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以及国内外发展的需要角度,论述了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采取的主要模式以及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培养大量高层次创新人才,其根本途径是要加强产学研联盟的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产学研结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有诸多模式,如引进行业界著名专家,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建立产学研联盟,把研究生输送到企业基地直接培养;在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对接中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与企业共建创新研发中心,在联合研发中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等等。为此,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举措,建立健全产学研联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青岛科技大学坚持在产学研合作中发现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逐步探索出一条"产学研协商定计划、产学研融合强能力、产学研转化育氛围"的三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联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培养大量高层次创新人才,其根本途径是要加强产学研联盟的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产学研结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有诸多模式,如引进行业界著名专家,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建立产学研联盟,把研究生输送到企业基地直接培养;在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对接中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与企业共建创新研发中心,在联合研发中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等等.为此,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举措,建立健全产学研联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5.
根据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如何创新现有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开发多元化课程体系和突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践研究建立产学研结合具有创新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以培养社会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高技能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结合中南大学在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探讨了"校内结合模式、企校结合模式、联合培养模式、成果产业化模式、教学基地模式"等五种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特点、运行方式、运行条件以及人才培养成效,同时分析了各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与劣势。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结合中南大学在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探讨了“校内结合模式、企校结合模式、联合培养模式、成果产业化模式、教学基地模式”等五种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特点、运行方式、运行条件以及人才培养成效,同时分析了各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与劣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学能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长期以来这一深刻命题困扰着我国高等教育界。因此,应当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来探讨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问题,并且将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分为外层、中间和核心三个层次。在当前我国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较为松散的环境下,又需要从合作驱动机制、合作选择机制、联合导师机制、多元交流机制等方面构建创新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机制,完善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建设体系,从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合作是培养高素质且具有创新性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产学研合作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从而培养高素质职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学能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长期以来这一深刻命题困扰着我国高等教育界。因此,应当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来探讨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问题,并且将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分为外层、中间和核心三个层次。在当前我国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较为松散的环境下,又需要从合作驱动机制、合作选择机制、联合导师机制、多元交流机制等方面构建创新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机制,完善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建设体系,从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大学能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长期以来这一深刻命题困扰着我国高等教育界。因此,应当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来探讨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问题,并且将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分为外层、中间和核心三个层次。在当前我国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较为松散的环境下,又需要从合作驱动机制、合作选择机制、联合导师机制、多元交流机制等方面构建创新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机制,完善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建设体系,从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坚持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为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论述了产学研合作的含义和重要性基础上,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在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科学高级人才培养中的初步尝试为例,验证了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积极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优势学科平台建设情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思路。以优势学科建设为抓手,以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性人才为优势学科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教学科研与研究生产学研基地建设为基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导师创新团队为先导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探索和实践具有优势学科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模式。本文在介绍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为应用型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有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2):196-199
"双创"人才是以素质为根本,并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人才。培养"双创"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产学研融合是高校提升实力创建"双一流"大学的动力源泉,是促进教学科研和生产有机结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着力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汽车工程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依托区域优势,强化汽车行业特色,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基地建设思路,为培养汽车产业创新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内在需要。分析了产学研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现途径:通过产学研结合,构建校外高技能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定单式”人才培养,实现资源共享,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将高职院校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结合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滨海新区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战略的主要思路:一是明确高质量的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思想保证,二是整合地方农业教育资源,构建多重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三是实施创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培养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些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必须拓展人才培养的途径,其中,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则是重要的一环,产学研合作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教育环境和资源,把学校教育与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优势,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更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和热点研究问题。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践应用中也存在着观念落后、机制不健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投入不够、督导不到位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相应对策,从而为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