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教育产业成熟的英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师职前培养经验,其中硕士学位课程PGCE作为英国中小学师资培养的主要形式之一具有鲜明的特点。文章从英国教师职前培养PGCE课程的基本情况入手,对英国科学教师PGCE课程的培养类型、开设现况、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并从中总结出该课程的特点,整体呈现了英国科学教师职前培养PGCE课程的全貌,对中国科学教师培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鹿伟 《现代企业教育》2011,(24):231-232
英国公学是英国教育制度中特殊的中等教育模式,它以培养绅士为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体能的训练、性格的养成和学术的培养。纵观英国公学,它具有独立性、封闭性、严酷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英国公学的办学模式对我国的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国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师资培养分为职前教师培养、在职教师培训和高级学位研修三个阶段;。英国实施教师教育的机构有大学教育学院(系)、高等教育学院和艺术中心(艺术学院);英国师范教育实施的是两类不同的培养模式,即“4+0”模式和“3+1”模式。学习和借鉴英国师范教育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应尽快制定教师教育的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高度重视中小学在师范生培养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英国人在飞机、火车、地铁、巴士等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上手不释卷的身影比比皆是,在英国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那么,你是不是很想知道英国人是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在英国,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及兴趣都非常重视,家庭图书馆处处可见,分龄定制的绘本满足不同年龄段宝宝的需求,更是将阅读深入到衣食住行中……这些都是英国人培养小书虫计划的很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专业博士学位是上世纪90年代引入英国的,虽然只有短暂的发展历史,但近年已成为英国博士教育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形成了不同于哲学博士学位的鲜明培养特色。本文介绍了英国专业博士发展背景、发展成因及培养特色,并进一步指出其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对我国专业博士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面向工业需要的英国工程博士及其培养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英国开始设立工程博士学位。工程博士计划面向英国工业需要 ,兼取美国博士生教育重视课程学习和德国工程博士培养重视工程实践的长处 ,同时强调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相关能力的培养 ,独具特色。英国工程博士不仅在学位要求上与哲学博士各有侧重 ,而且在组织形式和培养模式上也是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7.
博士生培养模式对保障博士生教育质量、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自中世纪开始,英国便以“精英式”高等教育享誉全球。然而,英国现代意义上的博士生教育滞后于大多数欧美国家,精致的“学徒制”被当作博士生培养的主要模式。随着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内部诉求与外部问责,英国政府逐步意识到传统“学徒制”模式不再适用新时代博士生培养,开始积极探索新型博士生培养模式。目前,英国政府、大学、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形成博士生培养共同体。一方面,英国依托完备的政策制度、成熟的组织体系与充足的资金保障,搭建起稳固坚实的博士生育人“场”;另一方面,英国通过贯通型协同培养、高精度课程整合、导师共享型指导与交往参与式活动,营造了动态灵活的博士生培养“景”。可以说,英国初步构建了助力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场景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工程博士教育作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最高层次,以培养高端科技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英国工程博士计划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工程博士的培养,为英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工程师人才。研究发现,“围绕项目构建多主体协同的推进机制”“通过项目的开展培养工程博士”及“质量保障贯穿项目开展全过程”是实现英国工程博士计划有效推进的关键所在。借鉴英国工程博士计划的实践经验,从“构建多主体协同的顶层制度设计”“以项目开展实现工程博士培养”和“以社会标准作为工程博士培养质量的评价依据”三个方面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英国课程型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学术发展和职业取向并重的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高效率、低成本培养高层次人才。分析了英国课程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类型、学科分布、发展规模,重点探讨英国社会科学课程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选取牛津大学课程型硕士学位项目深入剖析其研究生培养实施的过程及特征。结合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对设置较短学制的专业硕士学位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英国培养普通师资具有特教技能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目前英国在加强教师职业化的师资培养的改革中,特别强调培养普通教师具有特殊教育技能,并把它作为教师职业化的重要标志,以适应英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新需要。这对我国利用现有普通师资培养资源,结合中国实际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具有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索磊  暴侠 《教书育人》2008,(2):79-81
英国初等教育师资职前培养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当前,英国初等教育师资职前培养具有培养渠道多元化、规格高、实践环节时间长、重视大学与小学建立伙伴关系等特点。借鉴这些特点对于完善我国初等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汤霓、张蔚然、罗伯·史密斯及石伟平在《比较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中撰文,详细阐述了英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变革历程及趋势,并从专业标准、资格认证以及课程设置三方面介绍了英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从而归纳出英国职教师资培养的主要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英国政府对职教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博士是支撑社会科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基础。英国向来重视社会科学的发展,注重培养相当规模的高素质社会科学人才。英国社会科学博士生具有充足的发展空间与可观的人才储备,核心能力尚佳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招录、指导、发展、支持等环节,英国社会科学博士生培养存在入学机会扩大与部分群体参与不足、导师教育理念固化与就业需求变化不符、心理压力增大与学校人文关怀不足、获得学位时间延长与资助年限不够的矛盾。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从愿景、环境、能力与保障层层递进,搭建以愿景目标为引领,以环境构建为基础,以能力锻造为核心,以系统支持为保障的社会科学博士生培养改革框架。以英国社会科学博士生培养改革经验为鉴,我国社会科学博士生培养应不断提升其质量,灵活调整其资助方式,并全面舒解其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寻找一种可能:英国修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研究生教育向来以尊重历史传统,导师关注学生的学术成长、注重质量甚于数量享誉全球.而英国修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学制短、综合性强、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的教育制度.探析此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以了解英国硕士研究生的一个鲜明特色,寻找到高等教育的一种解释与可能,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多样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早点儿独立,可独立是需要从小培养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独立性培养上,英国妈妈用了哪些出其不意的方法。到底什么是独立?简而言之,独立就是自己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有主见,有思想。英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早期教育的国家,英国的父母们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趁早,千万不能够等到孩子长大了再说,0~5岁是奠定人生一切的基础,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对英国高校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并从学术道德规范、研究方法的课程设置、学术写作技能的训练、学术讲座的组织以及学术研讨的支持等方面的管理和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研究表明,英国高校已经形成成熟的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机制,成为英国研究生教育标准严、效率高、质量好的重要保证。在国际化语境下,对于我国研究国际化教育具有极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英国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呈现多元化特征。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官方统计数据表明,英国教师教育课程总体格局已基本稳定,传统教师教育课程仍居主体地位,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已成为英国师资培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英国的高等教育以其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教学质量闻名于世,它为英国乃至全世界培养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对英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将从英国高等学校的类型、入学条件以及学位制度几个方面介绍一下英国高等教育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9.
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利用现代网络远程资源对已经获得各种专业学士学位的大学毕业生或在职教师实施研究生学位证书教师教育课程,即PGCE(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这种开放式的师资培养体系,成为英国中小学师资培养的最主要形式。其成功的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代表了英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也为我国健全中小学教师教育培养制度、建立开放式教师培养体系、发展教师专业化、吸引和培训其他专业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雪梅 《考试周刊》2015,(13):16-17
本文从招生对象、课程设置、实习环节等方面把英国PGCE教师培养模式与中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对比,认为英国PGCE模式在招生对象广、课程设置活、实习环节重等方面值得我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