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双一流"一经提出即倍受关注,它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启发。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重点实验室应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科技前沿,进一步凝练特色,创新组织模式,聚集资源要素,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出一流科研成果,有效支撑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2.
产学融合是高校与企业间的一种合作共赢模式,是企业乃至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文章以2007~2017年111所“211”及省部共建高校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偏向性政府科研资助有助于产学融合。竞争性经费对产学融合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是“985”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位于东部地区高校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非竞争性经费对产学融合的抑制作用明显。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竞争性经费以其直接的信号作用促进产学融合,另一方面经由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间接促进产学融合;非竞争性经费对高校科研产出作用不显著。文章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础研究是国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源头,是解决技术问题的总钥匙。“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我国高校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是深挖科技创新潜力、实现原始创新突破的中坚力量。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量64所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基础研究绩效水平,并通过投影值分析基础研究资源投入与产出结构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至2019年期间,各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基础研究绩效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基础研究投入与产出结构不合理的高校比例较高,基础研究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现象同时存在。有效的科研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及高水平的科研创新成果产出,是优化高校基础研究投入产出结构、提升基础研究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科技创新的内、外部驱动力及内部科创制度环境的异质性作用,探索产学研科技创新合作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与效果。2009—2020年5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一流”建设高校科创合作强度能够显著提升创新绩效,并主要通过内部驱动力的中介路径实现;在内部驱动力方面,专任教师精力投入、科创经费和设备支撑水平3条路径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但研究生精力投入路径的影响不显著;在内部科创制度环境方面,良好的科创制度环境仅对专任教师和研究生精力投入的两条路径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未能有效增强科创经费和设备支持的正向影响;在外部驱动力方面,政府科创支持和企业科创合作力度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创新绩效和内部驱动力中介路径作用的发挥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但科研机构科创合作力度产生了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康  范跃进 《科研管理》2022,43(9):41-47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双一流”建设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领头雁”,研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加快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一流大学高校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突出科研产出质量和服务的综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DEA模型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理论,通过三阶段DEA模型方法测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科研效率,并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科研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是影响一流大学科研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一流大学整体科研效率存在虚高现象,剔除环境因素后样本高校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值都明显下降。(2)地区经济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政府扶持力度对各个高校科研效率存在差异性影响,并据此将高校分为稳定型、发展型和改进型三类。(3)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效率存在分化倾向,规模收益递减现象突出,其科研效率提升的关键是缩减规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深化科研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双重大背景下,基于投入产出视角,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2016-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内8所高校的科研效率.结果 表明:整体上看,8所高校的科研效率呈现上升趋势,最高效率水平达到1.393;具体来看,高校之间的科研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投入与产出并不一定成正比.基于此,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科研效率,提出应完善高校科研资源配置,建立多样化激励机制,转变科研理念和强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实施和推进,各级政府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投入强度不断加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作为"双一流"建设目标之一,对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围绕"双一流"建设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分析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提出如何进一步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梁爽 《科研管理》2024,(3):122-132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其效率如何提升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邻近性与创新研究框架下,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2006—2017年高校与城市数据,采用Bootstrap-DEA模型估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生产和产业转化两阶段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群内部与城市群之间的地理邻近度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分阶段效率影响。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高校的知识生产和产业转化效率均偏低,其中知识生产阶段表现略好,产业转化阶段更为薄弱;考虑互联网因素后,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两阶段效率均表现出显著正效应,线上联通不能完全替代地理邻近;其他影响因素中,高级职称人员与“双一流”建设显著提高知识产出效率却不利于产业转化,知识生产阶段企事业单位经费促进效率提升,政府经费反而带来效率损失,产业转化阶段两者均具有正效应。