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评张瑞图书法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晚期是在艺术上对古人旧式法度的反叛、风格异放的时期。张瑞图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从现在传世的张瑞图作品来看,其艺术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即初萌期、成熟期、平淡期。张瑞图的小楷取法钟繇用笔结体均率意而为,没有一丝雕琢之迹。张瑞图的行书则是在其楷书的基础上进行更为随意和自然的发挥。草书是张瑞图书法中成就最为突出的书体,而多以行草面目出现。张瑞图行草书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用笔的盘旋跳荡和方折紧束。  相似文献   

2.
南宋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其绘画,书法,雕塑,音乐等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中书法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范成大在南宋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书家,更是书法史上的"南宋四大家"之一。本文结合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平经历,将以查到的他传世的行草书迹为轴进行梳理研讨,将他的行草书进行风格分期,以在探讨他的各时期书法风格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魏晋书法以其特有的线条韵律和布局之中的圆润和谐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创作高峰,也奠定了书法“尚韵”的传统.在多样化的思想文化交融的背景下,魏晋时期的众多书家也分别有自己鲜明的艺术创作主张,书法的审美性突出,书法逐渐走向自觉期,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4.
一部中国书法史,它既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同时它也镌刻着许许多多献身书法艺术的艺术家的执着艺术追求、崇高的审美理想和艰辛的艺术实践的动人事迹。纵观书法史,以独运匠心、别具一格的书法作品,辉煌耀眼的艺术成就彪炳书史,因而引起后人仰慕和研究的书法艺术家为数不少,但是,能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与多麦的命运抗争。并能以独特的个性创造艺术辉煌的却是不多见。而明末书法家徐渭就是这样的一颗明星。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他在诗文、书画、戏曲等方面都卓有成就。他的艺术创作不仅对当时的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  相似文献   

5.
贺观清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4):82-83,96
中国明代的书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及书画结合的倾向,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就其整体艺术而言,不如前贤,但在书法艺术的形式感和个性化方面却有着突出的成就,表现出时代性与个性的统一,产生了一大批集大成者。但随着帖学书法的盛极而衰,明代书法在掀起最后一波高潮后亦走向没落。明代尤其是明末书法的盛衰,对清代乃至当今书法都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6.
<正> 清代中叶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巨变的时期。由碑学风气的兴起冲击和改变了清初因帖字垄断而形成的颓弱且单一书风,使书坛又呈现出奇姿异态的繁荣景象。此时,崇尚碑学的书家虽不乏其人,但真正成为碑学实践范例的是完白山人邓石如。邓山人之于书坛,开碑学先河的创举,与大体同时的戴震之于哲学、袁枚之于诗坛、曹雪芹之于文学、杨州八怪之于画坛,同属于那个黑暗的中国十八世纪中文化上反叛的灼灼明星。书法是中国审美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形态。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中,称为艺术自觉的魏晋时期,确立了以“二王”书风为书法正统的地位,自兹以降,书法几乎成为士大夫阶层的特有  相似文献   

