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辩证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功能,旨在寻求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道路与方法。研究结论指出:后工业时代人类对人文精神的呼唤,及对休闲娱乐生活方式的强烈渴求,都在呼唤偏重养生、顺应自然、休闲娱乐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性回归。并提出建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传承有赖于民众深层次意识里本土化觉醒,以及教育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发扬传承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2.
1985年,美国人类学者勃兰恰德(Kendall Blanchard)和切斯卡(Alyce Tayce Cheska)的著作《体育人类学》(The An-thropology of Sport An Introduction,有人也翻译为《竞技人类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体育人类学这一学科体系的正式建立。该书是以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及历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发展由来、学科体系、基本要素、学科基础、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层的文化现象去透析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的学科。其学科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自然科学理论、社会人文科学理论和综合性理论等几个部分,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必须紧密联系体育人类学,并综合体育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理论,深入民族地区开展实地考察是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还很滞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是带动整个学科全面和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张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8):111-112,1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辩证、对比分析等方法,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功能,旨在寻求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道路与方法。主要结论:后工业时代人类对人文精神的呼唤,及对休闲娱乐生活方式的强烈渴求,都在呼唤偏重养生、顺应自然、休闲娱乐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性回归。建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传承有赖于民众深层次意识里本土化觉醒,以及教育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发扬传承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亚洲各国中较早开展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国家,以东亚文化圈为主要研究区域的日本体育人类学在世界体育人类学领域具有亚洲代表的重要地位。日本体育人类学研究萌芽于20世纪中叶的体育民族学研究,1988年体育人类学专门分科会的成立标志着日本体育人类学正式进入人类学研究阶段。此后,日本体育人类学在人类学学科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学术专著及研究论文的数量日益增多,呈现出良好的学科发展态势。从对民族传统体育挖掘及整理式的研究,转向体育的文化研究,是当代日本体育人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及特点。了解和把握日本体育人类学的发展状况势必会对我国体育人类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体育人类学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从体质和文化诸方面来综合研究人类体育有关问题的一门学科。”尽管人类学本身的历史较长,但体育人类学却是短短十几年内才正式登台亮相的新兴学科。据现有资料,它是由美国人类学者1985年公开推出的。’引这门学科的出现给了我们这样的启迪:研究体育,迟早要涉及人类学,离开了人类学的体育理论很难说是成熟的。这里,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下这门新学科诞生的前后。1体育人类学的萌芽19世纪后半期,作为一门新兴学问,文化人类学一开始就将传统游戏和体育萌芽作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当然,那…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类文化学问的文化人类学,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石.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文化人类学的概念和原理性研究进行评述;对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文化人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理论运用、方法论和研究视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体育是一种人类的身体运动文化。身体动作是体育的基本构成单元,承载并表达着千百年来不同文化赋予体育的不同价值和观念。体育活动中身体动作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是体育人类学首要研究对象。回顾和梳理文化人类学的身体动作研究成果,一方面将显示体育人类学身体动作研究的立基之地,也将有助于明确其在体育研究和身体研究中的位序和独特价值。在分别阐述了马塞尔·莫斯、伯德惠斯特尔、康纳顿三位人类学家对身体动作的经典研究后,得出两点启示:(1)文化塑造了身体动作,应秉持文化整体观全面理解体育及其身体动作;(2)体育人类学对身体动作与文化关系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开发,也将丰富和完善身体人类学和民俗学身体研究的学术版图。  相似文献   

9.
国外体育人类学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类与体育有关的文化活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类学发展脉络中体育人类学的诞生过程,在翻译两部风格各异的西方体育人类学的代表著作以及不同类型论文之后,介绍了国外体育研究中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0.
