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 为了完成一篇"参观"题材的习作教学任务,我打算组织一次学生参观乡镇工业园区的活动.我事先拟好了活动提纲,确定了参观路线、访谈对象及内容,且明确了"十不准"参观要求.作为老师的我,对指导学生完成此次习作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2.
在参观××学校的时候,看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现象。一个学生,检起一块砖头,在老师背后瞄准,并且狠狠地说:“我要把你的脑袋砸碎。”学校里的墙壁上,也有学生用粉笔写着:“打倒×××老师!”我有些不理解,学生何以这样仇视自已的老师呢?于是,我特别  相似文献   

3.
为了让学生提前读写又轻松愉快,几年来,我充分发挥“注·提”优势,在一年级进行开篇训练,有头有尾有中心地搭起文章的架子。 一、进行句型训练,教学生说写完整句子 从入学教育开始,我就在阅读、说话课上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地方有××?这是××?×时×在×地干什么?”等句型训练。学生根据问题就完整地回答出:“学校有学生”、“这是教室”、“上午学生在教室上课”等。这样,他们就建立了说完整句的概念,9周后,我还让学生用拼音写下来读一读,课后交老师批改讲评。  相似文献   

4.
一次,下课回到办公室还没坐稳,一同事气冲冲地进来,说:“真是气死我了。”“怎么了?”我们翘首等待。“×××学生竟然对我说‘老师,您这节课上得很乱’。”“哈哈哈……”大家忍俊不禁。这位同事是学校的骨干,业务能力不容置疑,“上得很乱”,也许是这个学生本身的看法。但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要为这位同学叫好,因为,无论如何,她有她的思想,而且有胆量对老师说“不”。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是学生有个性的表现。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个性,爱迪生就不会笨痴痴地去孵鸡蛋,也不会有一千多项发明;没有个性,比尔·盖茨就不会有令人费解的退学,也成…  相似文献   

5.
一天上午,我正在办公室批作业。王老师班的两名班干部急匆匆地到办公室来向她报告,说××同学没完成作业,数学老师让他补上并加做两道题,他不同意,在教室里同老师顶起来了,吵得很凶。王老师听完以后,只轻轻说了一声:“我知道了,你们回去上课吧。”仍然在备她的课。这使我很纳闷:她的班是优秀班级,她又是优秀班主任,班里发生了这样的事,她怎么像没事似的?第二天我背地里问她班的小班长:“××顶数学老师,挨批评了吧?”“没有,王老师根本没提这个茬儿。”事隔一周,我实在憋不住了,便找了个机会去向王老师请教。“王老师,…  相似文献   

6.
课堂的机智     
童建庭 《湖南教育》2002,(19):39-39
先看一个课堂小故事———一位女教师,任教小学一年级数学课。这天,她正面对外地来参观的众多老师上公开课。课堂上,她出示小黑板上的几道题,请一位学生上来演算。结果错误很多,老师在分析答案后,按等级记分,给记了个“2”分,并在黑板上写了个“2”字。学生立即哭了起来,而且越哭越厉害,孩子们都把眼光投向她,课堂秩序乱了,教学无法进行下去。老师想了想,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同学为什么哭吗?她呀,是不喜欢这个‘2’分,这个‘2’像只丑小鸭似的。不过我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白天鹅的,××的成绩下次也一定会得…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2.通过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利用具体事例和人物特点写人的习作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资料信息1.学生准备以前读过的课内外写人的优秀习作。2.教师准备带有“病例”的写人的习作。教学过程一、启发回忆,确定写作素材1.开展活动,唤醒学生记忆的表象。组织学生开展“夸××”或“我佩服他(她)”“他真行”等形式的主题活动,唤醒学生的记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  相似文献   

8.
我不服输     
雨,无尽地下着,随着阵阵狂风,打落在我的身上。雨湿了我的衣裳,风乱了我的头发。雨点像老师那利剑般的话语,劈头盖脸地向我打来……——我,又一次被老师留下了。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一个个地报着我们进入小学后的第一次测验成绩:“××,98分;×××,100分。”每当她报一个同  相似文献   

