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改进的灰色GM(1,N)模型在经济中的预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东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4):65-66,155
论文就修正GM(1,N)预测模型的误差,提出了新方法.使用BP神经网络对预测模型的残差进行预测,得到的残差预测值对所建模型的预测值进行残差修正,以减少因子变量预测误差对行为变量预测的影响.实践表明这些改进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GM(1,N)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灰色GM(1,N)模型基本原理和改进措施,提出残差修正GM(1,N)模型。运用残差修正GM(1,N)模型对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进行预测。平均预测误差为10. 66997%,比非残差修正的灰色GM(1,N)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14. 60739%减小了26. 95499%,近期预测误差更小,2017年预测误差仅为1. 76773%。研究还发现,对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为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人口数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3.
粮食产量是一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结合经典灰色理论和Markov模型所产生的修正残差的G-Markov模型,能较好地对非稳定时间序列的状态转移行为进行预测.以河南省小麦产量预测为例,在传统GM(1,1)模型的基础上,对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残差序列进行Markov模型预测,更好地发挥了两个模型的优势.经检验证明,修正残差的G-Markov模型在小麦产量预测方面比传统的灰色GM(1,1)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台湾入闽地年旅游人次数呈上升趋势,而合理的旅游人次数预测能够为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旅游企业的决策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本文以2007-2014年台湾同胞入闽地旅游年人次数为样本,采用残差修正的GM(1,1)模型对未来五年间台湾入闽地区旅游人次数进行了预测。并通过残差检验、相关度检验及后验检验等检验显示,修正GM(1,1)模型是合格的,预测结果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井下作业时,巷道通风是一个重要的必须解决的安全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就需要确定通风参数.当残差GM(1,1)模型的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可利用残差序列建立GM(1,1)模型对原来模型进行修正,以提高精度.本文运用了一种新的残差序列建立GM(1,1)模型方法对原来模型进行修正,使平均模拟相对误差(^-△)和k点的模拟相对误差(△(k))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也就是说更有效的提高了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相关文献的边值修正GM(1,1)模型中,边值修正项和模型检验均采用最小一乘准则,而模型参数估计采用最小二乘准则的不协调性,将最小一乘准则应用到模型参数估计中,统一了模型参数、边值修正项和模型精度检验的准则,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最小一乘准则GM(1,1)模型.计算实例说明,最小一乘准则GM(1,1)模型具有很好的精度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长期负荷预测中,由于电力负荷具有突变性,常规GM(1,1)模型不能及时反映负荷的突然变化,对于发生转折的数据预测精度不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负荷原始数据序列的预处理及优化,利用等维新息递推GM(1,1)模型进行预测,保证了预测能够较为充分地利用新信息,并加入了残差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比常规GM(1,1)模型提高了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设备故障预测模型难以精确建立的特点,为提高故障间隔时间预测的精确度,提出了变周期三角函数-灰色模型GM(1,1)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在三角函数-灰色模型GM(1,1)基础上,建立了变周期三角函数—灰色GM(1,1)的组合模型,实现了对设备故障间隔时间的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三角函数-灰色模型GM(1,1)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变周期三角函数-灰色模型GM(1,1)对故障间隔时间进行预测,其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由24.16%降到3.24%,提高了预测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灰色GM(1,1)模型在城市用水量预测中的精度,结合BP神经网络的优点,给出了两种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GM-BP1和GM-BP2.模型1利用神经网络对GM(1,1)模型的误差序列进行回归训练,将得到的预测值作为原始误差的修正来减小误差;而模型2由部分数据建立了GM(1,1)模型组,通过神经网络训练得到部分数据GM(1,1)模型组与真实值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利用这种精准的映射关系来提高预测精度.最后实际算例表明了所给方法是有效的,该组合模型可用于城市用水量的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进原始GM(1,1)模型的模拟效果,优化GM(1,1)模型的背景值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发展系数-a.在a已知的条件下,根据GM(1,1)模型的还原值与实际值之差最小,求出待定系数c,从而获得参数和背景值同时优化的GM(1,1)模型.此模型不需要选择初始条件,具有白化指数律重合性.实例表明此优化模型既能模拟低增长序列,又能模拟高增长序列,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和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公路交通运输量的预测精度和公路运输行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了GM(1,1)模型特性、GM(1,1)在背景值和初始值选择两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背景值计算方法;最后,利用2000-2004年的公路客运量的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于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前者比后者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 a Grey theory,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Deng [1], is a truly multidisciplinary and generic theory that deals with systems of deficient information.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research, light and deep colors respectively represent informatio…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纯电动客车荷电状态(SOC)低故障预测问题,在分析其开始充电SOC序列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构建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进行车辆SOC的短期预测,最后比较预测结果与故障阈值以判断是否发生故障。以某车企的纯电动客车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故障预测真阳率为96.4%,误诊率为10.3%,说明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以灰色预测理论为基础,分别运用传统的和改进的GM(1,1)模型,对福建省未来人口进行预测,并提出了存在干涉因子的GM(1,1)模型的使用方法,改进的GM(1,1)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长江水质污染预测的灰色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质预测涉及因素众多且机理复杂,而且已知数据偏少,故采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长江污染物进行预测,并进行了四种检验,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为了使预测结果更加准确,提出了用GM(1,1)模型群和等维灰数递补动态预测两种方法加以改进,从而避免使用单一的灰色模型容易受到不稳定信息影响的缺陷,使得预测精度更加准确,提高预测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6.
灰色-周期外延组合模型在地质灾害频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发生频数的有效预测有着重要价值。用残差GM(1,1)模型对地质灾害频数总体趋势拟合,将残差用周期外延模型拟合,从而建立了地质灾害频数的灰色-周期外延组合模型。用2005年—2009年我国发生地质灾害频数进行了实例分析,并进行了一步预测。结果表明:拟合结果达到了较高的精度,模型预测是有效的,为地质灾害频数拟合与预测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旅游资源大省之一,入境旅游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以山西省2000—2009年入境旅游统计资料为原始数据,通过建构旅游指标GM(1,1)灰色预测动态模型并进行模型精度检验;发现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高度一致,验证出灰色预测系统在本研究中具有可行性,从而利用该模型对山西省2011—2015年入境旅游指标进行预测,并在预测基础上提出促进山西省入境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d selection bias in Israeli university admissions with respect to test language and gender, using three approaches for the detection of such bias: Cleary’s model of differential prediction,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differential predic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d’s (the Constant Ratio Model). The university admissions process in Israel, like those in many countries, i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school-related achievement and a general 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The selection process was found to be biased in favour of Arabic speakers and not biased with respect to gender. The three approaches for detecting selection bias were similar in the pattern of the results they produced, but differed, as expected, in the magnitude of the bias they detected.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results both with respect to the specific groups studied (first research question) and with respect to the three approaches for detecting selection bias (second research ques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