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创业机会的深度分析——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嵩 《科学学研究》2007,25(6):1168-1172
 在创业研究领域,创业机会研究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现有的研究中,创业机会研究仍停留在概念层面,创业机会的内在特征和发展规律上缺乏深层次的分析。本文应用生命周期理论对创业机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考察,基于创业机会内在特征的不同发展阶段划分了几类创业机会,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创业机会提出了不同的机会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创业机会评价与优选问题,提出基于云理论和前景理论的创业机会优选方法。首先,利用云理论建立自然语言云模型,把自然语言的定性描述合理地向定量描述转换;随后,结合TOPSIS方法,把正(负)理想方案作为机会选择的参照点,基于前景理论求解各创业机会的综合前景值,从中选取最优创业机会;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创业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对其合法性问题仍争论不休。文章利用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全部创业研究文献为分析对象,制作了文献共引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了创业研究领域的主要理论、研究主题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论包括两个方面:(1)创业研究应用的理论比较丰富,但已向创业机会为核心的理论框架整合;创业研究的三大分支(国际创业、公司创业和创业活动产生条件)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和独立的理论基础。(2)创业研究的主题仍比较分散,主要以创新为核心,但对创业机会的关注度不高;从关键词的发展变化趋势上看,社会创业、公司创业和创业机会等将成为未来创业研究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4.
在融合亲社会性和社会创业研究的基础上,聚焦亲社会性与社会创业机会开发的联系,将创业行为双阶段模型拓展至社会创业过程,把社会创业机会开发细化为他人机会与自身机会的环节,并以社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案例分析方法,深入挖掘亲社会性对社会创业机会开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非亲缘型亲社会性直接作用于他人机会产生过程,亲缘型亲社会性直接作用于自身机会转化过程。据此,构建了亲社会性嵌入的社会创业机会开发框架,对跨学科创业研究和社会创业实践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创业研究前沿理论探讨:理论流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仁宏 《科学学研究》2005,23(5):688-696
本文评述了经济学理论中均衡和非均衡观点对创业现象的讨论及其建立在此假设条件上的其它学科中具有代表性的创业研究理论观点,包括供给学派的心理学理论、资源观和需求学派的社会文化理论观点与持非均衡假设的机会观。本文重点讨论了这些理论观点对创业研究的贡献与不足,探讨了创业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在机会观点的基础上引入了社会资本观视角的创业研究。我们认为,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决创业现象从外部给均衡状态带来的冲击问题,奥地利学派虽然持动态系统观点,却无法模型化。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创业研究结果相互矛盾,也没有产生多少有见地的观点。资源观试图将资源观、创业能力和均衡联系在一起,但仍然不能解释创业机敏现象。社会文化学观点讨论了社会文化环境对形成创业家个性与行为特征的影响,但同样没有取得什么重要的进展。我们认为,机会观点和社会资本观点摈弃均衡分析方法,转而考察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创业过程,探讨创业个体与机会获取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解释创业现象拓宽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提高我国大学生创业水平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实施意义重大,但缺乏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一直是困扰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难题之一。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分别对创业自我效能与机会识别的影响机制。通过对968名大学生组成的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正向影响机会识别,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分别负向、正向调节从创业自我效能到机会识别的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从提升创业自我效能、加大实践导向创业教育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水平。  相似文献   

7.
蔡莉  杨亚倩  卢珊  于海晶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816-1824
大数据、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等数字技术正在不断渗透和改变着创业行为和结果,但数字技术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个系统的研究框架。基于此,本文在FT50和UTD24共52个期刊中,选取1998年至2018年近21年有关数字技术与创业活动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旨在揭示数字技术的内涵和属性及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对创业活动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并且挑战了现有的创业理论,包括资源基础观、动态能力、制度理论、网络理论、机会发现观和机会创造观。最后基于研究局限性及现实需求,并运用过程理论的思想构建未来的研究框架,提出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创业资源和创业意图是创业过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创业资源是影响创业意图和创业行为落实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辨析了创业过程、创业资源和创业意图三者间的逻辑关系后,以创业意图为落脚点,归纳整合已有创业意图模型,构建了创业资源视角下的创业意图理论框架,最终认为创业意图的深入研究需要重视创业资源、关注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结果细化,以及整合关联学科。  相似文献   