9.
中午空闲的时间,和老师们在办公室一起办公。×老师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批着批着,她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也太不像话了,早上刚讲过的题目,××又不会做了。五道计算题竟然做错了四道!要把××找来问问情况了!”正好隔壁班上的一个课代表来送交作业本,她就嘱咐课代表到班上把××找来。学生欣然而去。不一会儿,办公室门口多了几个学生,“报告老师!犯人押到!”我抬头一看,两个学生“押”着一个小男生站在了办公室门口,后面还跟了几个看热闹的同学。可怜的小男生,他的两只胳膊还被那两个同学反剪在身后,一脸的惶恐和无奈。“来,××同学,你来仔细…  相似文献   

10.
最近 ,我在翻阅学生的作业时 ,偶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一位读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给“眼”字组词时 ,组成“象眼”。而老师却醒目地判了个红“×” ,并将“象眼”改成“眼睛”。老师这种批改作业的态度和作法 ,引发了笔者如下思考 :一、教师慎用手中笔“象眼”一词错否?当然没错。然而 ,该生的老师为何给“象眼”判了个“×”呢?我想 :无外乎该教师在出这道题时 ,心中想的是二年级的学生最熟悉“眼睛”这个词。所以 ,当他发现学生组的词不是“眼睛”时 ,就不加思索地判个“×”。老师手中的大笔一挥是小事 ,然而这一“×”却扼杀了一个小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不知道”     
要把工作做好,应該知道的必须知道;必须知道的一定得知道。可是,我們經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本来应該知道得很清楚的,却是不知道。一天,×老师对我說:“我班有个孩子肚子痛,病倒了。烦你把他送回家去。”我欣然允诺,就問她:“这孩子的家在哪儿的?”“嗯……”她的脸色显得很尴尬,吶呐地說:“我……不知道。”“×老师,今天你班上有几个学生缺席?”一天放学后我问一位班主任。他慌忙在办公桌上找点名册,可是找呀找,找  相似文献   

12.
《同学》2002,(12)
××老师: 前些时候,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一日游”的秋游活动。回来后,语文老师要求我们以这次秋游活动中所见的一处景物写一篇文章。写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大顺手,待到作文发下来,只见文后老师批曰:“帅小伙怎么如此‘无情’?”再读自已写的作文,确实像一盆枯死的盆景,没有一点儿生机灵性。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情”带入“景”中,写好这类文章有没有什么诀窍(或者说规律)?  相似文献   

13.
课例〕师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习作的题目是“×× ,我想对你说”(教师指着板书) ,请同学们读读文题 ,仔细想一想题目的要求是什么 ,老师特别欢迎同学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一上课 ,教者寥寥数语很自然地将学生请到主人的席位上 ,把习作的审题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发挥主体角色的作用。“请……”“特别欢迎……”等教学语言营造了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 ,表达了教者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期待。〕生 :题目中的“××”表示某某人 ,可不可以是任何一个人?能不能是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是不熟悉的叔叔、阿姨等等…  相似文献   

14.
这两天,班上的科任老师遇到我都好奇地问:“张老师,你们班的朱××怎么一下子变得胆大了?”我一笑,说:“我给她创造了一个心理自助的良机。”事情是这样的:接这个班不久,我就发现,小朱同学成绩不错,品德也好,只是有个缺点——胆怯,常常会出现莫名的紧张和自卑。课上从不敢举手发言,即使被老师喊起来,也总是低着头,红着脸,声细如蚊。我没有轻率地对她横加指责,因为我心里明白:这学生在班上年龄最小,加之自我认识能力不足,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恐惧成分才这样多的。她在同学面前如此自卑,在老师面前如此紧张,只是一种暂…  相似文献   

