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信息时代,许多青少年学生成为网络游戏成瘾者。与此同时,校方与家长因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缺乏了解,导致应对网络游戏成瘾的策略难有成效。为此,我们通过分析青少年网游成瘾者的心理特征,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是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一类游戏。本文重点分析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加强网络游戏管理,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网络游戏成瘾多见于青少年,因此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首先总结了目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诊断方法与工具;然后讨论了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学习、攻击性倾向和心理健康水平三个方面的影响;对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从生理、心理和其他方面进行了总结,目的在于为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网络游戏蕴含的价值特点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在促进青少年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和包容意识形成的同时,降低了青少年对生命的敬畏感,淡化了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当前应通过规范网络游戏的价值取向、完善网络游戏入市审批制度等措施,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绿色的游戏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单松 《科教文汇》2010,(26):189-190
随着虚拟化程度和社会拟真程度的提高,网络游戏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网络游戏的发展给大众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在它带给我们轻松快乐的同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逐渐显现出来,有关青少年因网络游戏成瘾而荒废学业、离家出走的事例层出不穷,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已成为不能忽视的社会难题。因此,探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特点及危害,揭示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正确地引导青少年健康的上网,也是网络游戏成瘾矫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23)
网络游戏情节有趣,画面丰富,内容多样,再加上其虚拟性、互动性等特征,能够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增加生活乐趣,放松紧张心情,因此受到无数青少年玩家的青睐。然而,网络游戏引发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在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下,很容易产生犯罪行为。本文立足于网络游戏的现状,结合现实案例,分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虽有有益的一面,但危害也是巨大的。它可以影响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甚至使青少年违法犯罪。采取的措施有: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丰富青少年的文体生活;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监督;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处理孩子的网络游戏问题;加强对网络游戏设施和内容的监督和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时下青少年上网的一种时尚,而社会上对网络游戏的看法以负面居多。家长,作为青少年的监护人,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行为,运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学校,作为青少年的学习园地,有义务和责任加强青少年如何正确使用网上资源;社会各界,青少年成长的大生态圈,应该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绿色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9.
李希 《科教文汇》2013,(6):25+30
网络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青少年的注意力,网络游戏玩家低龄化已经成为一大趋势,由此引发的网瘾、犯罪、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我们与其视其为"精神鸦片",不如正视当今社会环境下这一载体的存在并且清醒地看到它对于新型社会开展德育工作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游戏的概念和种类,分析了其魅力所在;然后针对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深入挖掘其德育潜力;最后对如何利用网络游戏的积极因素并将其有效地运用于当今青少年道德教育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希 《科教文汇》2013,(18):25-25,30
网络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青少年的注意力,网络游戏玩家低龄化已经成为一大趋势,由此引发的网瘾、犯罪、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我们与其视其为"精神鸦片",不如正视当今社会环境下这一载体的存在并且清醒地看到它对于新型社会开展德育工作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游戏的概念和种类,分析了其魅力所在;然后针对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深入挖掘其德育潜力;最后对如何利用网络游戏的积极因素并将其有效地运用于当今青少年道德教育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雪果  易仲怡 《科教文汇》2014,(27):193-196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无聊倾向性的相关关系,以了解当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和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问卷,对广州某高校800名同学随机派发,并进行差异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均分为36.07,低于中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性别和专业类型上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差异显著;②大学生无聊倾向性在性别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其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③网络游戏成瘾组的无聊倾向性显著高于非网络游戏成瘾组;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无聊倾向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无聊倾向性相关,无聊倾向性对网络游戏成瘾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涛 《科教文汇》2011,(10):1-2
针对目前网络流行的"开心农场"等偷菜游戏,本论文从游戏本身的特征和游戏者本身两因素着手,以目前高校大学生群体为例,结合教育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网络游戏是把双刃剑,在带来娱乐性的同时,其潜在危害也应积极防御,从而避免对网络游戏的过分沉溺。  相似文献   

13.
梁希 《大众科技》2011,(10):56-62
为了更好的深化解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问题,南宁电视台自主研发了一套互联网游戏电视播出系统,将“拖拉机”这一棋牌类游戏通过电视这一载体来呈现。该系统具备网络游戏的所有功能,比赛者先通过互联网进入该游戏平台中进行比赛,由此产生的每周冠军进入到电视台的演播室参加直播节目的比赛。通过互联网游戏软件与电视直播设备相结合.将选手在比赛时的出牌技巧、团队配合以及场外网友评论等精彩环节,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游戏内置广告这一网络广告的新形式,越来越受到游戏商家及广告主的重视,其自身的独特性使其与传统的网络广告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别,传统网络广告与网络游戏内置广告有何区别,网络游戏内置广告有何特点,现存的网络游戏内置广告有何不足,如何改进,这是广大网络游戏内置广告主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玮 《科教文汇》2011,(3):169-169,194
在高等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诸如自闭、自恋、自杀、网络游戏成瘾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越发凸显,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拟以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为例,从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对大学生群体的不良影响以及解决问题之对策两个方面出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丁斌  罗秋慧 《科研管理》2014,35(3):140-146
考虑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销售潜在的波动性和物流服务特点,引入额外供应成本分担因素,对在线零售商和物流提供商的配送能力建立博弈模型,分别讨论双方在非合作和合作情形下的均衡解及其与相关参数的关系。分析论证在完全独立决策下,在线零售商不会分担物流提供商的额外供应成本;在Stackelberg博弈下,在线零售商的收益要大于完全独立决策的情形,而物流提供商的收益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有改进;在合作博弈下,供应链的整体收益最大,并且存在具有Pareto改进的均衡解。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政府监督管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在线演化过程,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媒体和媒体及意见领袖和普通网民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事件在线演化的总体趋势主要依靠媒体传播,意见领袖引导;媒体会根据事件的影响程度决定是否进行实地报道从而选择发布信息的时间;而政府需要通过惩罚蓄意扰乱网络秩序的意见领袖或网民,以及合理调控惩罚力度,得到理想的稳定策略,从而实现加快平息事件在线演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谭荣华  李巧莉 《科教文汇》2014,(12):93-93,184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类网络游戏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很多人热衷甚至痴迷于游戏之中。如何将其积极的因素与教育融合,取长补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就网络游戏强“磁性”的原因、游戏机制融入教学内容设计和游戏机制融入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王秀红  陈卓蔓 《科教文汇》2014,(15):221-222
在“微笑表哥杨达才”等网络舆情事件中,政府、媒体、公众三方之间是动态的信息博弈关系。应从加强媒体信息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政府依法行政、公众依法参与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三方面来应对网络舆情事件中的多方博弈,以达到三方共赢,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