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控制运动负荷就是根据训练任务和运动员条件适当安排训练负荷与休息,并逐渐加大训练负荷,从而达到运动员本年龄阶段应具有的运动潜力,直至最大限度的过程。其意义在于使训练工作更有目的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力求用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和物质消耗,实现最优化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影响运动负荷安排的因素,并根据运动训练的不同阶段和时期分类,从宏观、时间和微观3个方面探讨了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安排,提出了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发展方向。1影响运动负荷安排的因素1.1专项训练专项训练是指运动员在将要参加的、高于自己训练水平的比赛中所努力做的一切,包括专项训练的动力学、运动学特征应表现出比赛要求,专项训练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种一般训练下的负荷训练。  相似文献   

3.
为通过科学调控运动训练来实现对运动损伤的有效控制,对运动负荷与损伤风险间关系的研究成为近些年体育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长期训练使机体发生定向改造以适应专项特征,运动负荷刺激机能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会使运动员发生损伤的风险产生变化,运动负荷与损伤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绝对负荷中,负荷累积与损伤风险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对负荷中,负荷变化对损伤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为了降低损伤风险,在训练安排时应避免长时间使用较低水平负荷或使用极高水平负荷,以及避免负荷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4.
运动训练过程,主要是对运动员机体施加一定负荷的刺激。这种刺激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打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产生新的适应。从而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向更高水平转化,获得新的平衡。这种训练适应的前提条件就是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所施加的负荷安排的科学性。训练负荷太小,运动能力提高不明显;运动负荷过大,不仅不能提高运动能力,反而会产生劣变现象。采用生理、生化指标,对优秀网球运动员进行运动负荷的监督与控制,收到了良好效果。使运动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5名山西省男子柔道运动员冬训大负荷训练期的训练观察及血红蛋白(Hb)和血球压积(HCT)的测试分析表明:大负荷训练使5名男子柔道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动疲劳,但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Hb、HCT与其基础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Hb、HCT是男子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机能评定的有效指标,对防止运动员过度疲劳和预防运动员潜在性贫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表明冬训的运动负荷安排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6.
拳击训练周期的合理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拳击周期训练的时间、内容、负荷安排及时期、阶段划分的分析研究,发现拳击高水平运动员身体训练在训练中占重要地位。一个训练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过渡期。应找出各训练期的具体训练方向和训练重点及运动负荷量和强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7.
宋来  徐磊 《冰雪运动》2012,(5):14-18
短道速滑项目夏季训练与赛季训练的不同在于夏季训练没有比赛的干扰,教练员可以更好、更合理地安排训练,运动员也可以在相对完整的训练中迅速恢复、积累体能,提高竞技能力。所以夏季训练是短道速滑运动员最为系统的训练,是决定运动员赛季成绩优劣的关键性基础阶段。因此,对短道速滑项目夏季训练的时期划分、训练内容和运动负荷的安排等训练问题更具研究价值。通过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夏季训练阶段运动负荷的监测表明,夏季训练的时间为4~9月,共计21周,划分为四个阶段;训练内容安排的比列为冰上专项练习占总训练内容的65%,而陆地模仿练习及力量练习占整个练习时间的15%和10%,跑步、跳跃与其他练习各占5%;运动负荷的安排与特点为负荷强度成一条上升的斜线,由第1周到第21周依次逐渐升高,而负荷量却呈倒V字型,由第一阶段的低到二三阶段的高再到第四阶段的低,具有鲜明的训练负荷节奏变化安排的特征,对国家短道速滑队备战2014年索契冬奥会具有一定的训练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运动员技术、体能水平的提高需要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负荷,但过度的大负荷,不但不能使运动员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反而会产生劣变性,造成过度疲劳,因此在大负荷训练期,应加强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和疲劳监控。在具体训练实践中,由于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教练员给他们安排的负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加强对个体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监测和评定,进行个体实例分析,为教练员安排个体训练计划提供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就是在训练中,根据训练任务、运动员水平,逐步地、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由于不同训练时期、阶段和小周期,以及训练课的具体任务、对象不同、技术水平的差异,运动负荷的安排要有所差别。如过渡期的训练,主要任务是调整、恢复,一般安排小负荷量。不同训练程度的运动员,承担负荷能力,适应负荷时间的长短,恢复功能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只有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安排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10.
以无锡市青少年女子曲棍球队的14名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2012年训练准备期进行了跟踪监测,应用血液指标和尿常规指标分析评定准备期训练计划和运动负荷安排的科学性,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运动负荷引起运动员出现尿蛋白;运动员的血红蛋白(Hb)浓度的标准差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平均值稍有下降,未超过10%;WBC超出正常范围,但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大部分运动员的机体对训练负荷已经适应,曲棍球运动员准备期运动负荷安排较为科学,但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差异性是在今后制定训练负荷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运动负荷,目前人们为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并不一致,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从运动训练学的研究角度看,运动负荷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在训练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有的也称之为运动刺激。但是由于目前对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负荷的研究还不深入,特别是缺乏测定和监督心理负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难以做出定量的分析。要做到科学安排运动负荷,不同训练时期,不同训练阶段,训练过程中只有不断增加运动负荷,才能打破机体内环境原有的相对平衡,运动负,荷不增加到最大限度,也就是对人体不施加极限负荷也是不可能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的。所以在训练实践中确定极限负荷要因人而异,这就要依靠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训练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运动员承担最大限度负荷能力的界限,做出恰当的安排。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跟踪观察等方法,对我国长距离游泳项目青少年运动员整体训练负荷现状、各运动素质训练负荷结构进行研究,揭示该项目训练负荷结构特点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认为,我国长距离游泳项目青少年运动员总体训练负荷没有超出该项目青少年阶段训练负荷的范畴,全年训练负荷结构安排重点突出并兼顾其他素质,应重视有氧能力对发展运动员能力的积极作用.结合实证研究发现,教练员安排青少年训练负荷结构时重视技术及功能性力量训练,耐力素质训练能够结合训练阶段安排,各单项素质负荷结构思路趋向理性化,建议速度训练应结合运动员个性化特点水平来设定负荷.  相似文献   

