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意义】探讨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期望促进社会化问答社区的可持续发 展。【方法/过程】基于期望-确认模型和使用与满足理论,构建了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模 型。通过问卷搜集547 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用户对社会 化问答社区的感知有用性和满意感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主要因素;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满意感;确认正向 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满意感。与此同时,娱乐需求和信息需求正向显著影响持续使用意向。此外,社交需求对 持续使用意向不产生正向作用;而娱乐需求、社交需求和信息需求与满意感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琪  李欣  殷猛 《现代情报》2018,38(2):53-61
移动团购发展迅速,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是移动团购发展和竞争的关键,ECM、IS成功理论以及两者整合研究是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方式,哪个模型对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解释力度更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移动团购为研究对象,基于ECM和IS成功理论比较和整合研究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构建研究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使用SPSS和Smat PLS分析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ECM、IS成功理论以及两者整合研究模型均适用于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且ECM对于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的解释力度均大于IS成功理论,而整合理论的解释度最强,整合研究模型更适合于研究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移动团购的满意度受到期望确认、感知有用性和系统质量、服务质量的影响,且期望确认以及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作用更大,而信息质量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政府门户网站的公众持续使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系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客体的持续使用行为.在Bhattacherjee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信任感知和娱乐感知两个内部变量和社交影响等四个外部影响因子,提出了政府门户网站持续使用模型假设,最后结合模型对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文军  任剑 《情报科学》2017,35(8):72-78
【目的/意义】从认知维度、社会维度以及情感维度三个层面分析移动阅读用户的心理特征,揭示移动阅读 服务持续使用意愿的发生机理。【方法/过程】借鉴刺激-机体-反应(S-O-R Model)模型,构建移动阅读服务持续 使用意向的因果模型,通过对37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研究数据,采取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中各变量之 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是移动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重要因素,信息交互质量、 系统交互质量对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情感依恋不仅显著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还对感知有 用性和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人际交互质量显著正向影响感知社交性,但感知社交性对有用性感知、满意度以及持 续使用意向的作用效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5.
SNS采纳后阶段的持续使用行为是SNS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提出情感依恋在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形成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将受到情感与认知的双重作用。在整合ECM-ISC模型以及情感依恋相关理论、依恋强度ARC模型、情感扩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概念模型,以微信朋友圈经验用户为调研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具有更高的解释力,感知有用性、满意和情感依恋对持续使用意向有显著影响,并间接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用户关联、能力以及自主需求的满足会促使用户产生情感依恋并在情感扩大机制的作用下促使用户产生持续使用意向,同时满意度对于情感依恋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T-IT)的基础上,结合营销学的关系质量理论,在该模型中加入用户信任和转移成本两个因子,用电子服务质量代替期望确认变量,选取大学生网上银行持续使用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用户感知的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对用户感知有用性和用户满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有用性、满意、信任和转移成本,都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分别是满意、转移成本、信任和感知有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和期望一确认理论模型(ExpectationCOnfirrnationTheOry,ECT)为基础,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通过对交互式学术门户网站使用群体的分析,提出了交互式学术门户网站的持续使用模型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有用感知、易用感知、归属感知、交互性、网络外部性均正向显著影响网站的持续使用态度:满意度、自我效能和态度正向显著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主观规范对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不显著。最后结合模型验证结果对我国学术门户网站的建设和运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对客服机器人应用的研究多以一般性电子服务为对象或者聚焦于奢侈品行业和社交网站等,对头部电商平台客服机器人的用户体验研究不足。为此,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结合电商领域客服机器人特征,构建包含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享受、用户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等7个变量的客服机器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用户持续使用客服机器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信息质量、感知有用性、感知享受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统质量、感知易用性对满意度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显著,但可分别通过信息质量、感知有用性对用户满意度产生一定积极影响;用户满意度是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预测因素。据此提出相关组织应加强机器人问题理解、意图识别等核心技术研发,定期维护系统、关注界面功能设计,并形成用户画像,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建立客观的服务评价功能体系,合理开发附加功能或服务以增进平台趣味性,提升人机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9,(7):116-121
基于技术接受度模型(TAM)、期望确认理论模型(ECM)和感知风险理论,研究构建并探讨了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概念模型及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数据345份,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和概念模型进行分析和检验后,得出:共享单车用户的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感知风险对其持续使用意愿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期望确认度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而感知易用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直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师斌  李凯  严建援 《科研管理》2018,39(4):64-73
随着LBS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LBS用户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及用户认知过程引发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重视。然而,以往研究缺乏对其中个人隐私问题的有效关注。本研究以公平理论和价值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从个人隐私信息视角出发,探索LBS特性对用户使用意向的作用机制,构建LBS用户使用意向的认知过程模型,并利用264份有效问卷对研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LBS平台的个性化和互动促进特征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娱乐性都有正向提升作用;其次,互动促进会增加用户的隐私关注,而隐私政策会减少用户的隐私关注;最后,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娱乐性正向提升其感知价值,进而增加LBS使用意向,而用户的隐私关注会降低其感知价值,进而降低用户的使用意向。  相似文献   

11.
