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结构和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话语和叙事伦理四个方面对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表明除新颖的内容之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使《米格尔街》更加真实地呈现了“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2.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是纳博科夫写作生涯中的分水岭,具有较强的实验性风格。通过运用元小说的叙事策略,该书巧妙地模糊了"真实"与"虚假"之间的边界,与标题形成强烈的反讽效果。本论文拟从叙述时间的不明确性、叙述结构的模糊性两个方面入手解读该小说,分析《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的元小说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3.
《甩鞭》是作家葛水平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用独具特色的叙事方法,为读者讲述了一个通俗性与严肃性兼具的乡土故事,通过倒叙、预叙、时距和频率等叙事时间手法,将虚构的故事置于真实的历史背景下,构建了一个寓虚于实的多重叙事时空。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叙事时序、叙事时距以及叙事频率出发对《甩鞭》进行叙事时间的分析,更深入地解读《甩鞭》的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真实与虚构及历史与现实之间矛盾统一的关系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在美国著名作家莫里森看来,历史不应该完全由干瘪的数字及一系列重大事件构成,那些被遗忘的、被隐藏的同己经说出来一样重要。莫里森的小说《娇女》通过对第三人称叙事声音的自我否定,以及不同叙事声音对叙事真实性的消解,从叙事角度表达了其历史观,消解历史叙事的真实性,另辟蹊径,揭示叙事学与历史观之间的关系,对后来者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桃花源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乌托邦。它让人感觉“真实”。引起了后世孜孜不倦的找寻。文章从《桃花源记》的文本入手,分析了其桃花源思想内核的建构和叙事特点,得出乌托邦何以“真实”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新闻节目的客观真实取决于通过叙述建构的客观效果。其中,不同叙事视角的设置和运用对增强客观效果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央视一套《今日说法》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叙事视角对客观性的建构。叙事者正是利用多元化的叙事视角营造了真实的幻境,成功地将节目的意图缝合于表象客观性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言生态的角度分析《受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叙事与乡村叙事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以及作者在叙述中所体现出的民间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8.
论赋的叙事功能与中古赋家对事件的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有叙事功能 ,至西晋时左思又进一步论证了赋叙事要征实 ,但汉魏六朝赋真正做到以真实之人叙真实之事 ,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程。枚乘、司马相如以虚构人物叙虚构事件 ,自扬雄以“群僚”之一员叙事 ,刘歆诸人以普通人物身分叙事 ,至庾信《哀江南赋》,才真正将叙事与叙时事、叙自我参与时事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赋的叙事有较强的情节与较多的细节 ,有人物刻画 ,赋的叙事达到了时代高峰  相似文献   

9.
《创世纪》是圣经文学中的重要文本,它所存在的语言矛盾主要是由早期叙事和晚期编辑两方面原因造成的。这二者也是形成《创世纪》文本叙事语言质朴凝练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众多对话构成的叙事语言是《创世纪》叙事的典型风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叙事人称、叙事聚焦和叙事方式三方面对D.H.劳伦斯所著《虹》的叙事技巧进行了分析。文中指出,作品《虹》不断地变换其叙事情景,在作者叙事情景和人物叙事情景之间进行转换,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人物与读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对电视文艺作品的价值追求和叙事模式的审视。以《北平无战事》为例,从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价值诉求、叙事策略以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等三个方面分析电视剧的创作之道和电视剧应当承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分层叙事作为《红楼梦》叙事艺术的重要构件,在晚清受到高度推崇,具体到近代狭邪小说创作中,还可细划为两种类型,即“发现手稿”型与人物的跨层叙述。以分层叙事为切入点,不仅便利我们更为深入、准确地体味《红楼梦》独特的叙事魅力,也有助于揭示《红楼梦》与近代狭邪小说之间的承继关系,还原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汤姆·琼斯》不同于传统的英国文学作品松散的结构、随意的叙事。其改变了英国乃至欧洲传统小说结构松散的创作风格,为读者带来了酣畅淋漓的精神体验。本文首先对作品内涵与艺术价值进行分析,对作品的叙事结构进行探究。进而从设置激烈的矛盾冲突、立体网状结构叙事、运用戏剧表现手法三个层面来论述《汤姆·琼斯》的叙事结构特征。最后从叙事结构角度深入挖掘该作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西行漫记》以当下叙事、现场叙事的方式进行写作,却获得了无可否认的历史价值。它汲取了传记的某些长处,注意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因而具有文学性。文学的叙事与历史的叙事并不是绝然相异的,中国历史上许多记述真人真事的文学作品都成功地实现了文学与历史的双重价值,斯诺的《西行漫记》也是如此。当下的后现代主义者们对历史叙事真实性的质疑,其实并没有超过斯诺当时的认识。斯诺常常自觉放弃自己作为作者的话语权,将叙事的权力让给被访者,使叙事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  相似文献   

15.
表面上看,教育叙事研究不过是教学的研究,但任何有效的教学研究总会牵涉到学生或教师的生活。或者说,真实的教学研究往往是教学与生活的研究。由此,教育叙事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叙事和生活叙事。又由于教学叙事与生活叙事总是叙事者叙述“个人生活史”中的一系列片段,因此真实的  相似文献   

16.
《朦胧的欲望》是超现实主义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埃尔的代表作之一,在影片中,导演使用顺时叙述即时经验、不确定的叙事方法,从马蒂厄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欲望交汇的爱情故事。马蒂厄的讲述作为影片的主体,却时常被一些惊奇的场景所打断,他本身的叙述也是充满了矛盾、欺骗与迷惑,导演甚至起用两个女演员去塑造肯奇塔,这更增加了影片的朦胧之感。然而正是导演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这种主观的"欲望支配下的人"的视角,恰恰能最为真实地展现人的欲望所特有的那种分裂、朦胧与惶惑。  相似文献   

17.
《堂吉诃德》具有明显的二元性叙事特征以及独特的叙事学研究价值。其二元性叙事具体表现在叙事结构上的张力与生成、叙事人物上的原型与真实、叙事情节上的完美与缺陷。其深层原因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封建传统与反传统观念的二元对立。二元性叙事特征使《堂吉诃德》具有明显的互文性与解构式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飞 《文教资料》2007,(20):86-87
《红楼梦》运用了复杂多样的叙事人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实现主旨的多样性。不同的叙事人反映了作者设计故事的真实而又多样的考虑,也呈现了不同的感情指向,从而引导着读者对《红楼梦》的阅读体验和感情评判,有助于读者对《红楼梦》作出不同层面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从叙事学角度阐释《祝福》的叙事行为,从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的时空压缩、叙事距离等方面探究了《祝福》叙事行为与叙事意图之间的一种潜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秦腔》叙事艺术的复杂性表现在叙事视角的复杂性、叙事节奏的混杂性、叙事内容的繁杂性等方面。在其复杂性叙事艺术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情感原因。现代化浪潮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侵蚀和贾平凹面对正在消逝的乡村写作时内心的矛盾从根本上形成了这种复杂性叙事艺术。从某个层面上说,贾平凹对复杂性叙事手法的熟练运用显示了其高超的叙事能力,他在叙事手法和风格上的实践为20世纪末以来转型中的乡土文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