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洁  陈伟平 《文教资料》2012,(3):159-161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落实教育目标、优化教育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师生互动是师生关系的动态体现,师生关系的建立、发展和改变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师生互动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中存在问题,提出构建高校良性师生互动的对策: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人格修养;拓宽高校师生互动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课改中,我觉得模式化的东西太多了。这大大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同时也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学生不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事实上,师生互动的课堂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善于思考的深度。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习因自主而发展。这才是成功的语文教育。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语文教学中,就师生互动的教法在此与大家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影响着师生关系的性质与发展状况。经过调研发现,传统师生关系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师生权利主体单向化,二者权力结构失衡;师生间缺乏平等对话,教学冲突突出;师生角色定位失衡,教师与学生交往不平等;教学方法单一,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这需要在权利视域下对高校课堂师生关系进行重构,即"实现师生权利主体的双向化,平衡二者权力结构;倡导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化解教学冲突;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改革视域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逐渐得到提高,师生互动也随之受到强烈关注。要知道,师生关系的好与坏,除了会影响教学工作的展开,也直接关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成长。因此教育发展新时期,不应忽视师生互动,而是要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状况做到了如指掌。基于此,我们围绕师生互动展开深入探究,进一步阐述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追踪溯源,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的媒介生态,乃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师生关系的改变主要表现在:1、高校师生关系更加平等;2、高校学生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日益增强;3、高校师生关系的建构途径多样化;4、高校师生的互动日益频繁;5、高校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动态化.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的,它有赖于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渠道,课堂互动是发展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特点,设计了丰富的课堂互动促进措施,以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高校师生互动式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佳的现状.提出了改进和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实效的措施与方法——构建师生互动式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武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强调师生积极交往.形成课堂新型的上下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从而使政治理论课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富于实效。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了混合式教学的全新复杂教学场域空间,对教学参与主体及其动态关系造成了全方位的影响。混合式教学实践中高校师生关系的发展存在一些潜在问题,包括教师角色定位不清晰、教学内容设计面向学生不足、师生互评动态反馈不够以及师生互动质量不高等方面。混合式教学场域中高校师生之间知识话语和规范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校教师的威信确立依赖于微观权力而非宏观惩戒权。根据混合式教学的场域空间规律特征,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构应该遵循提高教师德行风尚、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推动多元主体协同、优化教学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编前按: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本期以“师生心理距离现状探究“和“如何构建共享师生关系“两篇文章来抛砖引玉,与读者同思索,共探讨.   师生心理距离作为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对师生心理距离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师生之间进一步增进了解,加强沟通与交流,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师生心理距离是一个很难把握又趋于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教科书在变、教师的理念在变、学生的观念在变,师生交往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非常躁动和诡秘.这样,师生心理距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应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翻转课堂是伴随信息化时代而生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具有增强课堂互动、帮助学困生、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转变课堂管理模式等优势。从师生角色、学习资源、课堂教学等方面入手,尝试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同时探索适合我国教育整体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师生的互动一直是中职《物理》课堂教育教学中受到极大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成果.本文拟从师生关系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方面对加强中职《物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积极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校课堂互动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根本.互动教学法是继"启发武"案例式"教学法之后在各高校普遍推广的教学模式.针对构建互动课堂中教与学的矛盾.结合高校教育特点.文章提出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发挥情感教学作用等促进高校课堂互动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民主型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的一种互相尊重、自由和谐、平等对话与交流的人际关系。民主型师生关系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是良好教育的前提,但是在构建民主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师生间的伪民主、师生关系的绝对化平等、师生间的情感疏离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正确处理民主与权威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等策略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纵观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现状,发现在高校师生互动过程中存在着诸如"互动理念失真化"、"互动时间局限化"、"互动形式单一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是师生双方缺乏互动动力所致。在人际关系理论中,梅奥人际关系理论以其注重人的因素,研究人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强调满足人的社会需求等特色,在人际关系的诸多学派中独树一帜。因此,我们借鉴和运用梅奥人际关系理论探讨改善高校师生互动的相应措施,以提高高校师生互动水平,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的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课堂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实现教育的意义。只有这样,和谐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建立,教育的终极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互动,增进师生感情,便于师生交流,起到教学相长的良好课堂效果,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出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7.
师生课堂口头言语互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 在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领域,师生互动(也称教学关系、师生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师生互动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本项研究试图探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更具体地说是探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口头言语互动问题(本研究不包括手势、体势、表情等信号言语交流)。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渠道乃是口头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的互动主要是以师生互动为主,师生互动普遍存在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目前,有关师生互动的重要性研究颇多,但本文是在阐述师生互动重要性的前提下,提出如何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提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的课堂问题设置、课堂中的角色转换、课后的对话交流在实现有效师生互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一方面要钻研教材,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师生互动为教师与学生之间驾起一座桥梁.师生互动使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成为一个探究知识的共同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师生的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高校的主要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发展。本文从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民办高校应引导师生良性互动,师生之间应加强良性互动,在相互欣赏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