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宝银 《武当》2011,(1):16
推手:太极拳修炼过程中的一种练功方法和手段。推手练功,旨在落实拳理,掌握拳法。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功夫,均源于推手。推手双方必须遵守"沾连  相似文献   

2.
陈威 《体育学刊》2012,(4):116-120
通过与《论太极推手的技术和文化特性——兼论传统太极推手竞技化不可行》作者商榷,对该文作者提出太极推手仅适用于"对练运动形式"提出质疑。认为现代太极推手运动源于传统习练太极拳之"用"的练习,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传统的太极推手练习不乏对抗性,太极推手竞技化可行,传统与现代并重并不矛盾,并对竞技太极推手的继续开展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祝大彤 《精武》2007,(11):35-35
树大自然直。练习太极拳也是一样,水到渠成。太极拳的最高境界讲究自然而然,但是,顺其自然可以,听其自然不可,不按太极拳的客观规律练习,方法不得当,一味听其自然,最后必定是"一根棍"的结局,徒见其心劳日拙而已。从本文看,太极拳练习者在推手过程中想"出技巧"、"出思想"、"出效果",不当一根任人摆布、随意发放的"棍",必须要"松"。可惜的是,侯老先生除了"松多了"一句话,没有更多的启发之言献给读者,只能寄望祝大彤先生将来对读者朋友不吝赐教了。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拳架为体,推手为用,要体用结合。拳架是锻炼体形和大脑中枢神经的一种功夫,而推手则是运用阴阳哲理拳法而达到知己知彼的对抗功夫。如果练太极拳不练推手,就会不懂得"听劲",推手是太极拳的应用。相反只练推手不练套路拳架,则缺少技巧和方法。因此二者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若要上升到太极拳的应用境界,必须"心意着功夫"。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修炼过程中一种获取内功的方法和手段。太极拳推手,是从内在检验、印证、规范拳架,正确理解、明了,掌握拳理的必修之课。太极拳推手.是深入研习太极断手、散手功夫的必由之路。太极拳推手.是调心、调息、调身、祛病、强身的必要举措。太极拳推手,是加强交流、增强团结、缔结友谊的纽带与桥梁。太极拳修炼,离开推手,则为操舞.非但功不上身,祛病强  相似文献   

6.
郭岩 《中华武术》2000,(2):36-37
拙作《太极拳推手杂谈》一文,已引起诸多司行议论探讨。本人当初写此文的动机,是总结我以往练习太极拳和推手之经验,反思太极拳技击功能与推手的关系,借助有关资料来弄清楚推手的来龙去脉,澄清推手的具体内涵,为推手的发明权提供一个佐证,以避免太极拳界因源流问题而长争久论。我尤其愿此观点引起武术界,特别是太极拳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健身价值被世人所认同,而体现其技击项目的推手是让人体验太极的魅力所在。推手是展示太极拳攻防技击的重要演示项目,如何在推手中战胜对手处于优势,本文通过一些实战现例和"中正"的作用对"中正"在太极推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技击术是太极拳的精华,没有技击含义的太极拳就不能称之为“拳”,练太极拳只有体用兼备,才可达到武术之上乘。太极推手是练习太极拳技击的一种基本方法,“沾连黏随”作为太极推手技法特点的表现形式贯穿于太极推手的始终,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技法来进一步揭示太极推手之精妙。  相似文献   

9.
一读者发来E-mail: 我爱太极拳,但不爱学套路,只爱信手来练,随意比画,还爱推手。请问这样练习太极拳可以吗?  相似文献   

10.
吴念思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0):117-118,12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从何谓太极拳之"主宰于腰",腰在太极拳中的具体表现及其作用、如何练腰等四方面对太极拳"主宰于腰"这一拳理进行了分析及论述。本文不仅从健身角度论述了太极拳"主宰于腰"的作用及价值,而且从推手技击方面阐述了"主宰于腰"在推手技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旨在进一步增进太极拳练习者对太极拳的认识,为提高太极拳练习者演练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日,应两位老朋友邀请,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活动,令我深深感动的是:尽管二位仁兄已到古稀之年,仍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其一,中国武术七段刘庆洲老师过古稀之年成立了"北京庆洲太极拳推手研究会"。据北京市武协副主席介绍,上世纪80年代,北京已有一家推手健身研究会,但还没有以研究推手技击为主的社团组织,这次"庆洲太极拳推手研究会"的成立填补了北京市推手技击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太极拳推手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有关太极拳名家,共同研究、创编了《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并与北京武术院联合摄制成教学录像片。 这个推手对练套路是以王宗岳《太极拳论》为理论根据,在传统太极拳推手法的基础上,综合各家之长创  相似文献   

13.
在太极拳的训练体系中,套路技术训练是知己的功夫,推手技术训练是知人的功夫,也是检验太极拳技术水平的一种途径。在太极拳套路技术训练和推手  相似文献   

14.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开展太极推手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技击技巧认识和探求太极推手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太极拳运动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1993年9月25至28日在杭州举行了第二届全国太极拳推手观摩交流会。大会进行了推手交流比赛。值得庆贺的是进行了女子推手比赛;山东队囊括历届全国太极拳推手比赛冠军的局面,被更刚、更强、更有力气、更年轻的河南队打破;河南队使用了钩脚、绕膝、跪腿、下绊子的技术(显然这是犯规动作);许多队采用了形意拳的训练方法;武汉队则使用“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技术,居然能与最强的河南队相抗衡,出现了太极拳推手的一线曙光。 但在开展太极拳推手比赛的认识上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殷铁军 《精武》2010,(12):70-71
一次聊天中,我的拳友(传统太极拳传人、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问我:“殷老师,您怎么看太极拳推手?”我回答说:“太极拳单讲推手是很片面单一的,是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7.
孙国玺 《精武》2009,(1):41-43
陈式太极拳推手是独具风格的传统推手方法.主要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动作虽少,但变化多端,充分体现了太板拳的棚、捋、挤、按、揉、捌、肘、靠的基本技法。通过推手练习。可以全面提高拳术水平。此套推手法是由陈式十七代太极拳宗师陈发科先生所传.在太极大家洪均生老先生的继承发扬下,汇集以洪派太极拳现任掌门人李恩久先生为首的多位洪派太极拳名家的数十年经验总结.是现保留并继承的陈式太极拳唯一的一套正宗推手法。今介绍给广大爱好太极拳和太极拳推手的人们,不仅以此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在太极拳推向世界之时,  相似文献   

18.
周家和 《中华武术》2007,(12):30-31
一、善于用意,合理用力"善于用意,合理用力"是太极拳推手以小力胜大力,以巧力胜拙力的首要前提,也是太极拳的最大特点。人的动作是由"意"来支配的,意念指导动作,"意动形随"就是这个意思。用意就是注意和练意。在推手过程中,既要始终精神贯注,又要时时注意,思想要放松,"松而不懈",用意适  相似文献   

19.
孙建国 《武当》2011,(4):14
太极拳推手是检验太极拳套路及身法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双方知己功夫和知彼功夫的一种习练手段。通过一段时间或几年的太极拳套路的演练后,一定要通过太极推手的方法来验证是否合乎太极拳内外三合之要领。  相似文献   

20.
车星辰 《武当》2007,(5):37-38
推手,是各派太极拳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练功方法,也是太极拳有别于其他拳种的一个显著标志。当然,形意拳和八卦掌及大成拳(意拳)中也有推手,但推手在形意、八卦中的地位远没有在太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