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训练"平台"现象与超量恢复理论的再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训练“平台”现象是现代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等学科极为关注的难题之一。在对国内流行的超量恢复训练理论的质疑再审视后,认为“平台”现象和超量恢复并不矛盾。运动训练中科学运用超量恢复规律,合理安排休息间歇,使机体能够不断出现更大程度的适应性恢复,打破运动训练“平台”现象,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
“疲劳”是运动训练和竞赛的一大障碍。它的产生与运动员机体的内外环境稳定性失调有关。为克服身心疲劳 ,应从优化形态、解剖结构 ;提高抗疲劳能力 ;协调神经心理适应性 ;改善营养比例 ,优化机体合理供能 ,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适应”能力 ,使“疲劳”延缓产生 ,并使迅速恢复 ,达到提高训练质量 ,创造优异竞赛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张桂燕 《游泳》2011,(5):I0031-I0032
笔者根据三十余年的冬泳经历,浅谈对冬泳过程的感悟,在冬泳的不同阶段,应关注的细节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特殊情况下,笔者尝试在气温摄氏8度,身着薄衣,疾走约40分钟,进行冷习服训练。经过两个月的实践,达到与冬泳相类似的感受。本人将其看成是一种“广义冬泳”。对于坚持多年冬泳的老年泳友,如果感觉体力不支,随着机体的自然衰老,建议选择刺激强度较低,运动时间稍长,并达到有氧运动效果的冷习服锻炼。让我们共同来探索一条“广义冬泳”之路。  相似文献   

4.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竞技体育多年训练探索的经验概括和理论升华,是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的反映并在训练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和发展。对运动项目制胜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出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内涵的不同理解。从难、从严围绕从实战需要出发展开,从实战需要出发的难,越难越有价值,从实战需要出发的严,越严效果越好;从实战需要出发,就是认清项目本质特征和制胜规律,反映在专项训练与比赛的一致性上;大运动量训练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可持续进行的,可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要求优化调整负荷结构,统筹处理训练要素,结合实战需要,根据运动项目的规律、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运动训练的不同阶段,科学、合理地安排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使运动员机体受到的总刺激达到“大运动量”,大而科学有度。正确理解和深化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认识,才能避免“时间战”和“消耗战”,避免“过度训练”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田径训练是属于活动量较大的运动,训练时身体各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疲劳反应,机体能力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暂时下降阶段,所以训练后需要进行必要的保护措施,否则,不但影响机体恢复,而且还往往会诱发其它疾病,从而影响训练。笔者根据自己多年运动员和教练  相似文献   

6.
运动的恢复过程和运动训练一样重要,只有在恢复后再训练,才能取得对机体训练的效果,提高机体的训练水平,如果各次训练或比赛期间恢复得不完全,继续进行激烈的身体活动,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即过度疲劳。恢复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运动过程中的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长跑等项目的训练中,经常会采取有氧训练的方式,调节训练负荷,达到提高心肺功能以及血液携带氧气能力等目的。运动训练学指出,运动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充分利用人体  相似文献   

8.
严蓓 《游泳》2007,(2):26-28
我们大多数人都把训练水平的提高与训练负荷的增加联系在一起。却常常忽视训练能力的获得恰恰是发生在我们身体休息的时候。运动成绩的提高出现在机体对某一训练负荷的适应,并在承受负荷后产生恢复的阶段。因此,虽然训练负荷是产生适应过程的重要刺激源,但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重组”都是发生在机体休息的时候(恢复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一、现代运动员在进行运动训练时要求机体承受较大的负荷,这种负荷必然会使机体产生适应性与功能性的变化,而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的变化意义为最大。二、运动生理学研究证实:心血管系统的形态和功能方面的发展取决于机体如何成功地实现血液循环。在机体有规律地承受运动负荷的影响下,心血管系统会产生适应性调节,这是为机体提供从事高强度运动的能力所必不可少的。那么,运动训练时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发展和改善到底起有什么作用呢? 中等强度有氧耐力训练(如:跑、游泳和滑雪等)能逐步增大心脏体积并有助于改善外周循环。以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为使赛前阶段训练安排得当,使中小学生运动队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在赛前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周密地制定每一节训练计划.由于“赛前阶段”是在竞  相似文献   