15.
“搞教育就是要以高尚的灵魂铸就灵魂的高尚,以诚挚的感情培养感情的诚挚。”这是曹月英老师对教师职责的精彩诠释。许多年过去了,当人们把欣赏、羡慕的眼光投向曹月英,追随她的人文教育足迹时,她却显出一脸的不自然。难道许多的光环不足以掩盖一次无意的伤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第一课题那是曹月英刚参加工作不久时令她刻骨铭心的一件事。一个雪后初晴的早晨,曹月英带着学生晨跑,正当她得意地欣赏自己的“作品”时,发现吴××同学忽左忽右总是不能与集体合拍,心强气盛的曹老师火了:“吴××出列。”当时吴××站在那里羞愧地接受着过往师…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日,我正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窗前忽地闪过一个老人的身影。“老师,汤××的奶奶来找他了。”眼尖的学生小声告诉我,我连忙搁下手里的教本,转身开门。“你是汤××的老师吗?这孩子真可恶,书没本事读好,反倒买洗衣粉来学校做好事,幸亏我发现得早,要不……”还未等我缓过神给她讲明情况,这位一脸怒气的家长又径直走到教室里的木架旁,拎下那包“雕牌”洗衣粉,接着大步走到汤××的面前,揪起汤的耳朵,厉声吼道:“你给我小心点,压岁钱也是钱哪,下次过春节不能再给你压岁钱了。”汤的头低得快贴在桌面上,两手不停地捻着什么……我尴尬地…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背景下,儿童习作中的“拼凑”“海编”“移植”等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些年轻的教师看似很美的教学设计背后,我们常常感到不少意想不到的缺憾。任务驱动,湮没“童趣”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一篇参观或游览记。为了让学生成功地完成本次习作,教师针对地域文化特点,慎重地选择一个参观游览地点。在活动前,为了让学生体会写作顺序,特地为学生设计了一条游览路线,并且告诉学生,这次参观游览活动是为本次习作服务的,参观的路线就是习作的表达顺序,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必须认真看,仔…  相似文献   

18.
听课时,一位老师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她说,昨天给学生发了一个通知:“告家长书家长同志:您好!为迎接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教育局党委定于10月31日下午组织全系统听党课,我校为大会主会场。因此,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周四中午12点10分放学,下午不上课,在家里完成作业,请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教育孩子注意安全。×××小学×月×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话,学生找了好多条,诸如十六大胜利召开,组织听党课,家长监督完成作业等等,就是找不到最主要的信息———下午不上课。为什么会这样?对孩子来说,下午不上课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值得为…  相似文献   

19.
陈惠娟 《物理教师》2005,26(6):7-19
1语言暗示有时,教师的一句暗示话,一声企盼语,就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去年我班的一名学生在学校的橱窗栏里饶有兴趣地看着光荣榜里“优秀三好生”等的照片及事迹介绍时,我轻轻的走到她身边半是企盼半是戏谑地对她说:“×××,什么时候,让我在这里看到你?”她笑而不语.从那以后,我发现在我上物理课时她的眼神特别专注,下课后会主动地向我提些问题,我不厌其烦的给她解答并鼓励她说:“觉得你还真是块学物理的料,照这样下去相信你一定能成为物理尖子生哦.”但是,物理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并不就是靠我的…  相似文献   

20.
赵老师     
赵老师第一次登上讲台时就已经四十多岁了。十多年前 ,她做幼儿教师的女儿下海淘金去了 ,这个偏僻小村的幼儿园便没人照料。调谁去谁也不愿去 ,原因是 :园太破、路太远又不好走。而她这时却像捡了个宝贝似地接过女儿的工作 ,做起了幼儿教师。在全镇幼儿教师中 ,她的年龄最大。每次教研活动点名时 ,对别的教师都直呼其名 ,例如“王春艳” ,而点到她的名字时却总是“赵××老师” ,多加上“老师”二字以示尊重。我是在刚参加工作后第一次教研活动中认识赵老师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傻乎乎的农村土老太” ,总是乐呵呵的。我把我的感觉告诉别的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