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发展和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认知结构,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的一种学习方式。从深度学习内涵来看,它强调迁移运用,要求学生不仅理解学习内容,还要深入理解学习情境。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思维发展状况,适时创设促进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2.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它强调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方法、新知识,把它们主动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决策、解决问题.深度学习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反思和创造,凸显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变.数学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将知识技能的习得过程转变为思维能力的提升过程.  相似文献   

3.
深度学习可以理解为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它强调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决策、解决问题。深度学习的方式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呈现的就是思维的结果:听、说、想、问。建立说话的模型,为深度学习铺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为深度学习护航;教学生会思考,敢质疑,为深度学习引航;恰当的点拨,为深度学习扬帆。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是指学习者把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创新或建构自己的知识,使学习更有意义,而且这种学习便于以后对知识的回忆。"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  相似文献   

5.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理解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批判性地接受新知识,并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相融合,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文章以深度学习理论为视角,结合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际,通过文献研究和自身教学观察的方式,对农村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历史新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本身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教育心理学上看,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者学习新内容的基础,学习的新内容只有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生联系,产生“同化”或“顺应”时学习才会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锐眼·灼见     
《人民教育》2020,(3):13-13
关于深度学习,目前大致存在学习方式说、学习过程说、学习结果说三类理论,它们也代表了深度学习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学习方式说认为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进行认知、加工的一种深层学习方式;第二阶段,学习过程说认为深度学习是通过让学习者真正理解学习内容而提高其在学习者大脑中的长期留存率,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用来解决不同情境的新问题;第三个阶段,学习结果说认为深度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陈亮 《考试周刊》2009,(49):210-211
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建构主义理论极其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知识的影响.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并不能够有效地从大量的知识经验中选择与现在学习的、并且可以促进现在学习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历中选择适当的内容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正>有学者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评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1]。那该如何推进深度学习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建议,通过对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可见,深度学习聚焦于问题解决、深度思维、体验与反思等,这都离不开真实问题情境的介入。笔者以“人民解放战争”为例,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有效的、深入的。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习主体来讲,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依据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成功的有效策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与经验世界是有限的。当学生与…  相似文献   

11.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发的、自主性的内在学习动机,并依靠对问题本身探究的内在兴趣维持的,一种长期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建构新学科知识体系,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该文以微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实验教学为例,引导学生整合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已有操作技能,分析并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具体类型微生物分离纯化和鉴定工作,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意义学习即理解学习,是理解学习内容的意义的学习。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学习材料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联系,二是学习者必须理解这种联系。意义学习能发展、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创设条件。使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地成为意义学习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正>深度学习是指在基于理解的学习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深度学习意味着理解与批判,意味着联系与构建,意味着迁移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深度学习的概念由弗伦斯·马顿和罗杰·萨尔乔在1976年首次提出,他们发现,当学习者缺乏深度探究与思考时,学习理解的层次相对比较浅,一般采取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当学习者能够利用已有经验积极地思考,才能有深入的学习与理解,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2016年,冯晓霞教授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上做了题为“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的报告,从此深度学习进入我国广大学前教育研究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正>"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①深度学习以知识深度加工、思维深度发展、意义深度建构为价值追求,指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形成。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真实情境中产生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离不开具体情境的支撑。情境性是知识的根本特征。"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对新信息  相似文献   

16.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视角认识合作学习的教学功能,并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以化学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开展合作导学设计及实施。通过编制相应的学案内容,开展体现学习共同体的教学设计,深入挖掘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资源,通过组织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导学模式,师生、生生之间持续的、深层的合作和互动,在共同体内深入地完成对话过程,促进成员对所学内容不同层面较全面、有意义地建构知识,促进学生深度地完成学习过程,促进学习者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一、深度学习的涵义Marton和Saljo认为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通过运用多步骤的分析与加工策略,如概念转变、知识结构养成、资源交互、反思再认等,以期获得对知识的深层认识。从本质上讲,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合理运用高阶思维,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运用。深度学习提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以思维发展为目标,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取新的知识,并将其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最终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指南》中倡导幼儿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是超越儿童理解能力的高难度内容的学习,而是"学习者以高级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在本文以"青青翠竹"主题区域游戏中为例,教师应创设互动性的环境,引导幼儿建构经验;通过开放式的材料投放,体验深度学习的乐趣;在尊重幼儿游戏兴趣的基础上,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鼓励幼儿自主探究,促进幼儿知识迁移与应用,从而体验到自主游戏、深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2017,(4):12-18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能够主动、批判性地整合新知识,并以深度理解为起点、以新情境中的迁移为导向、以解决复杂问题和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知识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状态与知识呈现时的原始状态之间的差距,可以作为深度学习的评价标准。文章基于迁移理论与SOLO水平分类方法,改变传统的保持与迁移的深度学习评价方法,构建出深度学习效果的"3+2"评价模式,即新知理解评价深度学习的基础,内部关联迁移和外部拓展迁移评价深度学习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正>深度学习,是一种区别于机械学习与浅层学习的高水平认知学习模式。何玲、黎加厚指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建立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1]钟启泉则在内涵上区分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指出深度学习是寻求意义与知识、经验的链接,探讨共同的范式与原理,琢磨证据的检验与讨论的批判性,认识自我理解的水准;而浅层学习是作为碎片化知识的记忆与再现,意味着无意义、无目的的学习。[2]在古诗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意味着需要有效整合古诗文本信息,营造诗意氛围,训练学生品读与联想的能力,真正实现知识“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因此,将“驱动·细读·联想”作为古诗教学的三个支点,可以避免低效的浅层学习,帮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沉潜于文字之中,体悟语词所营造的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