政府门户网站及其子网站群的电子政务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茜  易凌志 《情报科学》2008,26(10):1535-1539
在对国内外电子政务测评中关于电子服务缋效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电子服务质量中的四个变量(效率、可靠性、隐私、用户满意度)和"联邦基础架构"顾客结果评价指标为基础构建的城市政府门户网站及其子网站群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并对杭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及其子网站群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君君  曹园园 《现代情报》2015,35(12):25-30
电子政务成功的关键是公众对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采纳。本研究以用户体验为基础,结合技术采纳相关理论,构建了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采纳模型,并通过调查问卷和样本收集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用户体验的4个维度:浏览体验、功能体验、交互体验和信任体验都不同程度地会影响公众的采纳行为。根据实证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电子邮件为对象,基于双重进入许可方式,构建了一个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深入分析了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用户建模和个性化推荐,并对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两个关键问题:公众信息分类和邮件阅读率追踪与获取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随着智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各种智媒体平台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通过获取用户信息数据,分析用户信息行为了解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信息服务质量。[方法/过程] 本文以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为基础,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智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 数据结果表明,智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且用户满意度正向影响信息交互行为。本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完善智媒体的交互功能,对企业智媒体平台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For over a decade, researchers have devoted much effort to construct theoretical models, such a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and the 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Model (ECM) for explaining and predicting user behavior in IS acceptance and continuance. Another model, the Cognitive Model (COG), was proposed for continuance behavior; it combines some of the variables used in both TAM and ECM. This study applied the technique of structured equation modeling with multiple group analysis to compare the TAM, ECM, and COG model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AM, ECM, and COG have quite different assumptions about the underlying constructs that dictate user behavior and thus have different explanatory powers. The six constructs in the three models were synthesized to propose a new Technology Continuance Theory (TCT). A major contribution of TCT is that it combines two central constructs: attitude and satisfaction into one continuance model, and has applicability for user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adoption life cycle, i.e., initial, short-term and long-term users. The TCT represents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ver the TAM, ECM and COG models in terms of both breadth of applicability and explanatory power.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s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e-government in Malaysia. With the liber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ternet has been used as a medium of transaction in almost all aspects of human living.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ing the intention to use e-government service among Malaysians. This study integrates constructs from the models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DOI) which been moderated by culture factor and Trust model with five dimension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surveying a broad diversity of citizens in Malaysia community.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from 195 respondents but only 150 of the respondents with complete answers participating in the study. The result of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rust,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relative advantage and perceived image, respectively, has a direct positiv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towards intention to use e-government service and perceived complexity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ship towards intention to use e-government service. While perceived strength of online privacy and perceived strength of non-repudiatio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a citizen's trust to use e-government service. However, the uncertainty avoidance (moderating factor) used in the study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novation factors (complexity, relative advantage and image) and intention to use e-government service. Finally in comparing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entire intention based model (TAM, DOI and Trust) with the studied model,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DOI model has a better explanatory power.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中引入电子商务信誉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岩  孔凡晶 《现代情报》2013,33(9):157-160
本文在阐述电子商务的信誉评价模型基础上,分析了信誉模型用于电子政务的可行性,提出了模型的修改建议,使其能够适合对政务系统进行评价,同时对引入过程中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严威  黄京华  张瑾 《科研管理》2017,38(4):123-131
本文回顾了发表在信息系统顶级会议和期刊上的98篇微博研究论文,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主题和研究层面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微博研究的理论基础极为丰富,综合使用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理论;第二,微博研究体现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案例研究、二手数据、内容分析、调查、数学建模等研究方法均被应用于微博研究;第三,微博研究可以分为用户行为、网络口碑、信息传播、组织战略、组织绩效、电子政务、群体决策、社会计算和系统工具9大主题;第四,微博研究包括信息、服务和网络三个研究层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基于信息层面和网络层面的微博研究进行了深入讨论,以进一步提升对微博研究的综合认识。最后,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SNS社交网络个人用户持续使用行为为研究对象,以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理论为参考框架,整合计划行为理论,针对SNS的特点引入感知娱乐、感知信任及习惯,建立研究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理论在SNS情境下有良好的适用性;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用户的使用意向和实际使用行为影响显著;感知娱乐对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向影响显著;习惯对实际使用行为的影响及对持续使用意向和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