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被”字句是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预科生使用汉语过程中出现偏误较多的句式.维吾尔语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各有独特之处.受语言负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预科生在使用汉语“被”字句时常出现偏误是一个普遍现象.结合例句,对维吾尔族预科生在使用汉语“被”字句时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鉴别,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汉语“被”字句的特点,进而达到正确使用汉语“被”字句的目的,以期对其他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汉语教学也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哈萨克族学生汉语连接成分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篇章语言学理论并通过对大量语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汉语叙述体篇章中,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维吾尔、哈萨克族学生)对连接成分的使用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偏误:连接成分的误用、冗余和缺失等。以上偏误主要是由于学生母话的干扰、目的语的负迁移、缺乏汉语语感、教材和教师教学指导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外国人学汉语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以致闹出不少笑话。根据偏误出现的环节我们可以把偏误分为语音偏误、词语偏误、语法偏误、汉字偏误、文化偏误五类。这些偏误大多由于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母语知识负迁移或文化因素负迁移所致,在教学中应加强对汉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讲解以及汉语和外语的对比以有效避免偏误,真正提高外国人的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4.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由于受母语中汉字词负迁移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偏误现象,其主要表现有四种偏误类型:词义偏误、词性偏误、词语搭配偏误、语体偏误。要纠正韩国学生的汉语词语偏误,应针对韩国学生的母语文化背景,扬长避短,并且注重语素分析法和词语搭配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此文以汉语韵律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以罗兰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写的80篇汉语作文作为研究语料,归纳出其中出现的与韵律有关的偏误类型,总结韵律偏误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安曼兰 《文教资料》2014,(27):34-35
本文主要谈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偏误分析。在学生使用各种名量词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若干个偏误。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作者对泰国学生频繁出错的地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所产生偏误的根源,以母语负迁移、目的语干扰及文化因素三种偏误为分析的基础,并且提出有利于泰国学生汉语名量词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汉英音节对比与英语语音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英语音节结构既存在某些共性,又存在显著的差异。汉英音节结构的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语音习得有重要影响。中国学生往往受母语的影响,把汉语的音节结构特点迁移到英语语音习得中,对于英语辅音及辅音群的发音、英语音节的连读、英语音节的重音难以掌握。了解和明确汉英音节结构的共性和差异,有助于减少负迁移,促进英语语音习得。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会产生不少偏误,许多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对此教学进行了研究。本文从汉语语音、汉字、标点符号、词语、汉语语篇等方面,将汉语教学者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偏误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总结,并给予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泰国学生学习汉语中,使用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出现了大量移位性的偏误。文章从泰国学生偏误入手,将汉泰两种语言中介词短语作状语的情况进行对比,提出:泰国学生此类状语移位性偏误来自于母语的负迁移。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及早帮助学习者摆脱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根据篇章语言学理论并通过对大量语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汉语叙述体篇章中,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对指示指称的使用容易出现指示指称的混用、该用指示指称而未用、指示指称前缺少先行词等几种偏误。造成以上偏误的原因主要是目的语知识的干扰、汉语语感的缺乏、教材和教师指导的不足。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明确目的语能力的培养比语言结构的理论分析更重要,语法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句子层面,应该深入到语段、篇章中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作文语料为基础,考察西班牙学生汉语定语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中级I阶段西班牙学生单定语结构使用率和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双定语结构。该阶段的主要偏误是“的”的误加、遗漏与错位,其次是量词充当定语成分时误代、遗漏与误加,再次是定语的错位。偏误原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本文针对以上偏误特点,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韩国学生的汉字基础在汉语学习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负迁移,即对他们在汉字的认读上产生干扰,尤其是在中高级阶段。韩国学生汉字基础的负迁移体现在汉字认读的音、形、义等方面。语音方面,很容易将韩国语音“移植”到汉语上而产生偏误,如韩国汉字与汉字声、韵都不一样,也没有声调等。都可能引发偏误。语义上,韩国语中有汉字词,它们与汉语的几种对应关系。其中不重合部分就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偏误.在字形上的偏误体现在汉字书写上,汉字具有了理据性与拓扑性质,书写讲究笔顺,这都是韩国学生汉字基础所短,所以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就容易根据自身的汉字基础来书写,当然就免不了出错。了解韩国学生汉字基础的负迁移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同时注意优化学习与教学策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语言的教学都与语言自身的特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现代汉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汉语的音节构造形成了汉语特殊的节奏韵律并贯穿制约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各个不同层面。尽管作为母语学习者,学生的口语听说能力在入学前都已经具备,但作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必要特别强调汉语音节韵律组配的学习和训练。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中亚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中亚留学生在学习与使用汉语常用否定结构时常常会出现“不”和“没有”的混用、否定句语序不当、否定句中成分多余或残缺等一系列的偏误。通过结合中介语理论分析,母语的负迁移和学生所掌握的目的语知识的限制是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汉语存在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句型,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具有多种变化形式,是欧美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以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学生在学习汉语存在句时常受到英语存在句的影响造成偏误。目前,以欧美学生为对象的汉语存在句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我们认为欧美学生学习汉语存在句的偏误分析是值得研究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理论,如二语习得理论,中介语假说,偏误分析理论等归纳了偏误类型,形成原因及教学策略。通过对欧美学生学习汉语存在句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将发现的偏误类型分成三部分,分别是汉语存在句的遗漏、错序和误用。形成偏误的原因为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过渡泛化和文化交际的影响等,针对形成偏误的原因,提出教学策略。希望通过对欧美学生学习汉语存在句的偏误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减少错误,掌握汉语存在句。  相似文献   

16.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篇章叙述人称指称偏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篇章语言学理论并通过对大量语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汉语叙述体篇章中,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对人称指称的使用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偏误:人称指称的误用、人称指称缺失、人称指称缺少先行词和人称指称指代不明等.造成以上偏误主要是由于学生母语的干扰、"下意识"的迁移、缺乏汉语语感、教师教学指导不足及学生自身思维的混乱等原因.  相似文献   

17.
贾树琴 《文教资料》2012,(20):37-38,40
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词汇与句型教学时,学生往往会在运用虚词方面出现普遍的偏误。本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典型句例,从多个角度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中虚词偏误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推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虚词教学朝着更加合理、科学和规范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8.
声调是绝大多数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最大障碍。母语为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受其母语声调负迁移的影响表现不尽相同;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类型则大同小异。针对偏误和成因,本文还探讨了在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中纠正声调偏误的六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朱蕊 《文学教育(上)》2010,(23):144-145
由于受母语的负迁移以及目的语的负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韩国学生写作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中级班韩国留学生汉语写作作业的分析,归结出其关联词语使用现状,并对使用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判断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汉语热的升温,偏误分析理论日益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少数民族汉语学习偏误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学习偏误生成原因的探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