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陶行知教育思想立足现代,虽诞生于后现代之前,却是对后现代主义教育的改良和矫正,集部分现代与后现代内容于一体,包容且超越了一些现代与后现代之争,从某种角度说可以视为一种后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文中从宏观微观角度把握和认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教育的关联和差异,以期对当下的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儒家教育思想的后现代意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社会不可逆转地进入后现代时代,用后现代的观点审视儒家教育思想是社会和教育发展所需。儒家教育思想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后现代的反思批判性与儒家教育思想的反思批判性特征,后现代的反中心主义与儒家和谐仁爱教育思想的人文关怀,后现代的反基础主义与儒家教育思想的不确定性等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与比较教育研究——评柯温的后现代比较教育理论朱旭东比较教育研究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之间构成一种显现的关系似乎产生于本世纪九十年代,换句话说,把“后现代”思维模式纳入到比较教育研究中与“后现代理论”的产生出现了一定的时间差①。尚且不论比较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后现代课程观是一种多元的课程观,它力图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观来摆脱现代主义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在对课程本质、教师角色、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方面有着独特的认识。后现代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也不能盲目进行引用。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与文化思潮,对以往的教育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颠覆和解构,但却没有建构起相对系统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虽然诞生于后现代之前,但包含着一些后现代主义思想因素,避免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某些局限与不足。因此,在当下语境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后现代主义的部分契合与背离,对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哲学思维运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导致了西方教育思想的后现代主义转向。转向之后的后现代主义教育重新审视教育中的理性,重新思考教育中的同一性与主体性问题,为教育理论研究起到一种刺激作用,是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模式,是教育研究方法的诱发剂和生长点;但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过分强调不同性、多元性、边缘性,大肆渲染西方文化的危机,又使人忽视了教育共同性的东西。因此,认真吸取西方后现代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们变革高等教育观念,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教育学者开始借助后现代主义的有关思想来审视教育,在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了后现代的教育观。后现代教育理念并非全盘否定现代教育,而是在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学理论家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所提到的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三个阶段——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下的文化包罗万象,宗教、意识形态等为主的中心力量被消解,表现出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碎片化、无深度的概念。基于后现代文化理论,分析了后现代文化语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与挑战,结合后现代教育学、课程观、叙事话语理论,开拓、探索思想政治课堂叙事与话语体系的创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与幼儿科学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后现代”本是哲学家乐于谈论的话题,近年来逐渐形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成为我们反思传统教育的思想武器。我们开展“后现代主义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汲取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营养,对当前的幼儿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反思,并试图在“后现代”的意义上重新理解科学和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的成人教育观是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后现代主叉者对"成人""教育"的观点,阐述了测不准、混沌、复杂、不确定等后现代观念的关键词对成人教育转向的影响,进而论述了后现代视阈下的成人教育图景.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比较教育研究范式朝多样化态势的移转,使得文化历史主义传统明显式微。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历史的比较研究在新的背景与内涵上正逐渐勃兴。在对文化历史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发展历程考察后发现。文化历史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经历了从强调文化历史的统一性到差异性、从注重文化历史的背景作用到研究主角的转变的过程。文化历史研究始终在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史上居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The article pertains to how one might employ postmodern assumptions in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higher education. The text first critiques the idea of modernism by way of a discussion about postmodernism. The author then analyzes the implications of postmodernism for comparativ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doing so, the author outlines five tenets of postmodernism that revolve around alternative ways of thinking about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The premise of the text is that postmodernism offers a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from modernism about the twin ideas of knowledge and identity. The author concludes by offering suggestions about how postmodernism might reorient the work of comparativ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ccordingly, the goal of the text is to delineate competing conceptions of reality with regard to knowledge production, identity, and the role of the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现代教育和后现代教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由于现代教育观对人性幽暗的判断的先天不足,造成了现代教育对人的创造性的极大遮蔽。而后现代思想积极张扬人的个性,解放人的主体性,是对人的又一次思想启蒙:人是创造性的存在、人是精神的成长、人是开放的无限、人是独特的个体、教育成就创造性的人。后现代教育释放了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成人、教育在后现代视阈下有全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后现代对成人教育的理论界说,但此新理念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后现代成人教育理念有其自身的理论发展源流,并在此基础上,有其自身独特的成人教育的教育图景。后现代成人教育理念、图景对我们发展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后现代视野下的学校德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末最具影响的哲学化思潮,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教育领域,为现代学校德育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章从后现代视角出发来审视学校德育,分析了后现代思潮对现代学校德育的冲击与改造,进而提出了当前学校德育改革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6.
“平等与对话”——后现代主义师生观解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后现代思潮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教育理论的构建和教育实践的运行,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师生关系问题历来是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后现代主义的师生观强调“平等与对话”,认为对话型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和创造。它充满着生命活力,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培育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自我实现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e author addresses the problems of conducting compar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 if one adopts a viewpoint of postmodern relativism. While acknowledging the value of postmodernist thought in opening up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he finds that postmodernism raises difficulties when one attempts to deal with the difference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cultures. He rejects the extremes of both relativism and universalism and argues that comparative studies should be based on a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相似文献   

18.
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教育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教育应包括“解构”与“建设”两种不同的气质;后现代教育对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内容的片面撷取,致使后现代教育走入了无法回头的因境当中;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指导的后现代教育,以一种辩证否定的态度来对待“解构”,把“建设”看成是“解构”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目标追求,从而使后现代教育的实践性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文化正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变革。然而,其叙述的模糊与观点的驳杂妨碍了其对道德教育研究的思想渗透力。只有透过其纷乱的理论,把握其清晰的理路与思想精髓,方能使其有利于道德教育研究的革新。反对整体化、注重差异性,摒弃单一性、强调多样性,消解逻辑分析、凸显话语分析,祛除抽象主体观、倡导自我与他者共契的道德主体观,是后现代文化之于道德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中的非道德主义思潮,极容易侵袭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终极价值诉求,最终致使教育成为某种精于算计和谋取利益的工具。从海德格尔“构境论”的视角解读教育中存在的这种后现代犬儒主义现象,可以深人地把握到:教育是在周围世界、公共世界和自我世界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异变,正是通过教育自身与环境的“循环建构”,酿成了教育中对道德由怀疑嘲弄到麻木不仁等诸多后现代犬儒主义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