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加强语言积累性的作业 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总目标"中就十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言积累不仅仅是为了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打好语言基础,更是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还要设计一些加强语言积累的课外作业.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便是语言这"米".语文学习重在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本文提出,应在朗读和背诵中积累语言,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3.
抓住了语言积累,既可进一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品味,加强语感训练;又可为迁移运用语言准备语言模式的"背景"和"材料".丰富语言的积累能使学生在"感知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中习得语言规律.因此,小语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记忆,放手让学生积累.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 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楼阁.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在大量积累、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中要积累语言.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朱霞 《文教资料》2005,(24):119-120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又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可见,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广大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积累的重要性,但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积累上还存在不少误区:误区一,灌输积累,忽视兴趣;误区二,机械积累,忽视方法;误区三,重视结果,忽视运用.针对以上误区,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审视积累,从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入手,走出读背抄写的误区,运用有效积累新策略,活化我们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见到老一辈专家学者引经据典如数家珍,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原因就是他们在记忆力旺盛的少儿时代,下过一番熟读和背诵的工夫,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艰巨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实,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但现实的情况是,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怎样让学生的语言积累有效高效,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和努力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阶段目标"中,反复强调"语言的积累",如第一学段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第二学段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特别是作文刚起步的三年级学生,要使他们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教师必须在课内课外经常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  相似文献   

9.
王向春 《中国教师》2009,(Z2):467-468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在基本理念里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总目标里谈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第一学段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第三学段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等。可见语言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能力培养,要从"积累"和"运用"着手,抓好"读、听、说、写"四大训练.首先,要把好语言积累关.强化诵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积累.重视对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其次,要让学生"灵活运用素材,将之变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用良好的语言环境熏陶学生.加强作文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精神,对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有着一定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丰富的语言积累.反过来,语言的积累又是从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慢慢丰富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积累"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字眼",《标准》全文以17次的重复讲述,从不同的方面对"积累"的重要性及其要求进行了强调。积累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语言积累的内容与意义,合理规避或妥善解决语言积累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方法与措施,加强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小学生作文难、作文空的现状,我们探索出"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两把开启作文教学难关的"金钥匙"."生活积累"主要是积累生活材料,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阅读积累"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写作技巧,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通过观察摄取、访谈摄取、视听摄取、阅读摄取等途径,丰富学生的材料积累;通过生活积累中感悟、阅读积累中感悟和倾心感悟,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通过课堂运用、随机运用、活动运用、创造运用等多种方法历练学生的习作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过程之一,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构筑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途径与方法.本文就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语文的素养,关键在于语言积累,不断熟悉语言,郭沫若曾说:"胸藏万汇凭吞吐."记住与掌握大量的口语与书面语材料,语言掌握得才丰富,才谈得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而高中生语言的积累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础知识积累,一个是写作素材积累.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确实,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所以,要在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7.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有厚实的积累才能施展大作为,积累是构建语文之塔的金砖.《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小学生记忆能力强于理解能力,让他们积累语言,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分之一以上的内容是要求积累背诵的,在小学教学中做好语言积累,对学生终身受用.  相似文献   

18.
缪文姬 《文教资料》2013,(10):74-75
中职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大多谈"文"色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刻不容缓。注重语言积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厚积才能薄发。本文从"从生活中积累语言"、"从贮藏材料中积累语言"、"从流行艺术形式中积累语言"三个方面探讨写作语言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骆婉琼 《教师》2020,(3):38-39
语言积累离不开教材文本,教师要深潜教材,对语文语言属性展开深度研究,为学生语言积累提供更多启迪和帮助。让学生在"听"中积累、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让学生在"说"中积累、让学生在"写"中积累,教师在语言积累教学具体设计和发动时,需要有接轨意识,针对文本生本思维对接情况展开布设和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语言积累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语言积累是语文教育的基本问题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言积累的内容等问题,较原教学大纲在语言积累的量化与科学化方面又前进一步,这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是历史性进步,不过,它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这启示我们进行了关于语言积累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