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太雷  宫博  苏冠源 《精武》2012,(24):49-50
游戏教学法是以身体运动为基础,以游戏的活动方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活动。为了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就应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使青少年运动员在专业训练中快乐健康成长,调动队员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游戏教学法成为专项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游戏教学法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法,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培养运动员的优良品德与各种荣誉感,取得多方面的效应。为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要如何运用游戏教学法呢,在这里我们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2.
游戏实质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游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化,但同时又是一门十分年育的学科。近几年来,人们对体育游戏虽有所研究,但领域狭窄,多限于教学经验方面的一般描述,从理论高度上,以不同的视角,多侧面地去考查体育游戏,仍嫌匮乏。本文力图从游戏之大概念出发,以游戏为基点,对游戏的实质进行一定的剖析,以为人们进一步深层次地研究体育游戏,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有益的借鉴,因为笔者  相似文献   

3.
团队合作游戏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游戏,它在兼顾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更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互相帮助,学会互相鼓励和包容,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一种很好的手段.我们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开发各种适合小学生玩的团队合作游戏,通过实践教学效果良好,现列举5个游戏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具有一定情节和竞赛因素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简单易行,为青少年、儿童所喜爱。根据中师生的年龄特点和培养目标不同于其它各类学校,采用游戏法进行体育教学,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出游戏法在教学中的实用性。一、游戏法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用性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各样的游戏,对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和呼吸系统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为适应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要求,培养中师生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我根据小学体育的特点,从游戏教学入手,制定了游戏教学进度,使其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我的游戏教学进度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学年学习编写游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整理自己熟悉的民间少儿游戏。在民间有许多游戏,但大都没有文字记载。通过整理这些游戏,学生就可掌握游戏的编写步骤和方法,为以后编写体育游戏打下基础。第二学年注意观察教师的游戏组织方法;将民间游戏修改、翻新;在体育课上组织同学进行游戏;锻炼组织能力。第三学年了解游戏的类型、特点;自己编写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上组织进行,提高组织能力。实施游戏教学一般应在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进行,学生在课前向教师说明要组织的游戏及其组织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学生整  相似文献   

6.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集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和益智性为一身,合理的选择和运用体育游戏,对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在日常的体育游戏教学中,人们一般考虑较多的是体育游戏的健身性和趣味性以及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方  相似文献   

7.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加,目前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应用变得多种多样.以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基本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进一步探究了体育游戏的应用价值、应用方法及应用缺陷,同时指出体育游戏在教学运用中的注意事项,旨在为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和技能水平,为体育教育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游戏与体育     
以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游戏和体育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解读体育内涵,分析当代体育的现状等,认为:体育的精神实质是对游戏精神的延续和发展,体育应该回归于游戏,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9.
体育游戏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一种游戏方法。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合理运用体育游戏已成为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从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原则、运用的作用、运用的时机和运用的选择等四个方面,谈谈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健康第一的理念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有广阔的运用领域。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悦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游戏方法。体育游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足球游戏是专修班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训练手段之一。它不同于体育游戏,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本文在论述足球游戏特点的基础上,也例举出一些新的应用方式,并对运用足球游戏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体育游戏教材的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游戏是中小学体育的一项基本手段。由于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而且容易结合主教材的特点穿插运用,灵活性比较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能合理地选用游戏教材,对于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节课的密度和运动量,从而增强体育课的锻炼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想根据自己以往编写的体育游戏教材和教学中的实践体验,着重谈谈如何选用和安排体育游戏的问题,以祈就正于大家。在体育教学中选用和安排游戏来作练习,一般有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一、体育游戏的特点与编排原则体育游戏一般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竞技性游戏,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健身性、地域性和历史性。根据各类体育课教学内容的不同,体育游戏的选择也应有所不同。如,球类课程尽量选择持球的游戏,田径课程尽量选择锻炼身体素质的游戏,武术、健美操等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的项目尽量选择趣味性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游戏。根据体育教学的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体育游戏的  相似文献   

14.
游戏是生活的一个最根本范畴,文化以游戏的方式产生出来。游戏的文化形态具有运动和竞赛的性质,竞赛的冲动比文化更为古老。胡伊青加《人:游戏者》一书为我们考察游戏与体育的关系提供了思想的线索。游戏是无意图的、无目的性;体育是有意图的、有目的性。游戏是天性和本能,体育是习惯和经验。以胡伊青加文化游戏论视角为据,寻找游戏和体育之间的哲学联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逻辑与文献分析的方法,以游戏和体育为哲学考察对象,目的是对体育回归游戏本真,以及游戏与体育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进行哲学的探析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了游戏和体育概念的前人理解进行梳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再从游戏视角去看待体育,从体育视角看待游戏。并从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角度对游戏与体育进行新的审视:认为从游戏到体育再到游戏是一个渐进式过渡回归游戏本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刘日红 《中华武术》2014,(10):49-51
体育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一种手段,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锻炼方法,是发展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它使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具有浓厚的娱乐气息。体育游戏是锻炼身体、改善心态、发展非智力因素、开拓思维、适应社会环境的一项有价值的活动。那么,在学校又如何运用好体育游戏进行体育教学呢?游戏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7.
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有鲜明的教学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体育游戏融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于一身,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深受人们喜爱,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本文从教育学和体育学的角度,阐述了体育游戏的方法,对学校体育教师运用体育游戏,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体育游戏在小学田径训练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小学田径训练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作用价值进行了讨论分析,其次探讨了小学田径训练中体育游戏的运用原则,最后围绕如何在小学田径训练中进行体育游戏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用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身体素质类型的体育游戏通常指的是能提高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以及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的一种体育手段.身体素质类体育游戏一般包括力量游戏、速度游戏、耐力游戏、灵敏游戏、柔韧游戏等.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身体素质类型的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所产生的作用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凌云  张军 《精武》2012,(29):46-47
目前,在高中的体育教学当中,体育游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一般内容都比较丰富,形式也比较多样,游戏方法简单易行,多数还都带有一定的竞赛性质。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提高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这将对高中学生的身体锻炼、身心的娱乐、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体育游戏在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是新课改下的改革途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