11.
认识经验训练发展理性训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邓运龙 《体育科学》2004,24(9):41-47
对“经验训练”的认识,不仅涉及到评价,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运动训练的发展方向。从对“经验训练”与“科学训练”辨析入手,较系统地提出了对“经验训练”的6点认识:经验训练是运动训练发展进程中的基础阶段;经验成分始终伴随着运动训练发展的全部过程;经验行为包含有理性认识因素;经验材料是运动训练发展的宝贵资源;经验训练阶段.必须发展到理性训练阶段;经验积累与理性训练阶段交替循环发展。并提出了发展理性训练的3个重点环节:发展专项运动训练理论;畅通理论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中介;形成科学的“训练观念”。  相似文献   

12.
运动训练过程,主要是对运动员机体施加一定负荷的刺激。这种刺激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打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产生新的适应。从而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向更高水平转化,获得新的平衡。这种训练适应的前提条件就是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所施加的负荷安排的科学性。训练负荷太小,运动能力提高不明显;运动负荷过大,不仅不能提高运动能力,反而会产生劣变现象。采用生理、生化指标,对优秀网球运动员进行运动负荷的监督与控制,收到了良好效果。使运动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在竞技场上战胜对手,夺得好成绩,有些运动员在比赛前便采用大运动量训练,这样做其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使自己原有的技术水平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为什么大运动量训练后成绩反而欠佳呢?这是因为机体的运动能力都受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的限制和制约。大运动量训练后影响比赛成绩的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由于大运动量训练而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暂时降低,而且短期内不能马上达到恢复或超量恢复水平,如果大运动量训练后马上参加比赛,这样就会影响血液携带氧的能力。运动时人体的摄氧量远远满足不了机体激烈运动的需要。由于摄氧量的减少,必然导致肌肉工作能力的下降,严重的还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长期从事训练和比赛,机体承担着艰苦的、强大的生理负荷,往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发生过度疲劳和过度训练,引起机体健康水平、体质、机能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运动成绩的下降,有的甚至退出运动队,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强身祛疲丸”就是针对过度疲劳和过度训练,这个运动医学的老大难问题,进行研制的,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能够顺利而迅速地达到  相似文献   

15.
健美训练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纵向发展的过程。在健美训练中,要想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取决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一、训练的重量、次数和组数 (一) 训练的重量:是指每次训练的总重量或每组训练的重量。它包括器械的重量(如杠铃和哑铃的重量)和人体本身的重量两种。训练的重量,以个人的力量大小为标准。一般可分为: 1.小重量(个人最大力量的40—50%); 2.中等重量(个人最大力量的60—80%);  相似文献   

16.
在青少年的篮球基础训练中,怎样练就一身高难、过硬的运动技术是每个运动员梦寐以求的愿望,笔者通过多年对基层青少年篮球运动训练实践的体会和感受,在此向大家推介一种"即兴教法"仅供同仁们参考。 所渭“即兴教法”即是指:教练员利用运动训练中的调整期阶段,在调整和恢复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的同时,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励运动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掌握和运用高、新、难、尖运动技术的能力,使其运动技术水平也得到较好的突破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何跃华 《游泳》2009,(5):52-55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正逐步在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机体处于高原低氧环境和运动训练两种因素的双重刺激下,对机体外周血中部分免疫细胞,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对机体免疫功能和高原训练过程及效果产生相应影响。本研究观察了4周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机体外周血中部分免疫细胞数量及比例变化,探讨高原训练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高原训练作为训练手段在运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营养与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连世 《游泳》2000,(4):6-9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 ,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 ,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 ,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 ,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 ,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因此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特殊条件下的强化训练手段 ,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对机体的刺激深刻 ,可望得到超量恢复 ,提高机体的机能储备。通过高原训练 ,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机体抗缺氧和耐酸潜能及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高原训练也可以对人体产生一些不利的影…  相似文献   

19.
训练负荷     
高水平的运动员经常采用一些新的和大的训练负荷。然而,大训练负荷的运用并不取决于“越多越好”这个概念,相反,大负荷的运动取决于个人的机能能力和个人的运动水平。如果训练负荷超过了个人的运动水平,只能起负作用,另一方面,如果训练负荷不够,成没有耗尽机体的储备,也不会取得进展。根据这些事实,我们可把训练负荷分成下面几种: ·超过有机体机能能力的过量负荷。 ·发展性负荷,能使某一方面的适应性蛋白质得以合成,并使机体产生发展性变化。 ·维持性负荷,能防止已增长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
有关高原训练的运动营养补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高特殊的环境会对机体产生强烈的刺激,这对许多项目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积极作用。高原环境对高原训练的运动员热能和营养的补充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应该针对性地补糖、矿物质、维生素以及一些营养补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