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宋代词学批评中的苏轼论摆幅较大,特征各异:北宋,苏轼论是非多誉少,执着传统词体观念;南宋,苏轼论则是褒多贬少,立足词作含寓的现实内涵;延宕到南宋末,又表现为抑扬相共,已开始从词体审美表现形式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立论。这实际上已超出了单个词人词论的意义,显露出后世词学理论发展中词派梳辨之端倪。  相似文献   

2.
精康之难对宋代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无须赘言,而对宋代文学的影响亦为深巨。自其小者言之,南渡时期是词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枢纽。就来代词学批评而言,该时期的批评在词学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王灼(1081-1160)的《碧鸡漫志》就是诞生于此时的批评论著。《碧鸡漫志》一书表述了相当丰富的批评意见和十分深刻的词学思想,它体现了南渡时期特别是南宋初年来人词体观念的更新和社会审美观念丕变的这一词学征象。本文试以两宋词学批评发展过程为背景,对《碧鸡漫志》的词学批评新向作些勾勒和评价。《碧鸡漫志》初稿于绍兴十五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媚"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宋代,"媚"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到词学批评中;明代,词"媚"论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清代,"媚"在词学批评视野中得到更为广泛地运用与升格.上述历程,标示出"媚"作为我国古典词论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不断上升、辩证发展的轨迹."媚"具有"阴柔"、"世俗"、主"形式美"等美学品格,作为一种文体"范式",是对"庄"、"雅"之诗的反常.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正变论,认为它从以门户论词发展到以具体时代判分正变,从对词体的辩分到立足词作不同审美特征立论,从对南北宋的不同推崇到南北之争同时呈现出一定的消解趋向,清代词学正变批评的理论视野不断拓展,内涵不断充实、升华,最终落足到坚实的审美批评之上  相似文献   

5.
论宋代楚辞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楚辞研究呈双线并进的发展新趋势。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在文学研究上进一步深入,逐步涉及到对楚辞的艺术手法、楚辞的文体特征以及楚辞的审美标准等诸多内容的探讨;另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又呈现出强烈的理学化发展特征,对楚辞比兴手法的内涵、楚辞批评以及编选的审美标准等注入了浓郁的理学价值规范。文学与理学思想在宋代楚辞研究中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宋代楚辞批评的新风格。这种楚辞批评新风格是宋代文学观与理学思潮的巨大发展,也是时代政治需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突出了词学主体性意识,他通过“词心”——“词境”以强调创作主体性;“缔构”——“俱化”以强调欣赏主体性;“重、拙、大”以强调批评主体性,使其词学和词论具有鲜明的特色,初步形成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词学主体性理论,既是对中国传统文论的总结,又是对中国现代文论的启迪,具有了承上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奎光 《文教资料》2020,(6):35-36,76
悲情论、"造境"与"写境"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论,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重要词论.饶宗颐从自己的词学观出发,对这三个词论进行了分析与批评,并在批评中提出了鲜明而独特的词学见解.饶宗颐的批评及词学见解对当代词论的发展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宋代文化史上一个特殊的人文群体,以苏轼为核心的苏门学者的词学理论与批评是词学史、批评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个案。苏门学者掀起了词学批评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苏门集团的批评状况,不仅充分反映了词坛创作界与批评界相融的审美文化生态,而且透露出词学理论与批评走向自觉、开始自觉的消息。  相似文献   

