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法阐释 古人云:“文似观山不喜平。”“平”即“直”,“直”则“板”。倘若记叙文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寡味;波澜起伏,曲尽其妙,方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记叙文怎样才能写出波澜呢?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法。  相似文献   

2.
一篇好的叙事性记叙文,除了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和一个合理的行文顺序外,还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贵在曲",有波澜,才能使文章跌宕多姿,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3.
一篇好的叙事性记叙文,除了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和一个合理的行文顺序外,还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贵在曲",有波澜,才能使文章跌宕多姿,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记叙文的"亮点"主要有入题要快,要有真情实感,要有细节描写,要有点波澜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高中生加强记叙文写作指导,切实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写记叙文最忌讳“直头布袋”般的平铺直叙,因为它缺乏令人激动的波澜,激发不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文章只有在行文过程中波澜起伏,曲折有致,才能增强文章的感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中考作文题目虽然花样繁多,但是在文体选择上限制宽松。很多考生还是选择了记叙文的写作。记叙文的写作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讲故事的艺术。“故事人人会讲,各有各的妙法。”生活中许多事并不见得特别曲折复杂,可当作家把它的时序打乱,重新组合,居然能使它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写作就存在一个兴波澜、生变化的表达技巧和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谈记叙文写作的文章。作者以广博的知识,提出了写记叙文中情节波澜的八种方法,这是作者读书的心得,也是记叙文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作者对每种方法提出了论点,并且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又在论证过程中使用例证,使论点与论据较好地结合起来。同学们在阅读之余不妨下笔试试。  相似文献   

8.
唐惠忠 《初中生》2007,(1):20-23
"文似看山不喜平."倘若叙事类文章(本文指记叙文)的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无味;波澜起伏,曲尽其妙,方能吸引读者.那么,怎样写出文章的波澜呢?这里介绍一种常用的技法--巧设误会.  相似文献   

9.
张春妍 《考试周刊》2011,(54):69-70
写作单元"写出事件的波澜"教程对我很有启发:是不是记叙文的写作才讲究波澜?其实议论文也需要"波澜"。我们天天让学生去套那几种论证方式——并列、总分、对比……他们怎能对文章产生激情,更别说挖掘出文章的本质和灵魂了。由此看来,要想写出好的议论文,也要大兴波澜,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探求底蕴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现代社会人文观念构成的多方面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作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有不少高中生写出来的记叙文还是平平淡淡,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引导学生写出艺术性较强的记叙文,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在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巧妙构思,从情节的波澜、主次映衬和细节描写等方面下工夫,才能写出有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记叙文的写作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一种记叙文写作方法:首先帮助学生找到一个熟悉且有地方特色的身份;接着告诉他们就这个身份续写符合身份的故事;然后教会他们制作波澜,最后让"我"走到作文中去。  相似文献   

12.
所谓波澜,是指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写同事件的变化、起伏。避免平铺直叙,平淡无奇。事实上,许多事情的发生都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有迂回、有曲折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记叙文,就是记人、叙事、写景和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形式,有助于培养习作者的行文逻辑,磨炼其习作技巧。新课标下,要求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能够写出条理清晰、富有逻辑的文章。这也对当下语文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究和思考的课题。本文以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先简要分析了记叙文写作需要把握的要点,然后重点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记叙文写作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4.
微博上有一个关于写作的经典句子:“如果说山峰之妙在于峰回路转,水流之妙在于风起波生,那么记叙之妙则在于波澜迭起。”这话说得多好啊!为了引导同学们写出波澜迭起的记叙文,中考前夕,我都会进行几次讲故事比赛。  相似文献   

15.
写作文,尤其是写作记叙文,不仅要求文章前后内容贯通,意思表达清楚,还应当做到行文生活活泼,叙写具体形象,更要求以情动人,感人至深。怎样写才能达到这样理想的抒情效果呢?变换人称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记叙文为什么应该有“转折” 1.“转折”起波澜。文人画士有一种审梅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写记叙文和文人画士养梅一样,忌太笔直,忌太端正,有时也忌太稠密。总之,记叙文喜欢的是一种波澜,形成波澜最好的办法就是转折。这正如一张尺牍有限的山水画卷.如果里面只画着一座平顶山,山...  相似文献   

17.
我从所阅的近三千份试卷中发现,学生写作仍然存在较大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审题立意有偏差,读不懂命题意图”,“行文思路不开阔,套作痕迹明显,缺少真思想真感情”,“对议论文、记叙文写作大多只是一个框架,论证简单粗暴模式化,记叙索然无味小儿科”。下面分类陈述:  相似文献   

18.
大家好,今天我们又相会在作文QQ站了!刚从考场判卷回来,我现在急于把记叙文的丢分点告诉大家——那就是不少考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平铺直叙:写人让人难见其人,更别说凸现人物形象;记事干瘪,像个“瘪三”,让人一览无余。其实,文章多一些波澜,多一些起伏,多一些回旋曲折,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致,才能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为此,笔者特邀浙江大学的张强同学做客聊天室,谈谈“如何让记叙文多点波澜”。  相似文献   

19.
从小学三年级起,学生就已经开始练习写记叙文了,对中学生而言,记叙文是一种比较熟练也比较容易掌握的文体。然而,仍然有不少学生写作记叙文的时候,或叙议并重,平分秋色;或议论过多,喧宾夺主;或叙少议多,本末倒置;或介绍说明,行文粗疏;写着写着,就成了“四不像”了。为了帮助同学们写出规范的记叙文,这里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记叙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文似看山不喜平",结构平淡无奇,行文直来直去的文章自然很难引人入胜。因此,作文须知兴波之法。而文章的曲折变化也非止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议论文写作同样可以从论点的表述、论证的方法以及行文的结构等方面入手,精心构思,写出波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