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薛胜利 《中华武术》2006,(10):46-47
耐力素质是有机体长时间工作抗疲劳的能力,它分为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其目的在于提高机体输送氧气能力,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随着衰老免疫功能下降,体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自然杀伤细胞等均发生变化,适量的有氧耐力运动可以改善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有氧训练--提高我国耐力项目运动水平的关键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陈小平 《体育科学》2004,24(11):45-50
“耐力”是我国运动员普遍欠缺的素质,是造成我国体能类运动项目长期落后于世界水平的主要原因。忽视有氧训练,过于强调以提高运动员“乳酸耐受能力”为目标的高强度无氧训练,是我国大部分耐力项目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不能简单地将比赛的能量代谢特点作为指导长期运动训练、培养耐力能力的惟一依据,不同的代谢途径是一个有机整体,应当从机体“适应理论”的角度,从负荷对机体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考虑耐力的训练。当前有氧训练已有了很大变化,有氧训练与力量和技术训练的密切结合是耐力训练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有氧耐力在现代足球中的作用,进行论述分析,以此为中国足球运动在发展有氧耐力方面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一、论述与分析有氧耐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输送氧的能力,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为提高运动员负荷提供一定的前提条件。根据运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足球运动属于有氧耐力的项目。现代足球比赛具有对抗剧烈、技战术复杂等特点,同时参加运动的关节比较多、比赛时间长、体能消耗多。运动员在比赛中跑动距离可达到10000米以上,还要在跑动  相似文献   

5.
王旭 《中华武术》2006,(8):46-47
有氧耐力是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其训练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吸收、输送和利用氧气的能力,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氧耐力训练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研究了运用短时间歇训练法运动时,机体的能源供给主要来源ATP~CP和有氧供能的能量;机体承受负荷时的能源供给以ATP~CP代谢为主,负荷后的间歇期里ATP~CP的恢复主要依靠有氧代谢供给能量。对于适合短时间歇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发展其有氧能力比发展无氧能力更为重要。提高运动员以磷酸盐系统代谢的速度耐力性为特征的运动能力,可以采用短时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外对高强性间歇训练法的运用和研究较多,但国内速滑界对高强度间歇训练提高有氧耐力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黑龙江省队的速滑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实验,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法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期提高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能力,对有氧耐力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是发展运动员机体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比较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游戏与比赛练习法是指运用游戏与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的方法。此方法能较快地提高运动员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在练习中充分发挥主动精神,使机体能够承受较大强度的负荷,有利于提高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相似文献   

9.
1.间歇游训练的设计 由于机体对训练产生的适应是特定的,因此欲使机体产生预期的适应,就须以不同的间歇游进行快速游能力、耐乳酸能力、有氧代谢能力和有氧耐力其中每一种能力的训练。以为采用任何一种间歇游进行训练都可使运动员的机体产生最充分的适应性反应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动前补服不同量的乳清蛋白对人体有氧耐力成绩的影响.方法:在单盲设计中,12名健康的体育系男生作为受试者,每次于运动前半小时补服不同补剂(79、14g乳清蛋白,安慰剂),然后进行12min跑的耐力运动,记录每名受试者的成绩.本实验按照补剂的不同分为三组,在三周内完成.结果:补服79、149乳清蛋白与补服安慰剂相比,机体有氧耐力水平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运动前补服乳清蛋白饮料可能会提高人体的有氧耐力.  相似文献   

