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批评,是对他人的错误、过失、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批评或开展错误的批评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对孩子的教育又会适得其反。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地发挥批评的教育功能,又能让孩子欣然接受呢?对认知水平较低的聋童的批评教育应该做到就事论事、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批评并为孩子提出改正的方向和方法。让批评成为我们研究孩子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批评,是指出孩子错误,督促孩子积极改正错误的一种有效教育方式。实践证明,在采用批评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时,只有讲究艺术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关于批评教育的艺术,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尝试。 微笑教育 孩子犯了错,家长心平气和  相似文献   

3.
世上没有哪个孩子不犯错误,孩子犯错误后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批评孩子是为了帮助他认识错误,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不是贬低他、损伤他的自尊心。切实、有效的批评往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简单、粗暴的批评则不仅不能让他认识错误,相反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生活中失败的批  相似文献   

4.
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在生活中却显得相对无知,稍不留意就犯错。对幼儿的错误,家长朋友可能会告诉他们,这样.那样是错误的,也可能是火山爆发式的呵斥。可是家长是否想过,您对孩子的批评方式,直接影响批评的效果和孩子的成长!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批评孩子的学问。  相似文献   

5.
我有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儿子,为了让儿子记住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在批评他时常常把他以前的"老底"翻出来,可是儿子仍然不见改变,还是"小错不断".我又气又恨,一直以为那是出于孩子的劣根性,却没有反思过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  相似文献   

6.
批评是对孩子不良的品德行为作出否定性的评价,目的是使孩子改正缺点、错误,形成好的品德行为。要使批评取得理想的效果,除了要端正批评的目的,做到公正合理外,还要把握好批评的火候,即批评的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内,批评能起教育作用,超过了临界温度就会适得其反。那么,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7.
批评是纠正孩子错误的“良药”,但也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让我们把批评的话语转化为孩子易于接受的良言,使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做到施“良药”而不苦口。  相似文献   

8.
批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常我们批评孩子时总是声色俱厉,如临大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我们不如换一副表情,比如我们可以用凝重表情、严肃的表情来显示我们对待孩子的错误的态度,语调也大可不必高八度。相反可以比平常的声音更低沉一些,缓慢地如谈心般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注意用眼睛一直看着孩子的眼睛。2、批评孩子一定要客观,实事求事,就事论事。告诉孩子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所犯错误会带来  相似文献   

9.
常攀攀 《中国教师》2014,(19):32-34
<正>时下,我们均耳闻目睹过这样的事情:父母对孩子过分赏识,导致孩子的"自大"和"自我中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错误或不足的指正,引发师生关系的紧张;一些孩子将外界的丁点儿批评视为对他们的轻视或嘲弄,哪怕是善意的提醒或是诚挚的关怀,也会自暴自弃,酿成意料之外的悲剧。我们不禁会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的出现?对孩子一味的赏识教育是否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全成长?如何才能均衡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的关系?一、赏识教育滥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曾听教育专家慨叹:我们国家的教育实际上不是教育,是"叫育".教育者教育孩子时经常耳提面命:"一定要听话."意思是说,孩子必须按教育者的意图去学习、生活、工作.孩子犯了错误,教育者批评孩子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不听话?"教育者特别希望孩子有出息,那样教育者才有面子.教育者批评孩子,虽然是为了孩子,但也常常夹杂着担心孩子没有出息会让教育者没有面子的心理.当然,这样说显得以偏概全了,在众多的教育者中,仍然不乏机智的教育者.富有机智的教育,对孩子来说一定是非常幸运的.  相似文献   

11.
批评,是孩子做错事时成人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毕竟忠言逆耳。我们许多 成人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由于没有注意方式方法,没有引导孩子 正确对待批评,结果,幼儿在家挨了批评就哭闹或赌气拒绝进食;在幼儿园受了教师的批评 就不愿去幼儿园。可见,成人在使用“批评”这个“武器”时,不但要使孩子明白自己错在 什么地方,怎样做才对,还要培养孩子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  一、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别人很容易发现,而自己却不知道。一次 在上课前,我故意在脸上抹了一道灰,到了班上,一名…  相似文献   

12.
作为老师、家长,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孩子。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而吝啬我们的赞美与微笑。对孩子的许多优点都视而不见,对错误或缺点却狠狠地予以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和上进心,这显然与教育之初衷背道而驰。不少孩子有这样的体验:因为某次获得老师的赞扬,从此就爱上了老师所教的学科。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赏识是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阶梯。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批评教育是在浓浓的情感中实施的,是对孩子心灵深处的触动。在这种温情的批评中,孩子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心悦诚服  相似文献   

14.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这是一首流行的育儿歌中的几句话,可以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两种不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孩子不可能在批评责骂之中健康成长,只有正面教育才能让孩子积极向上。所谓正面的家庭教育,也称积极家教,是以肯定为主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表扬的尺度     
孩子都是喜欢听好话的,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很容易从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我们常常以为对孩子要以积极表扬、鼓励为主,消极批评会使孩子灰心丧气。但是,为了孩子的性格塑造,适当减少表扬对孩子是非常有好处的。那么,要改变现有的教育方式,我们首先应该关注“表扬”背后我们真正的想法和目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1999年的《心理学:人类行为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绍了50位成功的父母教育子女的十条经验。我觉得很有借鉴的价值,在这里作一下简要介绍。一、充足的爱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爱”——慷慨和无私的爱。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无论孩子犯了怎样严重的错误,妈妈都要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些不好的话语,在批评孩子时最好不要使用,例如:“你滚开,我再也不愿见到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别来见我。”像这样的话,用来训斥批评孩子,只能将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联系隔断,使我们失去教育引导孩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雷玉玲 《教师》2016,(4):9-10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往往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在爱子女上要做到爱与教相结合:要给孩子合理的爱但却不要溺爱;给予宽松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又有严格管理与要求,使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和谐结合;对孩子的优点给予赞赏和鼓励,对其缺点予以批评教育。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批评不是劈头盖脑,而是象厨师烹饪一样,掌握好火候最重要。批评是对孩子不良的品德行为作出否定性的评价,目的是使孩子改正缺点、错误,形成好的品德行为。要使批评取得理想的效果,除了要端正批评的目的,做到公正合理外,还要把握好批评的火候,即批评的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内,批评能起教育作用,超过了临界温度就会适得其反。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好批评的火候,不突破临界温度呢?  相似文献   

19.
充足的爱。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爱”——慷慨和无条件的爱。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无论孩子犯了怎样严重的错误,妈妈都要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些不好的词语,在批评孩子时最好不要用,例如“你滚开,我再也不愿见到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别来见我”。这只能将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联系隔断,使我们失去教育引导孩子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批评的艺术     
虽说如今我们都习惯赏识教育,可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总免不了做错事情,特别是对于一错再错的孩子,作为老师,究竟该如何面?是否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呢?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做到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