9.
作为宋代文化史上一个特殊的人文群体 ,以苏轼为核心的苏门学者的词学理论与批评是词学史、批评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个案。苏门学者掀起了词学批评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苏门集团的批评状况 ,不仅充分反映了词坛创作界与批评界相融的审美文化生态 ,而且透露出词学理论与批评走向自觉、开始自觉的消息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的《词论》日益受到研究者的注意。本文从词学批评史的角度,从系统性、研究视角、理论价值以及对后世影响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证,为《词论》描画一个大概的座标位置,以为可目之为词学批评史上的第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1.
对于宋词词风,一般归为婉约、豪放两个大类。但这样两军对垒式地划分,显得笼统,忽视了具体作家在个体作品中的特殊性,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宋词风格的多样性。从宋词的发展过程看,已经表现出兼容并包、吸收创造的印迹,就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而言,就已经炉火纯青地融合了婉约与豪放的主要特色,而显示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许多婉约和豪放的名家的词作中,其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因此,只有注意宋词风格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宋词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传承其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的关学批评强调尊重批评对象的质的规定性,应从文艺把握世界的特点出发来评价宋词的价值。宋词既典型地体现出文学的情感性、形象性特点,又表现出文学的时代新质,是宋代最富于创新性和特色的文学形式,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另外,宋词既在宋代最流行,带有一定的全民性,又是词史上的高峰。它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3.
词是一种形式较为固定的体,在其内部结构中,过片充当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姜夔作为南宋名词人,向来以清空峭拔、幽寂冷峻的风格称,但其词结构方面的特点很少有人注意,而从姜夔词的过片在整体结构中的功能(如过渡、照应功能)来看,他的词作在结构处理上已经非常成熟了。  相似文献   

14.
陈子龙的词学观是其以严肃态度理性思考的结果。他的词学观主要表现于词史观与词体观两个方面。简而言之,陈子龙主张以流利自然的语言和铿锵和协的音律,构成婉媚的意境,以柔婉俊逸的风格与高浑典丽的格调,借香草美人之法含蓄委婉地抒发真情,寄托深刻的风骚之旨。陈子龙的这些理论维护了坠绪已久的唐宋词统,尤其是在明词不振的历史背景下来具体而微地严格维护词体,其理论探讨和建树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和存亡继绝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辛派词人方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岳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也是辛派词人主要成员之一。其词充分继承了“稼轩体”的创作风格,将抗金复国的理想寄之于词,丰富了词的内容;在形式上不受传统词风的羁绊,以文为词,以意为词,表现出极强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论五代两宋艳词使用宋玉典故对宋玉接受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宋玉批评史中,流行着一种视宋玉为风流浪子的看法,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由中晚唐的艳诗引发的。而又由五代两宋的艳词推波助澜。这种看法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艳诗艳词在使用宋玉有关女性的典故时不顾典故的本事本义,随意引申,任意虚构所致,以致歪曲了宋玉的形象,干扰了正确的宋玉批评,对于宋玉接受,特别是民间宋玉接受,造成了误导性的不良的影响,应予以澄清,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中国文学批评建设已经走过了30年,其发展历程令人瞩目,发人深思。大体来说,这30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代是它的"黄金"时期,文学批评回到自身,从独断式政治批判转向社会性文化批评,再到审美批评;1990年代,文学批评一度在政治和"商品化"潮流及外来理论、批评等因素的冲击下,迷失自我,陷入困惑和低落中,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新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在之前发展的基础上,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趋于平实、稳健,有走向"交流对话、综合创新"的自觉意识。无疑,对30年文学批评的检索、剖析与反思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及意义,而且能够为建构充满学理、富有特色和创造性的当下文学批评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诗话汇编是诗话体的一种新形式,也是诗学批评的一种新体类。叙录宋代存、残、辑、佚的近二十部诗话汇编,用事实摆出宋代诗话汇编发展的轨迹,不难得出诗话汇编成立于宋代的结论。诗话汇编之所以兴起于北宋,至南宋达到高峰,诗话的迅速发展是内因,宋型文化的推动和雕版印刷事业的发达是外因。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包含的辩证发展观具有四种特性:它既在特殊过程的研究中,又在一般发展的研究中,所以是二重的;作为客观研究的灵魂,它自然具有客现性;它包含着马克思的立场、目的和批判,所以具有主观性;它与一定发展主体的活动紧密联系,所以又有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