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资源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出发深入解读两者的“彼此契合性”,这对理解两者“互相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主体性也是必需的。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着一种“高度契合性”,作为逻辑前提,两者才有可能进入相互“结合”的逻辑进程,没有“彼此契合”,就没有“互相结合”,两者结合的结果必然地生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经由“结合”而成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自觉和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铸魂、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基,是党在推进“两个结合”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要在实现“两个结合”过程中深刻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认识和把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当代价值,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当代价值。为此,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寻找生态智慧,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现代化;要立足中国国情认真做好挖掘、梳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工作,找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契合之处,做好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工作。认识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推进“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明确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推进“两个结合”的重大价值,探究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推进“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对于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涵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生态安全促进国家总体安全,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不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蹄疾步稳地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好美丽中国和地球美...  相似文献   

4.
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层逻辑,我们须从二者文化契合性的角度上加以理解,更应该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现实场域,从二者何以能结合、为何要结合以及结合的效应三个层面深入探讨其价值意蕴。具体表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价值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包含的价值主张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天然属性上高度契合;二者的结合突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与担当,不仅符合自身的实践要求,也是理论创新的必然选择;二者的结合不仅顺应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大势,还为化解全球发展难题提供了方法论遵循。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贡献者,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大创新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内容的包括: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务实思想、求实态度相结合,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贵君轻、安民富民等民本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立足马克思主义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贤主张,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这些案例堪称典范。毛泽东关于“第二个结合”的开创性探索和原创性成果为新时代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结合、有机结合、有效结合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显著体现于文化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这四大维度之中。基于文化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涵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脉”;基于理论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承继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之“魂”;基于历史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肇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之“根”;基于实践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7.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需要明晰几个前提性问题。一是在“为什么结合”的思考中明确“第二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要求,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科学诉求,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需求。二是在“什么是结合”的思考中明确“第二个结合”的本质规定是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并在二者互相成就中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三是在“为什么能够结合”的思考中明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品质特性维度的相通、相融、相符是“第二个结合”的内在可能。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提出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命题。守正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与动力。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应以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守中国共产党领导之正、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为主要内容;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动力,应以创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新、创社会主义文化之新、创人类文明形态之新为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9.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所做出的时代回应,凝结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智慧,是“两个结合”的时代产物,彰显了其全人类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征。与此同时,全人类共同价值也从理论、实践和文化等方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现实典范,为超越西方“普世价值”提供了现实依据,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现实场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在深刻把握中国具体实际中,作出了“两个结合”重要论述,为阐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视角。从历史逻辑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两个结合”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从理论逻辑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两个结合”的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新发展成果;从实践逻辑看,中国共产党深入贯彻“两个结合”理念,在回答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理想信念有着鲜明独特的理论、实践与文化方面的生成逻辑:理论逻辑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指导,实践逻辑是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对民族复兴的不懈探索,文化逻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反映,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国际与国内的相互观照,历史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大课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探索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使命。二者结合的理论逻辑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世界性的科学理论,易于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生根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而不同,以一种崇尚理性和智慧的道德伦理文化接纳、吸收马克思主义,并在历史观、自然观、人性观和实践观上具有深度契合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赋新义、改形式、增内容、展外延和正规范的方式,在持续的理论创新实践中推动和实现二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坚持“两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的一项基本遵循,“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是党和国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从理论逻辑来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在价值指向上具有耦合性,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课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从实践路径来说,要坚持价值引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要立足时代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要适应科学规律,探索融合发展视角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态领域的具体表达。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与思考、对生态危机的揭露与批判和对生态社会的创设与建构,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则包含“天人合一”的自然整体观、阴阳相合的自然运动观以及万物平等的自然价值观,二者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源泉和历史根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继承与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进行内化与创生,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对“两个结合”的深入践行与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两者得以结合的逻辑起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转换进而形成了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在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后产生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耦合效果。  相似文献   

16.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思考的重大命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精神、独立自主精神、与时偕行精神、知行合一精神相结合,纠正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唯书唯上、形式主义等错误,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积累了宝贵经验。展望未来,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华文化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根本遵循,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化两者结合,在价值层面自信自强,在治理层面提升治理水平,在世界层面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述。在思政课教学中,需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主体与客体关系,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握两者相结合的传统与现代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把握两者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关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两者相结合的中国与世界关系,拓宽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思想源泉。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锻造培育中国社会牢固的精神纽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干部教育的角度,在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阐述习近平干部教育理论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习近平干部教育理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作出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连大学学报》2018,(5):98-103
党内政治文化是政党在自身长期的政治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特定政党制度成果和政治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通过问卷调查,从认知和践行两个层面揭示出当前大学生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五个维度内涵的认同现状和主要问题,并从党内政治文化内涵建设和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的主客观两个方面,思考形成大学生党员党内政治文化认同强化的理论思路和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20.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共产党坚持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逻辑。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深入挖掘并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思想内涵,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全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发展,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