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重要学派,并在六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性的发展,关注了人的主动性、价值、潜能、尊严与创造;鼓励人们的自我实现,积极向上,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运用于教育,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弘扬科学的发展观和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鲜的心理学血液,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颇多的启发之处,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和价值取向,不仅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更反映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
人本化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盛行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该思潮从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认识论高度,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托研究教育,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自我实现。人本化教育思潮的源起及其发展与其对应社会、理论和教育背景息息相关,该思潮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的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当代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至今,生物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从满足社会发展的"社会本位"到尊重个体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并逐渐形成人、社会、自然三者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价值取向,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政治需要到人的需求,最后到关怀和尊重生命的价值取向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双证书"课程开发主体随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随着人们对课程开发工作以及时开发主体社会功能认识不断深入,课程开发主体研究已经深入到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层面.课程的各利益相关者在课程开发中占据着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义务和责任,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在课程开发中扮演的角色,因此,课程开发主体必须多元化,单一性的开发主体会造成课程开发角色缺失,影响课程的社会认同价值.  相似文献   

5.
极具冲击力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了课程的过程价值,突出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上的作用,突出了体验的意义。这是历次课程改革所不具有的举措。一、作为过程的课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是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课程研究,它倾向于把课程看作是“学校材料”,认为课程研究即探究“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的理性化程序。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史密斯、斯坦利与肖尔斯的《课程开发的基础》,经20世纪60年代塔巴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到20世纪70年代坦纳夫妇的《课程开发:理论到实践》,泰勒研究取向获得进一步完善,并逐渐在课程研究中占统治和控制地位。这种研究倾向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来探究课程的规律与程序,属于“工艺学模式”,在它看来,课程规律与程序具有普遍性,是“价值中立”的。自20世纪70年代,课程研究不再局限于对课程开发技术的争论,而是将课程置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来理解,联系个人深层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体验来寻找课程的意义。这是一种“理解”取向的课程研究,该倾向的课程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表现为“概念重建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课程领域广泛运用现象学、解释学等哲学社会学理论对课程进行探究。这些理论倾...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个性化思潮伴随着改革开放从西方传入我国,这股思潮从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研究这股思潮的表现,探寻其影响我国当代青年的原因,并针对其积极、消极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本主义取向的职业教育研究是近年美国职业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满足新时期的社会需求,相关研究者主要从人本哲学范式的召唤、学术与职业课程的整合、个体化的教学设计和特殊群体的关照四个视角探讨职业教育的人本主义关照,这对转型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人本主义意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潮(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波涌 《职教论坛》2004,(28):60-62
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潮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该思潮提倡"勤工俭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教育制度改革与劳动制度改革的联系与融合,强调教育的平民化、普及化,给新中国的教育界,特别是职业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刘少奇.  相似文献   

9.
徐涵 《职教论坛》2004,(16):63-64
以"科学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国的教育改革运动中提出的,对德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对"科学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及其代表的观点做概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群集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模式与学生生涯探索价值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集职业教育课程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从此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根据群集职业教育的内涵以及群集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可以揭示群集职业教育课程对于学生进行生涯探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人本主义理论的延伸.人本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与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2.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我国从此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弊端以及社会发展对课程提出的新的需要而进行的,本文试图探讨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一、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相对立的现代西方教育哲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深受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学生厌学、青少年…  相似文献   

13.
周群 《高教论坛》2012,(1):4-7,102
加拿大CBE模式是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我国铁路行业职业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借鉴加拿大职业教育观念。进入21世纪以后,在实践CBE模式的基础上,我国铁路职业教育改革进入"以岗导学"形态的深水区。"以岗导学"是CBE模式的本土化,包括课程开发本土化、实训基地建设本土化、职业素质培养本土化,人才评价本土化。从CBE到以岗导学,充分反映了我国铁路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当然,也不难发现,我国政府在职业教育相关环节还有缺位现象,以及职业教育法律相关条款不当和企业主体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从此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主要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弊端以及社会发展对课程提出的新的需要而进行的。本文探讨的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一、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相对立的现代西方教育哲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深受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学生厌学、青少年犯…  相似文献   

15.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根据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前,“忠实性的价值取向”始终占主导地位。此种取向认为,课程变革就像技术一样,通过学习变革方案所要求的新的行为和新的组织模式,教师乃至整个学校体系就会自然而然发生变革。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课程实施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遵循课程设计方案去做的过程,而是一个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的过程,其本质是一次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顾树森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优秀的教育家,也是20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的先行者.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社会动荡多舛的时期,顾树森等职业教育的倡导者们,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并身体力行,在倡导建立职业教育制度、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探索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尝试.这使中国职业教育在当时艰难的局势下得以起步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至今仍闪耀着时代的意义与光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六十七年代国际课程研究从"开发范式"转向"理解范式"以及20世纪80年代国内"文化热"的兴起,文化取向的教科书研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文化取向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已有研究主要从课程论视角、社会学视角、文化学视角、历史学视角对语文教科书的文化建设、文化权利、文化偏见、文化互动等问题展开探讨,其成果丰富了语文教科书的研究.但是,已有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具体而言,一是缺乏以史为鉴的研究方法论自觉;二是对国外研究范式的借鉴缺少本土转化;三是课程论视角下语文教科书的文化建设研究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18.
<正>当1940年卡尔·罗杰斯在他的演讲中提出治疗关系就是一种成长的经验时,大众的回应是掺杂着兴奋、批评与困惑的。而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迅速发展,掀起了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到了今天,很少有咨询师再强调自己是一个"人本主义"取向的咨询师,但"人本"的概念却深入每一位咨询师的内心。这三个个案的来访者跨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三位咨询师的治疗取向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心理动力学治疗,但是又都有着共同的部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态度,即对咨询关系的关注以及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以来,美国的课程改革经历了活动课程、结构课程、人本课程三大阶段,随着"恢复基础"教育运动的兴起,现在基本上回到传统的课程框架之中。而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奉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为圭臬,这是值得慎思的。本文拟将人本课程理论的缘起、内涵及对我国课程改革正反两方面的启示作一探析,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进行了多次有益的改革尝试。实际上,课程改革是对原有课程价值的重新审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职业教育课程价值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一是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职教课程的核心价值为传承知识,提升文化水平;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职教课程的核心价值转变为训练技能,形成职业意识;三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职教课程的核心价值体现为发展能力,培育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