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机会,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尝试表达,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复述故事内容、串联词语表达阅读感受、创设情境进行自主表达等方法都有助于学生提升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漫步世界名著花园”。阅读指导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小学阶段习得的联结、图像化、预测等阅读策略,对名著阅读进行系统指导,助力学生进行优质高效的阅读,并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品质。  相似文献   

3.
纪亚妮 《天津教育》2021,(11):183-184
部编版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单元主题来组织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力至关重要。“阅读力”是指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依靠“单元主题”这株“藤”,培育“文本阅读、课外阅读”这些“瓜”,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如何拉近学生与古典名著的心灵距离,切实提升名著阅读的教学质量,是教师在名著教学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联结”的阅读策略,从“文本—文本”“文本—读者”“文本—世界”三条路径入手,丰富阅读形式,将《水浒传》阅读教学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能力,这样才能有基础实现表达能力提升。本文就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教师的指导、培养关系密切。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构建起新的语文阅读观,让学生以文章为基础,大量阅读合适的文章并掌握课外知识。教师通过定向、定量自主阅读活动,将储存处理信息转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从“独自”走向“对话”.正是给了学生广阔的阅读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心灵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建构“对话”型的课堂教学,促进对话的有效性,提升对话的质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染和熏陶,使阅读教学充满个体的价值。“对话”型的课堂模型为:  相似文献   

9.
“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栏目,是学生从依赖性阅读向自主性阅读过渡的桥梁。“和大人一起读”可以是师生合作阅读,也可以是亲子合作阅读。教学这一栏目时,教师要考虑第一学段学生的学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和大人共读的过程中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阅读课堂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与体验来引发思考、形成感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应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要在亲历中形成。“体验式”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激情诵读,品读文本的韵味;构建趣味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知文本的深刻意蕴;链接读写环节,使学生在情感感悟中增强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童话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学样式。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想象,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确定好童话教学的着力点;同时,要从创设童话阅读情境、建构童话阅读经验、鼓励童话创新表达等方面进行教学,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黄佳丽 《成才之路》2023,(17):129-132
语文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情感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评价能力等,意义重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还要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完善知识框架,积累情感体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以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为例,分析“快乐读书吧”与整本书阅读的内涵,探究借助“快乐读书吧”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意义、策略,旨在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丁建华 《中学生电脑》2011,(9):36-36,38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按照接受美学的规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也是契合文艺学原则的。为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适时、巧妙地“布白”,让学生在自由的阅读时空中提升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阅读,就本质来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接受文本之后,一定会有所思、有所问,既而有所引申、发挥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近年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逐步深入教师心中,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已成为数学教育界的共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以便养成看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笔者认为要做到“十个结合”:  相似文献   

16.
统编语文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设置了“阅读链接”板块,目的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桂花雨》一课,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理解编者设置“阅读链接”板块的意图。课堂上,教师可采取概括内容、联系背景、对照课文等策略,引导学生借助“阅读链接”深度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94):35-36
培养良好的学生阅读表达能力,有利于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语文能力。因此,阅读表达能力的不断培养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表达能力,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顺利进行。文章就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做出详细的论述,供相关人员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林敏珊 《学苑教育》2023,(8):67-68+71
绘本作为一种重要的儿童读物,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其对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审美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课外阅读指导是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重要保证,在低年级的绘本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开展基于“读—思—达”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在绘本阅读中会读、善思,并能进行口语层面以及书面语层面的表达,更好地提高绘本阅读的效果,让学生在课外整本绘本阅读中实现阅读、审美与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陆海霞 《教书育人》2014,(11):25-25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的对话过程。通过对文本的有效阅读,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文本,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文本的“细读点”,从而实现高效的文本阅读。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匝要的内容。阅读教学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iE如叶圣陶所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还强调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奉之间对话的过程……阋渎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面对文本,教师和学生都是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实质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是动态地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地位,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体验。但又决不是“放羊自流式”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