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增词法是一种非常普遍而且有效的翻译技巧,它通过增加一些词来更真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并且适应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英汉翻译中的增词翻译有三方面的内容:语法增词、修辞增词和逻辑增词。  相似文献   

2.
以英汉翻译的两个基本技巧——增词和减词为依据,认为作为翻译学科的一个分支,法律英语翻译同样需要适时增词和减词;由于中西方语言和法律制度的巨大差异,加之法律语言表述具有严谨性和规范性的特征,所以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增词与减词现象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并结合大量实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增词译法是常用的翻译技巧之一。由于英汉语言、思维模式与叙述方式的差异,增词译法的效用主要在于弥补词义非完全对应、弥补句法差异、满足译文语用和弥补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灵活运用增词译法才能使译文做到真正的"忠实"、"通顺"。  相似文献   

4.
“增词”,就是在翻译中根据两种语言的差异添加必要的词,使译文的意思明白无误.增词是使译文忠实于原文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不能离开原文随便加词解释,它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相似文献   

5.
英汉这两种语言在众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翻译时不能做到字字对应。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要想准确的传达原文,译者就需要对译文做出一些增补与省略。本文依据增词和减词这两种翻译技巧的特点,认为翻译中的增词与减词并非随心所欲,任意增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操作。译文中所谓的增词与减词实则都是为了更加确切、更加忠实地来表达原文的意图。对此文中结合大量实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论已运用于语言学尤其是翻译学中,给翻译理论增添了新鲜血液,以其独特方式解释了翻译中的增词和减词现象.该文通过对上海译文出版社祝庆英和译林出版社黄源深的<简·爱>译本上的一些译例进行对照,旨在说明剩余信息理论在翻译中的增词和减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常常有必要在译文的词量上作适当的增加。在翻译时使用增词技巧,不仅能使译文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对英译汉的增词技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英译汉中词的翻译的几种常见方法 :词的选择 ,词类转译 ,增词法 ,减词法 (省略法 )  相似文献   

9.
与汉语中较为固定的自称词"我"相比,日语中自称词的形式则显得丰富多彩,如"わたし"、"わし"、"僕"、"俺"等。本文以日文原版《金色夜叉》及中文译本为资料,考察自称词翻译的特点。调查发现日语自称词在翻译成汉语时,主要采取直译、增译、减译、转换为其他形式等方法。日语属于隐性构造,通常会省略自称词,以谓语、敬语、授受表现、被动、使役及感情或感觉的形容词,表达意志或希望等表现形式代之,因此在翻译成汉语时需要采取增译的方法。另外,感叹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等有时也需要增译。增译主要是在保全原文所传达内容的基础上,将句子中所隐含的信息用显性的语言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介绍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错误:断章取义、死扣词典释义、拘泥于原词词类及原文语序、不敢增词或 减词和不会使用正反译。  相似文献   

11.
尚绮 《培训与研究》2007,24(7):125-127
回译在翻译研究领域是一个被人忽视的角落。我国学者对回译的研究多集中在把回译作为一种检验译文的手段方面。对回译用于翻译教学虽有人提到,但真正进行深入研究的不多。实际上在翻译教学实践过程中适当穿插回译练习,能更加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并有效培养学生汉英语的对比意识,提高他们的汉译英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须将译语民族的思维方式转换成译入语民族的思维方式,通过虚实转换、正反转换、词性转换、句子结构转换、语义重心位置转换和句子视点转换等方式,能使译文地道而自然。  相似文献   

13.
结合有声思维的方法对十名英语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自我纠错表现进行数据分析和描写性研究。结果显示:10名受试自我纠错的成功率为66.7%;但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最高的为89.7%,而最低的仅为54.9%;整体在线纠错(on-lineself-correction)数低于离线纠错(off-lineself-correction)数,但三分一的受试表现出相反趋势,即其离线纠错数低于在线纠错数;整体理解纠错(comprehension correction)数与翻译质量之间呈正比,粗译纠错和精译纠错与翻译质量之间暂未发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就英汉翻译实践中较难处理的形象修辞,探讨了在英语中常见的几种修辞类型,主张应根据其语域和所处语义环境,着重其指称意义,掌握其言外之义,从而达到"神似"并兼顾"形似",而不应局限于修辞形象语言形式本身,并且提出了多种具体应对形象修辞的翻译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两个民族属于不同的民族,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各有其特点。对其相异之处进行对比,是学英译汉的关键一环。本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意义、句法、思维着重点以及定语位置等相异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其英汉翻译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子商务网站信用评价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者的信用度问题,以淘宝网为例,通过对等级设计、影响信用度因素和修改评价及退货评价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一种新的C2C信用度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外宣传报道材料的英译越来越重要。但对这类文本的汉英翻译不同于纯粹的汉英翻译,译者要把宣传效果放在第一位。译者在进行此类翻译时要照顾译文读者对我们的宣传报道的接受性,灵活运用增译和减译的翻译方法,搬掉影响读者阅读的绊脚石,从而保证我们的对外宣传效果。本文作者就如何应用这些翻译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博客是近几年兴起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由于其先天性优势,一开始就被教育界所瞩目,并积极引入到在线辅助教学领域。博客已被证明是用作E-learning的良好工具软件。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其作为C语言辅助教学的工具,进行了C语言教学改革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汉英翻译实践大多过于依赖翻译者个人翻译能力.随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因特网(Internet)的兴起后使得新世纪的翻译工作从翻译的内容、翻译质量到翻译的技巧和手段都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利用因特网来辅助汉英翻译实践,同时借助网络辅助翻译实践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分析、解释的过程,是求逻辑解的过程。翻译的全过程,从词义和结构的分析到译文的表达和检查,都离不开逻辑分析。在医学英语汉译实践中,只有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并进行严谨的逻辑分析,才能准确地破译原文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