11.
邱俊  陈文鹤 《体育科研》2009,30(1):57-61
有氧耐力是人体从事耐力性运动的重要能力一,最大摄氧量是客观评价人体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生理指标。本文对有氧耐力的重要测试指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有氧耐力评价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梳理了有氧耐力训练的新方法。耐力性项目的连动成绩与最大摄氧量关系紧密,而无氧阀在评定有氧耐力水平、制订有氧耐力训练强度等许多方面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有氧耐力训练在很多项目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科学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氧和无氧耐力是耐力项目训练的重点,也是当前运动训练界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关注并极具争议的问题.专项耐力对有氧和无氧能力具有不同的需求,它们二者之间的比例是专项耐力形成的重要依据.同时,有氧和无氧能力在横向和纵向还呈现出相互支撑和制约的动态变化关系,该关系对耐力训练,尤其是专项耐力的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有氧能力是皮划艇项目运动能力的基础,作为高强度、高乳酸的无氧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供能的项目,皮划艇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对运动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结合皮划艇项目特征及供能特点,分析皮划艇有氧能力测试过程中多种评价方法(3 000 m耐力跑测试、最大摄氧量测试、高强度负荷后血乳酸测试和无氧阈测试等)。在诸多有氧能力评价方法中无氧阈测试有着广泛而有效地使用历史,其中以4 mmol/L乳酸阈(AT4)与个体乳酸阈(IAT)应用最为广泛,而心率无氧阈或可成为皮划艇项目无氧阈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4.
有氧能力的高低是马拉松跑者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和跑步经济性是衡量运动员有氧能力和耐力运动表现的关键指标,也是长跑训练效果的核心考量。由于力量和耐力训练对机体产生不同的训练刺激,教练员和运动员很少将力量训练作为提升耐力运动表现的手段,以防止有氧能力受到负面影响。通过对大量文献梳理发现,力量训练可以在不影响机体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值的前提下,通过改善神经肌肉功能、转换肌纤维类型以及增强肌肉肌腱刚度和利用弹性势能的能力,提高跑步经济性和无氧能力,改善运动员耐力运动表现。本文基于对力量、耐力训练的生理学适应的探讨,总结不同形式力量训练对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为马拉松选手科学安排力量训练提出建议,从而优化其耐力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15.
在耐力性运动中,有氧代谢是机体能量供应的1种主要方式,肌组织对有氧训练的适应能力是通过训练中肌肉的主动性运动而获取的。这些适应能力依靠运动训练的持续性而存在或发展;随运动训练的停止而减弱或消退。本文就肌纤维的类型、线粒体的含量、毛细血管的分布、血流量等方面分析了耐力性运动中肌组织在有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的机制以及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外界因素对这种生理变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营养干预对运动性贫血铁人三项女性运动员铁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人三项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以有氧为基础。因此,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有氧能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与运动能力特别是有氧能力关系密切。以运动性贫血女性铁人三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贫血组,对照组为正常运动员。训练期间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贫血组给予铁复合制剂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营养补剂对运动员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以及血清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性贫血运动员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机体铁代谢紊乱;营养干预后的贫血组运动员的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浓度上升,并显著降低了运动员的血清转铁蛋白浓度,表明铁复合制剂可有效改善贫血运动员铁代谢紊乱状况,对运动性贫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因标记与有氧耐力运动员的选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氧运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基因并有赖于基因的表达。某些基因可作为有氧运动能力的基因标记在运动员选材时用来进行个体鉴定,某些基因的表达会促使机体产生一些适应性的变化,某些功能基因可以成为耐力水平发展限度的标志。建立有氧耐力运动能力的遗传基因标记体系,可为有氧耐力运动员遗传选材提供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强度有氧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2名南京工业大学田径队经过系统训练的中长跑运动员,参加大强度有氧训练的实验,并对他们进行相关运动能力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研究表明:大强度有氧训练,对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机体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性生物学刺激。建议在制定大强度有氧训练计划时,应合理采取提高快速能力的训练手段,同时注重训练全过程中的运动营养补给。  相似文献   

19.
岳文雨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1):135-136,139
12min跑是一种评价有氧耐力的方法。通过对12min跑的实验研究,探索大学生有氧耐力状况和特点,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12min跑成绩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不同年级和选项的大学生有氧耐力不同,特别是四年级大学生的有氧耐力下降明显。建议应加强和促进大学生的有氧耐力训练。  相似文献   

20.
部队体能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江西省武警机动中队武警战士体能训练的情况,对武警部队战士的有氧耐力采用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定法进行测试,根据不同的有氧耐力水平,将武警战士分组,并进行五公里的耐力测试,对武警战士的体能训练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氧耐力水平和训练成绩呈正比;不同有氧耐力水平武警战士的训练成绩进步幅度不同。有氧耐力水平优秀的武警战士,训练前后的成绩对比不明显,有氧耐力水平良好的武警战士的进步幅度为最大,有氧耐力水平较差的次之。由此我们得出,有氧耐力,它决定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有规律且持之以恒的训练对体能的维持和提高起决定作用,部队在注重专业训练的同时,应该坚持进行体能训练,保持训练的连续性,保证武警战士有一个良好的体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