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城市群深度一体化建设、打造创新空间,以及引导知识产出阶段多元化经费投入、对接产业,探索产业转化阶段全方位政策支持、跨主体合作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ESI数据库对河北省高校的学科竞争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标分析河北省科研实力突出的各高校间的学科生产力、学科影响力、学科创新力以及学科发展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河北省高校在国际上的科研水平,为推进河北省建设“双一流”高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双一流”背景下,对长三角8所“双一流”高校工程学科研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各自的优势与差距,旨在对高校工程学科发展提供指导。[方法/过程]构建工程学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高校工程学科研竞争力的表现。[结果/结论]近十年工程学科主要集中在大规模多变量控制系统、深度学习、多代理系统、物联网等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一区发刊占比最高,论文质量最高,科研影响力较高;8校生产高被引论文的能力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8—2017年1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政府经费资助结构与高校科研创新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竞争性科技经费对高校科研创新产生倒“U”型影响;(2)政府非竞争性科技经费对高校科研创新产生正向影响;(3)高校类型对二者关系具有异质性调节作用;(4)不同地理区位下,政府经费资助结构对高校科研创新的影响强度以及高校类型的调节作用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度42所(其中,5所高校数据缺失)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技术转移效率,并运用Malmquist指数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双一流"建设高校技术转移总体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区域差异明显;"双一流"建设高校技术转移Malmquist综合指数呈正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逐步降低,且技术效率变化是造成Malmquist综合指数波动的主要原因.高校科研发展应与地方支柱产业紧密结合,优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政策支持或基金引导,鼓励中、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设立国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学术共同体角度探讨师范类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与“双一流”建设协同发展机制,探索二者协同发展路径。【方法】以9所“双一流”建设师范类高校的自然科学学报为例,结合高校“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基于学报网站、中国知网与问卷调研统计2019—2020年学报发文情况、栏目设置、影响力指标和学术共同体建设相关举措等,并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绘制。【结果】以“双一流”建设师范类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为核心的学术共同体能够通过发挥编辑与编委的核心纽带作用和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出版,推动学报和一流学科协同发展。但受学报国际传播能力、主办高校的管理机制与学术评价体系影响,其助力高水平成果产出的效果并不理想。【结论】师范类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应通过优化栏目设置、探索双语传播与增强学术引领3个方面,提升学术共同体成员协作效率与高水平成果产出协同度,实现学术共同体内涵价值,推动学报与一流学科高质量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尹雪聪 《科教文汇》2021,(10):10-11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师资队伍建设又是“双一流”建设发展中尤为关键和重要的一环。该文聚焦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关键因素,探索适合高校实际的师资队伍发展战略,并提出可行性方案,为国内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实施“双一流”指引高校发展方向,国际化水平也是“双一流”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强对外合作是高校提升综合实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校区、国际联合实验室是高校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新途径。本文试图通过对指导思想、必要性、建设目标、组织框架、建设策略、运行机制的规划研究,以期为高校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孙玉涛  张艺蕾 《科研管理》2021,42(10):20-27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是我国引进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11”工程大学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实施该项目与科研产出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年项目”显著提升了大学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对科研产出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2)“青年项目”对大学科研产出的促进效应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高学术水平大学相比,“青年项目”对低学术水平大学科研产出的提升更大。(3)大学科研经费投入在“青年项目”和大学科研产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从组织层面丰富并拓展了“青年项目”政策研究,为青年入选者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9,(10):66-67
近年陕西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成果产出增长迅速,但由于受科研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科研成果产出质量和转化利用效率并未达到最优,本文详细分析陕西高校科研成果产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陕西高校科研成果产出质量和成果转化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艺  杜军  白福臣 《科研管理》2023,(5):131-139
本文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方法,以我国创新系统的知识创新主体——“双一流”大学为例,探究其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双边或三边互动对知识创造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学术部门之间耦合互动关系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强,这不仅有利于知识创造,还有助于改善科研投入到知识产出的转化;然而,学术部门与产业部门双边互动关系出现了解耦迹象,它们之间互动不仅不利于知识创造,还间接削弱了科研投入对知识产出的正向影响;此外,产学研三螺旋互动还出现了解耦现象,并且对知识创造并没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在英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将英国大学强大的科研成果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英国政府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通过对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卡迪夫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高校科研竞争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方法与模式的对比分析,剖析英国对研究管理体制和科研评估系统的创新改革举措与成效,借鉴英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先进经验,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型国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政策对高校科研发展的影响,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2008—2017年长三角地区地市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政策对长三角区域内高校科研投入的增加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但对科研产出的拉动效果不明显。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学术交流便利、知识服务能力强和开放程度越高的长三角地区,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政策对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的正向拉动作用越强。基于此,研究对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政策如何促进区域内高校科研发展予以了实证支持,也为各地教育一体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