7.
该文将历来对张裕钊书法地位的评判分为三类,即褒张派、贬张派和折衷派,作者建议以诠释张裕钊书法的美学实质为突破口,构建一套全面、立体的评价系统,将张裕钊放在清代乃至中国书法史的坐标上,从文学、经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维视角,来模糊锁定(精确锁定为时尚早)张裕钊在清代书法史上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8.
清代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张裕钊和赵之谦是清末书坛举足轻重的代表书家,对他们的生平、艺术实践和创新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借鉴和学习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优秀文化遗产,并对当代书法的发展有着启迪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也是最能体现中国哲学思想的艺术形式之一。本文利用文化人类学"功能"理论,分析阐释书法曾在历史上产生的重要功能和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的各种功能,从文化学视野关照书法在当下社会的弘扬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判性思维培养在当今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教育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评判性思维是就是对事物的性质、价值和真实性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判断。可通过营造思维文化,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实现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唐“法”是一种特指,它是唐代人追求和树立书法艺术法度,并通过法度反映书法艺术规律,形成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规范,寻求文化传播等规则的过程与结果。并且随着发展,逐渐成为后人的一种普遍认同。南北书风的合流促使了唐法的确立,初唐、盛唐与晚唐书法在表现上各有不同,这一过程中,唐代的政治、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因素为书法的尚法提供了条件。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更是直接受到同时代书法理论的滋养与促进。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书法的社会地位,而且使书法成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成为一种文化的认识方式而作用于其它艺术,还为后人提供了长久学习、遵循与仿效的范本。现代中国书坛仍然需要唐人崇尚书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艺术书法是书法的主体形态。书法线条是构成艺术书法之美的主要元素,草书是艺术书法的代表,艺术书法首先要养"眼"悦"耳",宗旨是养心。书法文化是书法的价值取向。汉字的表意功能是文化书法生存的基础,文化书法是汉字的文化性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缺乏理想情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化书法作品,传之不远。实用书法是书法生存的根基,艺术书法的主体地位长期存在,文化书法数量虽少但作用巨大,艺术转身文化是亮丽的、痛苦的、艰难的,多元书法并存最终归于文化书法。  相似文献   

13.
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内核的东方主义俯视东方、凝视东方,使得东方主义去东方化。在这一去东方化过程中,中国文化遭遇深刻的身份危机。为应对东方主义的文化偏见,后东方主义的文化理念和实践势在必行。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战略的提出,使中国书法文化世界化成为可能,而强化书法的中国文化身份、积累书法创作的艺术经验、在海内外全方位践行文化书法理念、大力培养书法人才队伍,才能真正使中国书法文化的世界化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张大干“大干体”书法体现出的创造性、典范性、传承性、价值性和传播性,在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新书体、实现中国书画艺术紧密结合、继续大风堂门派和书画界传承、促进书法作品间商品化、推动中国书法艺术在世界范围广泛宣传诸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书法作为教育手段,自古以来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到了近、现代,则有更多的教育家、学者开始探索在学校教育中实施书法教育的美育功能.书法艺术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这是书法教育中实施美育的基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如何深入挖掘书法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对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有着不可等闲视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法走向世界”是当代书法界的“中国梦”。但靠“迎合”西方世界是不可能实现梦想的。从唐朝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和近现代西方文化走向中国的实例来看,文化输出需要有一个国力强盛、文化先进的国家背景作为前提。因此,当本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之日,方才是“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梦想实现之时。目前,书法界首要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让书法在中国下一代传承下去的问题。此事若解决不好,走向世界等于空谈。  相似文献   

17.
"立象尽意"是中国书法追求的目标,"意象美"是书法形象的基本特征,书法的意象乃是人间万象,用自然意象观照书法精神,从书法中感悟自然的生命情趣,感悟人的生命意象,感悟人的气质品位意象,集精气神情形意于笔端,塑造书法的意象美。书法的发展必须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传承优秀书法传统文化,更要融入现代的诸多元素,才能实现真正的书法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书法线条是书法艺术构成的基本手段,线条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书法作品艺术境界的高下.从书画同源的角度看,书法线条源于先民对外界物象的高度的抽象概括,书法线条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抒情性.书法线条与书法风格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不同的线条构成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书法的线条与笔法关系密切.从书法史的角度看,书法线条的流变揭示了笔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黔南书法家李慧君先生,书艺高卓,人格高尚,可谓“书兼三气,德高一方”。其书作有金石气,质朴古拙;有书卷气,温文尔雅;有闺阁气,娟秀柔婉,堪称贵州乃至中国书坛之一室。  相似文献   

20.
时间是哲学研究中始终贯穿着的一个命题,对时间观的认定和体现自觉或不自觉地展示在艺术作品中,从时间角度分析,预测书法艺术在当前历史阶段中的发展取向,对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