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易高峰 《今日教育》2006,(1S):23-25
义务教育在贫困县推行不力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经费投入问题.而当前税费改革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主体的转变对贫困县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带来新的更大挑战。如何保障及增加贫困县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巩固“普九”、“一费制”改革成果等相关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此本研究以重庆市开县(地处重庆市东北边陲.是典型的农业县、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和贵州省余庆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东南部,是一个农业县、省级贫困县)为个案。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探讨贫困县义务教育的投入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税费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北实行税费改革的某农业县 (D 县 )进行为期半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状况中存在诸多问题,税费改革加大了义务教育的经费缺口;教师工资拖欠影响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新兴课程门类的开设;杂费被长期挪用。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税费改革难以摆脱 “黄宗羲定律”,国家的管制政策是教育投入不足的宏观背景;“分税制”财政体制使脆弱的县财政重负难堪,诱使各种违章操作,是教育投入不足的体制原因;不合理的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格局是教育投入不足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切实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县为主”。由于我国各省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县义务教育经费很难得到“足额”保证,造成了区域问一系列的教育不公平。建议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由“以县为主”逐步转向“以省为主”。  相似文献   

4.
农村税费改革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就目前已实施税费改革地方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经费缺口较大;(2)地方财政无力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3)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亟待改革。本文仅对这三个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口较大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取消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由国家财政来负担。这一改变,对农村义务…  相似文献   

5.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挤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需要是农村税费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目前,各地主要通过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本文对109个农业县(市)农村税费改革前后教育经费和县级财政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县级财政获得上级转移支付大幅增加的同时,教育经费占全县财政支出的比例反而下降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出现“挤出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造成这种“挤出效应”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并没有给予地方政府足够的激励,造成了地方政府不完全执行政策,从而出现了“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关于两个贫困县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和一个省级贫困县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并将其与全国情况比较,二共同之处在于:越贫困越依赖财政投入;生均经费中公用经费比例;教育资源流失。由于两县选择投入体制不同,其拖欠教师工资,办学债务的情况也完全不同,从全国范围看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仍然需要研究体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后至今在政府投入内部进行了重心下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重心上移(乡镇与县)的关系调整、教育与其他部门关系的调整(预算单列)、政府投入及其与外部投入的关系调整。在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于1995年以后采取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方式进行特殊投入。经一系列制度变迁,我国已形成较有特色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教育》2009,(7):12-16
贵州 义务教育经费3年翻一番 “两基”攻坚结束3年来,贵州省各级财政投入义务教育的专项经费达118亿元,较之“两基”攻坚5年总投入62亿元,几乎翻了一番,有力保障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落实到位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予以保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这是牵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改革。因此,县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并切实予以保证。要依法将本县(市、区)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和执行情况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接受人大的监督和检查。农村税费改革后,省、市、县(市、区)都要保证义务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认…  相似文献   

10.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而要保障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最主要的是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充足的经费投入是保障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国务院开始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全国纷纷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之际,通过梳理建国至今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不断变革,说明每个阶段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都是特定环境下发展义务教育的战略选择。但不可否认这些体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对教育的发展又产生了影响。正是这种自我否定的逻辑,演绎出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税费改革后创新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出现了“五难”的局面,即:教师工资难保证、“两基”债务难偿还、公用经费难维持、学校建设难发展和教育发展难均衡。解决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2.
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对策,为政府制定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田征 《陕西教育》2006,(1):49-51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证,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这项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供需矛盾突出,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建立了义务教育办学“政府为主”的投入体制,为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与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4.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效果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通过对实地调研数据、资料以及基于第一手资料的调查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新机制”改革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程度、降低农村家庭的义务教育经济负担有重要的作用,对实现公用经费的保障有突出的作用;“新机制”改革也强化了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提高了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规范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各级政府教育投入责任不明确、教育经费供需矛盾突出、教育资源分配不尽合理的具体问题,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政府办学”新的投入机制,为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均衡、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与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减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也会减少,这将使本来就投入不足的农村义务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如何保证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公共物品的提供,不仅关系到农村义务教育的稳定和发展以及“普九“成果的巩固,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税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本文分析了税费改革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提出应借鉴国际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模式,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证,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这项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供需矛盾突出、教育资源分配不尽合理的具体问题,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政府办学”新的投入机制,为求村义务教育持续均衡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与资金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论义务教育投资中政府责任转嫁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政府责任转嫁问题,并且正是由于存在政府责任转嫁问题才出现了义务教育投资体制中的“政府缺位”现象,这是导致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主要原因。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充足性,必须强调政府责任的“归位”,在进一步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中以“集中化”代替“多渠道”。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导读     
<正>当前,我国正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作为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与学业负担始终是基础性的两个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始推进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省级统筹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我国又开始推行双减政策,致力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如何看待义务教育经费省级统筹和双减实施的效果,本期“决策参考”栏目中,有学者基于广东省县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省级统筹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还有论者基于从合需求性到合规律性的认识,对“双减”新常态下的校外培训教育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下旬,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进行了全面部署,计划用5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指出:“今后5年间,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累计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182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新增1254亿元,地方新增928亿元。”[1]新机制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投入责任,改变了以往遇到问题按单项转移支付的方式,建立了规范的长效投入机制,是中国政府有史以来对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系统的以法律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