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超文 《教师》2011,(31):53-55
一、运动负荷与密度 1.运功负荷 学生在体育课中,承受各种合理教学活动的运动刺激后引起的生理机能反应的程度,称为运动负荷(一般也叫运动量)。上体育课学生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是由体育课的密度和学生的练习强度两个方面决定的。课的密度,是指一堂体育课中教、学、练等各项活动合理使用的时间与全课总时间之比。学生的学习强度,是指学生在做身体练习后引起的生理机能的反应,目前普遍采用运动后的即刻脉搏来表示。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体育 课应首先从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实际情况出发,若要达到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合理地安排好运动负荷是一个重要因素。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上做练习时,在机体承受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作用下,机体反映出来的生理机能变化。只有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得科学、适宜、才能发展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达到增强  相似文献   

3.
一、运动负荷与密度1.运功负荷学生在体育课中,承受各种合理教学活动的运动刺激后引起的生理机能反应的程度,称为运动负荷(一般也叫运动量)。上体育课学生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是由体育课的密度和学生的练习强度两个方面决定的。课的密度,是指一堂  相似文献   

4.
金宏宝 《教学与管理》2014,(12):140-142
运动负荷是指练习时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它反映人们在练习过程中,身体练习施加于人体的生理负荷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体育教学中要正确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量,选择适合学生身体素质的合理训练负荷,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体育课应首先从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实际效果出发,若要达到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合理地安排好运动负荷是一个重要因素。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上做练习时,在机体承受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作用下,机体反映出来的生理机能变化。只有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得科学、适宜、才能发展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多年来,人们都是以运动负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的教学主要是在室外和体育馆里从事各种各样身体练习的教学,学生必须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学会和掌握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还要学生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量,才能促进和改善生理活动机能的发展以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田径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所选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合理的安排一次课程以及课中每项教材的运动量,使学生的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使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便更好的掌握所学技术,提高技能,从而更有效的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练习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它是由练习的数量、强度和心理负荷等因素构成的。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时所用力量的大小和肌肉的紧张程度,包括运动速度,练习密度,练习间歇时间,负重的重量,跳跃的高度,投掷的远度等。心理负荷是指做练习的过程中的情绪、注意力、意志等心…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的特点是学生进行身体练习,因此,多种身体练习所进行的肌肉活动会导致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呼吸系统功能、运动系统功能的加强与提高,必然会提高学生机体能力,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其茁壮成长。然而,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的大小与多少,并非均有助体质增强,机能提高,只有科学的、系统的、正确的运动负荷,才能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可见,分析和科学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科学理论依  相似文献   

9.
正运动负荷是指练习时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合理地设置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设置运动负荷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厘清运动负荷,合理安排在体育教学中,一组练习的运动负荷一般由练习强度、练习时间和练习密度三者组成。如,二年级的学生30秒内做30次原地高抬腿,共三组,组间休息20秒。  相似文献   

10.
准备活动的目的主要是预先动员人体的运动器官、内脏机能等,使之达到一定的功能水平,为在正式练习或比赛中能充分发挥最大效率而进行生理、心理准备。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准备活动的时间安排有限,要在短短的时间内通过简单的身体练习,使身体机能由运动前的安静状态迅速进入到工作状态,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场地器材、教学内容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安排准备活动。如何合理安排一节课的准备活动,使之达到预期目的,是体育教师始终探索和改进的教学实践之一。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准备活动中值…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使有机体机能提高的原理是:承受适当的运动负荷——疲劳——超量恢复。运动量过小,达不到适当的运动负荷,必然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而运动量过大,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各部分及内脏器官发育还不够完善的幼儿来说,则会造成身体过度疲劳和损伤。可见,有效锻炼的关键是了解和掌握好幼儿的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指幼儿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身体各组织器官所承受的活动量和强度。测定幼儿的运动负荷,一般通过观察询问和生理测量结合进行。观察询问是指教师在教学和幼儿活动过程中留意观察幼儿的外部表现,如面色、呼吸、排汗量、精神状态、动作的正确性、控制身体的能力、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以及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因此,合理地、科学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就显的非常重要。本文着重研究一种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万法一一脉搏频率测定效应,来调节课的运动负荷,控制课的运动密度,使之更加适合高校学生的生理机能特点,达到体育教学科学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淮南市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现状,本研究对淮南师范学院、安徽理工大学随机抽取的519名大一、大二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的测试.结论:①运动负荷生理曲线的高峰出现在课的基本部分的中部、后半部,基本符合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但多数为休育课运动量偏小型的生理曲线.②大约70%的学生主观感觉等级在10-12,近1/3的学生本次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对身体产生了较好的刺激.③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评定法、指数法、百分法所得普通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现状较一致,三个方法都表明体育课生理负荷较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④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评定法在评定体育课生理负荷量时较指数法、百分法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4.
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量。这是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泛指的概念。通常人们把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的数量(次数、距离、重量)、时间、动作质量、运动密度和强度的外表数值,作为衡量课的运动量的因素。但却忽视了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对所承担的运动量而引起的机能反应也不同。因此,我们应当把人体对运动量所引起的生理机能反应内在的客观数值,作为评定运动量大小的科学依据。如果研究体育课的运动量脱离人的生理负荷量,是毫无意  相似文献   

15.
中长跑是中学体育教学重点,也是国家体育锻炼达标测验的项目之一.因而中长跑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中长跑练习时,动作单调、枯燥乏味,运动负荷量又大.引起的反应较剧烈,致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惧怕心理,怕跑、厌跑,一上中长跑课,请假人数剧增,出勤不出力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要想上好中长跑课,应该从技术和身体练习方面,学生思想和心理方面去探讨好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想获得身体锻炼的理想效果.必须掌握好适宜的运动负荷.运动负荷过大或者过小,都不能对身体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损伤身体.教会学生掌握运动负荷自我测定的方法,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及终身体育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志明 《考试周刊》2012,(89):119-121
科学地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对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进行分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根据课的任务和类型、教材性质、场地器材和气候等条件合理安排好每项教材、每个练习的时间、次数、强度和时间间隔,使大学生学生身心在一个适宜的运动负荷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其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使只具有本能和生理活动的生物的人,逐渐变成适应社会需要的人。而在这一过程中,是不可能没有体育的。体育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发育发展、提高机能、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9.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对科学安排训练负荷至关重要,而生理生化监控是了解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有效手段。作者详细地论述了游泳运动员的心率、血乳酸、尿液中蛋白质、血清肌酸激酶、血红蛋白、血尿素以及血睾酮/皮质醇比值等7项监控指标的测试时间、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对控制其运动负荷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耐久跑是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一项基本教材,也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中学体育合格标准》中必修项目之一。由于它是一项长时间单一动作重复的活动,运动负荷大,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之相适应,所以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枯燥无味的感觉,易产生疲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对长跑产生恐惧的情绪,以致在教学练习中消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