本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原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6.
<史记>"八书"中,<天官书>、<封禅书>主要阐述天地之事,<律书>、<历书>通阴阳五行八正之气,<礼书>、<乐书>阐述使天地人达到和谐统一的"礼"和"乐",即文明与文化,<河渠书>、<平准书>"人事"是举隅."八书"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宇宙发生因素,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  相似文献   

7.
<女神>中的作品在内容上往往包含着一个"毁灭-创造"的结构,以此回应了时代的创新要求.<女神>诗意创新的内在动力在于它拆解了一些陈旧的修辞规范,在语言工具的解放和现代经验的传达之间建立起了新的平衡.这种创新还带来了<女神>与古典诗歌在诗意生成方式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英里森是位现实主义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中运用各种叙事技巧,表现黑人种族的悲惨命运和历史文化.代表作<秀拉>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叙述了黑人秀拉姑娘的悲惨命运,塑造了一个与传统格格不入的黑人女性形象.<秀拉>不仅在思想深度上超越了黑人在此以前创作的小说,而且也走在同时代人创作的前面,对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寻找自我价值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由于时代的召唤,30年代出现了柔石<为奴隶的母亲>、罗淑<生人妻>、萧红<桥>等3篇反映农村妇女的短篇小说.女主人公同是处于水深火热、倍受欺凌的命运中,但面对命运又各有不同表现.3位作家在塑造人物、揭示主题时运用的艺术手法也不同,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周易》对《文心雕龙》"原道"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的首篇,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心雕龙学"研究者对"原道"论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他们各执一端,各据其理.本文能过对"易道"之"道"与"原道"之"道"的比较、<易传>解易理论对"原道"论的影响等问题的阐析,探讨"原道"论的基本思想和<周易>对"原道"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跨栏步技术是跨栏跑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与训练的重点.用运动学观点,从起跨上栏、腾空过栏和下栏支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詹姆斯·乔伊斯常被学界视为善于运用各种意象和象征手法,他的短篇小说《阿拉比》充满了各种富有意义的意象。在小说中,"blindness"是一个重复出现的意象,并具有三层含义:社会现实的象征、主人翁盲目追求的爱情和失败的象征、爱尔兰人精神和生活状态的象征。这三个方面的象征暗含着小说主人公恋爱之旅失败的真正原因,揭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二十世纪初爱尔兰社会环境封闭压抑、爱尔兰人精神"瘫痪"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深入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飘》和《根》这三部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形象,探讨形成原因及其艺术价值,并指出这些黑人形象是沿着"之"字形的道路延伸、发展的,即《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人的文学形象揭露了奴隶制的野蛮残暴,而《飘》却表达出了对被打倒的奴隶主的无限同情,《根》中黑人的文学形象又再一次揭露和控诉了奴隶制。  相似文献   

14.
"三姑六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其形象反映了晚明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的生活场景,折射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在文学中的伦理意蕴。"三言"文本中各个"三姑六婆"形象,一方面具有趋炎附势、唯利是图、违背封建伦理道德的性格特征,体现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由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金钱观念、强烈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文学作品对女性形象的某种妖魔化,并以此突出冯梦龙反对封建道德束缚,提倡人欲,但不赞成纵欲,淡泊贞节观念等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人文学对于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异"视野的拓展和"异"美学形态的丰富,华人新生代作家和新移民作家的创作继承发展了"和而不同"的传统,在走出"异"歧视、"异"痴迷心理中关注多元种族题材的开掘和异族形象的塑造,在东西方文化的距离观照中互见"异"处而表现出自觉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positional identity of three African American secondary science teachers. Positional identity was operationally defined in terms of race, ethnicity, economic status, gender, religion, and age. Positional identity was posited to inform why diverse teachers with differing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 in science exist. An analysis of 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teachers' positional identity was defined beyond race, ethnicity and gender. Although the three science teachers came from very similar social backgrounds and were members of the same racial/ethnic group (African American), their positionality manifested itself in different ways: meanings of their life experiences; orientations to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future career goals in science education. Thus they possessed multiple positional identities that intersected in various ways which resulted in them having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the world and subjectivities as science teachers. Implications included addressing positional identity and the creatio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s that are framed around incorporating teacher identity in addition to furthering teachers'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advancement within science education. © 2008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Res Sci Teach 45: 684–710, 2008  相似文献   

17.
在颓靡的晚唐诗坛上,马戴的诗雄壮的审美风貌独具一格,而最能体现其诗歌风格的是他的边塞诗。马戴的边塞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从军边塞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还艺术地反映了诗人从军边塞的见闻,以及军旅艰辛而雄壮的生活和将士誓死报国的豪迈情怀,充满英雄气概。与之相适应,马戴的边塞诗多写壮美、阔大,景物,豪迈的胸怀与壮美的景观相结合,使得马戴的边塞诗表现出一种雄浑壮丽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尚榕 《宜宾学院学报》2006,6(3):106-108
同一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词汇层面上存在着深层的文化差异。本文以“龟”和“牛”为例,分析这两个动物词汇在中、日两国词汇中所分别表现出来的词语形象,并探讨中日文化在词汇层面上所展现出的某些底蕴。  相似文献   

19.
《子夜》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吴荪甫,是我国现代小说史上一个成功的资本家艺术典型。他的性格是一个鲜明的矛盾的统一体。从三十年代的历史环境和吴荪甫与其他资本家的对比来看,吴荪甫是作者塑造的一个既具有一定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意识的资本家,又是三十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悲剧命运的一个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白嘉轩、朱先生、小娥、黑娃、白孝文、白灵、鹿兆鹏、鹿兆海等艺术形象的分析,阐述了《白鹿原》是由三种文化,即传统文化、性文化、伦理道德文化同构筑的多重维度的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