9.
创业的合法性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在推动经济变革与创新中的作用,逐渐成为政策和理论研究关注的热点。在以往以经济学假设为主要基础的相关研究中,创业研究中的这种"非社会化的"经济学假设实际上极大地忽略了创业活动的社会嵌入性,忽略了创新价值的社会决定因素。创业机会在构成新事业产生和成长的前提的同时所引发的合法性问题又造成了新事业的生存缺陷,正是这种内在矛盾揭示了创业机会在合法性问题上的悖论性质。本文着重讨论了以合法性为代表的制度因素对于新经济活动和新组织的生存和成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在特定制度安排和制度压力下,创新或创业活动的制度选择和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系统理论的创业过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明海  王吟吟  张玉臣 《科研管理》2011,32(11):123-130
本文以创业过程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国外经典创业过程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理论,构建了包括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战略和创业结果等创业关键要素的创业过程模型(ORSO)。该模型刻画了创业过程的一般特征,反映了创业关键要素同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适用于解释一般创业现象和连续性创业现象。ORSO模型的构建不仅拓展了创业过程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丰富了创业管理理论,而且能为现实中的创业活动提供实践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评析了主流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同时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新发展-资本结构决定因素学派作了概述和分析,指出该学派侧重实证角度研究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为企业融资决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瑞彪 《科教文汇》2013,(28):35-36
任务型教学法主张语言学习者在教室环境下通过使用语言完成指定的任务就可获得语言交际能力,而语法能力语言学习者可以通过自身的自我调控系统内化。换言之,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是分离的。然而,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这个看似鼓舞人心的语言教学法是不可行的。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任务型教学法的三个主要理论假设,就任务型教学法在语言教学或学习实践中的可行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3.
陶洁 《科教文汇》2013,(4):122-123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是推动我国现代经济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基础性、技能型人才。但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很多困境: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需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职业教育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教育体制不活、管理水平不高、毕业生就业困难等。因此,研究分析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科学地提出对策,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陆双凤 《科教文汇》2014,(14):105-107
本文讨论任务型学习理论在中职英语课堂的应用。首先对任务型学习理论中的任务进行了定义,阐述了任务的五个构成要素和六条设计任务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引用了willis的三段式任务教学法,并根据笔者教学经验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最后,笔者以一节"说"(speaking)的课例,呈现任务型学习理论在中职英语中的应用,意在体现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外创业基金治理结构、创业企业治理结构和影响创业资本运行的政策法规、金融体系、社会文化和主体构成等宏观制度变量的相关文献,认为制度路线是对技术路线的补充和完善,但其本身也存在不足,需要引入新的分析路线。  相似文献   

16.
蒋涤非  邱慧  易欣 《资源科学》2014,36(1):65-74
从水资源匮乏和恶化的严峻现实出发,首先梳理了基于水利用范畴的城市发展演变,强调了景观设计在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分别从雨水收集利用的源头、传输过程和终端3个方面提出了适合中国城市发展的雨水资源化景观模型。通过小区景观雨水系统分布平面图,清楚直观地展示了屋顶花园、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被浅沟和景观湖的配置,实现了城市雨水从源头、传输到终端的全过程利用。然后,从生态、社会和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景观雨水系统的综合效益。为了验证城市采用景观学方法后雨水资源化的综合效益,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Vague集理论进行有效评价。最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改进城市雨水资源化指明了方向,避免市政雨水工程的盲目无序建设,更好地节约城市水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pursue the graph theoretic approach to the switching function minimization problem which is still important in view of today'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such as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s. We use switching functions graphs (SFG) for studying the structure of switching functions and the minimization problem. The graph 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classical minimization problem leads to an alternative and powerful approach to logic design that is suitable for computer implementations. The approach is particularly useful in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suboptimum algorithms for minimization of arbitrarily complex switching functions arising in practice for which exact algorithms are known to be computationally intractable. A few graph theoretic algorithms leading to minimization of switching functions are presented and examples indicating the power of our approach, and algorithms are worked out. Further work needed in the area is indicated.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个简单模糊群决策方法解决全球供应商选择问题。在全球化采购过程中,很多的制造商在选择国外供应商时遇到许多的不确定风险因素。因此,将模糊数学理论引入到不确定环境下的多准则决策问题中,用三角模糊数来描述评价准则的重要性权重和评价等级。应用符号距离法将候选供应商的总模糊分值转化为清晰值并进行排序,选出最好的供应商。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牛跃辉  郑艳萍 《科教文汇》2012,(13):127-130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在互动过程中进行可理解输入和有意义的输出,并在输入和输出当中进行语言知识构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无意识中归纳、发现、运用和内化语言知识,达到语言习得所应该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generally used in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policy studies, and suggests that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public policies is needed.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three alternative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he interest-group approach, the ideological approach, and the technology-centered approach. The second part outlines the conceptual tools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approach and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study of regime change in telecoms and media. The third part presents an abbreviated example of such application to the case of U.S. spectrum policies and the licensing of digital broadcasting. The conclusion suggests new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aimed at broadening the set of social actors participating in the global governance of new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