13.
在800m运动项目中,为了实现训练和比赛的目标,科学的制定运动负荷量十分必要。负荷适宜且恢复措施及时,机体就会出现良好的适宜性变化;训练负荷太小,运动能力提高就不明显;训练负荷过大,会出现过度训练,免疫力低下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来探讨高校800m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前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特征并根据变化特点科学的进行调理。  相似文献   

14.
一、训练计划与安排的分析。 少体校队员都是业余选手,训练水平低,且处在生长发育期。过大的运动负荷会对他们的身体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制定计划时,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并且要大中小运动量相结合。阶段的计划:第一阶段:适应恢复阶段(4周)。该阶段主要是由于运动员经过寒假春节一段较长时间的中断,  相似文献   

15.
现代运动训练负荷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运动训练中,无论哪个等级和水平的运动员,都极其注重运动负荷的科学安排。本文归纳论述的现代运动训练的负荷特征,主要是就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而言,并力求反映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某些规律,这对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和业余训练运动员也是可资借鉴与参考的。  相似文献   

16.
培养青少年跨栏运动员应在全面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的基础上,以技术性训练为主,合理安排力量训练的顺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和绝对力量的训练,争取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1、力量训练负荷安排的顺序:力量训练必须有合理的负荷刺激才能有理想的效果,而合理的负荷应以符合生理特征为前提,同时,负荷量还应随着运动员能力的提高和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加。从力量训练对机体的影响上分析,13岁以前的青少年跨栏运动员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探索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与人体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建立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理、生化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原训练对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和机理;认识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时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高原训练负荷水平,能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HB、T与降低CK水平,有效促进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跟踪研究国家游泳队与浙江游泳队共18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冬训期昆明高原训练的全过程,旨在了解其高原训练过程的训练方法及特征、训练监控和评价训练效果,探索我国游泳运动项目高原训练的规律,为指导游泳运动的高原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论:①高原训练要合理把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通过适合的负荷强度刺激使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②要加强速度与力量的训练,防止出现运动员耐力素质获得较多,而速度素质丢失较多的现象;③高原训练中的恢复应成为训练的一部分;④高原训练应通过调整训练强度与运动负荷来控制运动员机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范围,以追求最佳的高原训练效果和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9.
郭洪海  耿丽  李欣  陈蕤 《冰雪运动》2011,33(3):48-54
在训练过程中,营养与训练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控制运动员体重行之有效的手段,对提高运动员雄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体脂含量的评价、合理的膳食营养安排和运动营养食品补充等营养学方法监控体脂含量,在训练中确立理想体重的标准、调整运动负荷等手段控制体脂含量。在合理控制体重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建立合理的营养结构,把握控制体重与正常的训练计划相结合的尺度,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运动潜能、提高比赛成绩建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崔娟 《冰雪运动》2010,32(6):18-21
保持和发扬我国短道速滑业已形成的优势局面,探索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成长和训练规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层的教练员应抓好儿童少年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同时培养好其各方面能力。应充分了解儿童少年的机体、肺活量、肌肉重量和骨骼等方面的生长发育特点。在训练中少安排静力性练习,多安排身体伸展性练习;加强有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训练应从13~14岁始,注意量小、多次原则;从小养成良好呼吸习惯等;教练员应重视并帮助运动员克服青春发育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影响。保证儿少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合理和系统性,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