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教育机会均等”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早明 《教育导刊》2001,(15):22-24
白产生了学校教育制度以来,教育平等就一直成为人类社会的理想。早期笛卡尔提出的“智力平等说”与洛克的“白板说”都指出:人的心智是平等的,因为人心是一块白板,这对任何人来说都适用。从本质上讲,人的最初状态是相同的。爱尔维修综合了笛卡尔和洛克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智力平等的观点,从而为论证教育平等的普遍可能性提供了依据…。赫尔巴特在其理论体系中也指出:人人都具有可塑性,因而人人都有能力而且应当接受多方面教育。因为多方面性是没有性别、没有等级、没有时代差别的,它具有灵活性与普遍存在的可接受性,适合男女老少,任意地存在于贵族和平民身上。但是,把教育平等作为现实社会追求的目标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传统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没有真正地关注和理解文化因素在教育中的影响。“思维风格”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审视民族教育。思维风格不是智力水平,而是运用和组织智力的特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思维风格,它们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是平等的。思维风格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调整教学方式。这对民族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冲击了传统的以“智育为重”的学校教育观念,也破除了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们对传统的,单元的智力观的观念。“多元智力”理论所提供的教育改革理念和精神,对学校教育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冲击了传统的以“智育为重”的学校教育观念,也破除了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们对传统的、单元的智力观的观念。“多元智力”理论所提供的教育改革理念和精神,对学校教育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智力观及其对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智力观的弊端日益明显,新的智力观应运而生。现代智力观中以多元智力观、成功智力理论和情绪智力理论最具代表性。这些现代智力观,对我国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培养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课程改革应以创新教育为核心;要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理念;正确的评价观应建立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基础上,要有“因材施教”的教学观;智力培养可以培养情绪智力为“添加剂”。  相似文献   

6.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从人的智力结构出发,提出教育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教育应该平等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满足其各种智力发展的机会,促进他们最大和最优地发展。教育平等的快速发展,有赖于传统观念的转变。在信息社会教育特征的背景条件下,从多元智力的角度来探讨教育平等的问题,旨在能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积极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多元智力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中的两大概念。从表面上看,两者并没有任何的关系,但实质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并正在走向“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与智力多元化的“一体化”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多元智力理论给教育改革的启示1.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的智力和智力结构提出了新的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其核心内容概括如下:(1)关于智力的定义传统的智力研究局限于学业智力,重视智力测验。而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  相似文献   

8.
传统智力观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在挑战传统智力理论的过程中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智力理论,即成功智力、情绪智力和多元智力理论。它们在挑战传统理论的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本文主要围绕三种智力理论对传统理论的挑战、三种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对教育的启示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9.
敬军 《教书育人》2006,(7):41-42
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霍华德.力口德纳教授在他1983年出版的著作《智力的结构》一书中认为,就智力的本质来说,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就智力的结构来说,智力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7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1995年又将自然观察智力增加为第八种智力)。  相似文献   

10.
夏惠贤 《上海教育》2001,(19):59-64
SUMIT是“学校运用多元智力理论”的英文简写,SUMIT是由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研究员米蒂&;#183;考恩哈柏和及其同事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所进行的多元智力理论学校项目(Schools Using Multiple Imtelligences Theory)。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1.
智力是彼此相对独立的,它以多元形式共存。多元智力理论体现出差异性、化性与实践性等特征。多元智力理论为开展扬长教育实验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探索扬长教育的目标、核心、途径、评价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智力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一。智力整体观又是当前智力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整体=部分之和”的整体观模型包括差异理论(一元论、多元论、层次论)、信息加工理论的层次论与非层次论和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的图式理论。智力研究的历史表明“整体>部分之和”的整体观模型是开辟智力研究道路的最成功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两种理论的特点、发展过程和背景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叶谦 《吉林教育》2006,(11):25-26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智力理论,它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较多的教育思潮之一。目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多元智能学校和培训机构层出不穷,从侧面说明了在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或以尊重学生主体性之名出现的盲目的“满堂问”现象显然已难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可以说,多元智力理论正符合新课改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它是改革传统教育忽视学生作为独特个体发展的一剂良药,同时也对教师如何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提出了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西方“教育机会均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提出自产生了学校教育制度以来,教育平等就一直成为人类社会的理想。早期笛卡尔提出的“智力平等说”与洛克的“白板说”都指出:人的心智是平等的,因为人心是一块白板,这对任何人来说都适用。从本质上讲,人的最初状态是相同的。爱尔维修综合了笛卡尔和洛克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智力平等的观点,从而为论证教育平等的普遍可能性提供了依据〔1〕。赫尔巴特在其理论体系中也指出:人人都具有可塑性,因而人人都有能力而且应当接受多方面教育。因为多方面性是没有性别、没有等级、没有时代差别的,它具有灵活性与…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戴斯等人,为揭示智力的本质,提出了智力的PASS理论,强调从认知过程来重构智力概念,系统地阐述了计划、注意、同时性一继时性加工过程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为智力的理论研究和智力测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成功智力——智力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成功智力理论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最初投身智力领域研究时采取的是信息加工的立场,但人的智力是复杂而多层面的,只从一个角度进行衡量与测评,难免会失之偏颇。于是1985年他向传统智力发出了挑战,提出了著名的“三重智力理论”,作为原来智力成分理论的扩充与修正。相隔十年之后,斯腾伯格又提出成功智力的理论。成功智力就是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指导个体采取相应的行动,沿着目标方向努力,并获得成功。它是对现实生活真正起到影响的一种能力。换句话说,不能离开活动的成功来侈谈智力。成功智力与传统…  相似文献   

18.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不仅试图解释“智力”的结构,而且还包含了“智慧”观念.西方传统智力理论“简洁”结构的主核是语言和数理能力,加德纳拓展了智力的内涵,使其更接近“智慧”的概念,这与中国传统智力观有许多呼应之处.  相似文献   

19.
南浔区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始于2004年5月。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新南浔区刚成立,新课改准备实施,全区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区教育局以“多元智力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为理论支撑,适时提出“教育要均衡发展”、“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为不同学生成长提供条件和帮助”、“让教育更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等观点,力图通过尝试新的“育人”模式的研究,切实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思维而教     
多元智能理论是在对传统的智商概念和智能一元化理论进行批判和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传统的智商概念的提出还得追溯到1900年。心理学家阿尔弗莱德·比奈设计了一种测试方法,来预言低年级学生中哪些人将来会有出息,哪些人将平平庸庸。他的发明很快被命名为“智力测验”或“智商测试”,测验的结果被称为“智力商数”,即IQ。这种判断人的智能的片面看法,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学校观——“统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