历史人类学视角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探讨以历史人类学视角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研究认为,在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还不完备的情况下,学界应当更加注重基础研究。以历史人类学视角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将通过以田野调查进行事件的采集、历史追溯进行记忆的翻阅、复原和整合时的文化解读与表达,以及开发利用时的文化深描等几个过程,从而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复原和开发利用。研究还选择了目前学科研究中的几个热门模块进行举例说明,充分体现了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价值与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学视角,运用人类学相关理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跨学科理论借鉴、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文化研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人类学对民族传统体育学术研究有3方面的价值与意义,实验理性与实践理性:一种学术研究思维方式的转换;参与观察与深入访谈:一种学术研究方法的借鉴;他者与本我:一种伦理性的哲学立场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体育人文研究存在哲学思维多样化和理论体系的不足、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缺乏深义、学科研究方法也显得相对单一等问题。哲学思维及理论缺失,将导致终极价值观偏离本位;传统文化的缺失,会导致民族符号、象征的消失;研究方法不足,会使学科发展缓慢。以人文学母学科——人类学的观点和研究经验,对体育人文理论的发展进行思考,体育文化现象不是随机创造或者抽样参照的结果,发展体育人文理论要有自己的哲学体系和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渐呈现的观光化发展为背景,以中国朝鲜族摔跤(希日木)的观光化发展为研究对象,透过体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先后4次,历时近3年时间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史料整理、文献文物收集考察、采访调查等方式,结合从中国、韩国、日本收集文献史料,阐述中国朝鲜族希日木的观光化演变。运用体育人类学进行观察,分析朝鲜族希日木在观光化发展中的现象,总结"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人类学的成立与研究的展开,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阐述出体育人类学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理论模式将体育作为一种人类的行为文化来研究的一门学问。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旅游人类学与身体文化的理论,今后运用文化创造的视点和文化本位、文化客位研究方式是体育人类学形成自身独特研究体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回顾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过程与当前理论研究的现状。通过分析发现,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存在诸多困境,包括学科主干——武术与气功研究存在不足、相关研究的基础理论薄弱、缺少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全球视野与国际交流。本文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和引导,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急待完善。同时,借助历史学、人类学理论系统剖析这些问题,提出引入体育人类学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理论,将给民族传统体育学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援与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以第8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田野考察对象,剖析文化人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是围绕文化而展开,通过文化人类学可以准确分析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残存".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与适应的视角,分析建国以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整理工作和民运会开展过程中的得失利弊,思考文化的内在自觉与外在诉求,借以提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借助都市人类学的理论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城市化转型展开学理探讨。研究认为早期人类学、体育人类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之间存在紧密关联,都市人类学发展演进与民族传统体育城市化存在耦合关系。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从乡村转向城市的空间抉择,主要基于传承人流动、传承场域变迁、全民健身需要、文化特征的现代演变等社会变革动因。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亟待新的革新,需从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议题、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方法、剖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个案、创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概念等方略入手,助推城市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体育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人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尽管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可以算做体育人类学的萌芽,但当代中国体育人类学的发展主要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20世纪末至今,我国体育人类学研究有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出版了一些体育人类学的专著和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在今天,虽然体育人类学已经引起了少数体育学者的关注,但与体育人类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形成一支较高水平的研究队伍还有相当的距离.体育人类学是在体育领域研究人类发展的一门学科,它揭示体育过程的内在结构,在不同形式的体育过程和与之相似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共同的规律.因此,体育人类学是涉及体育与人类的各个方面,从最根本上研究体育,从人类起源、生存、发展的宏观意义上去认识体育,从而准确地把握体育的本质,以便使体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朝着更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21世纪中国体育的发展需要体育人类学提供新的认识手段和方法,需要体育人类学提供的科学理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该文是体育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之一.通过对人类学对体育研究的台阶式影响,划分成体质人类学潜移默化影响的初期阶段、用文化人类学指导学科构建的主动引进阶段以及正在形成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理论和方法的新阶段,推动体育研究进入协同创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满足社会需要是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内生动力。相比较其它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学科概念上具有相对独立性。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概念、发展历程以及调适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是借鉴和整合相关学科尤其是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民族传统体育的创造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经历了形成发展、快速发展以及优化发展3个阶段。伴随着社会变迁,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学应该偏重"问题导向研究",解释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而开展文化变迁、文化产业、群体推广、健康中国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