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病死畜禽属于农业废弃物,简易处理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前提,资源化利用则是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根本。国外立法实践表明,柔性专门法律预设是实现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的基础,而在中国现有法律体系中尚属缺位,学界对该领域整体、系统、深入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回顾中国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相关立法进程及政策演进,相继经历了以环境污染防治为主的"末端治理"阶段(1995年之前)、以废弃物治理责任延伸至生产者为主的"无害治理"阶段(1996—2015年)、以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为主的"循环治理"阶段(2016年以来)。考察当前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相关法律,存在立法目标有偏离、规则体系不完备(主体不明确、客体不清晰、关系不确定、责任难落实)及保障制度有缺失等诸多问题。适应养殖业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发展要求,采取过渡性立法策略,在上位法修改中增加相应条款,适时制定部委专门规章,以明确立法目标、构建规则体系、完善保障制度是扭转当前现状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2.
姜海  雷昊  白璐  吴昊  赵海燕 《资源科学》2015,37(12):2430-2440
不同地区应根据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污染治理能力、水环境状况与治理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管理模式。依据系统构成要素及关系,本文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模式总结为养殖企业主导型、有机肥企业主导型、种植企业主导型、政府(公益性处理中心)主导型四类。综合应用聚类分析与SWOT分析方法,将江苏省太湖地区22个县(市、区)划分为三类管理模式地区:养殖企业-有机肥企业主导型模式混合推广区,占太湖地区总土地面积43%;有机肥企业主导型模式重点推广区,占土地总面积20%;种植企业主导模式重点推广区,占土地总面积37%。政府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应同时扮演废弃物处理排放监督者、资源化利用组织者与服务购买者等“多重角色”,将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利益主体组织起来,重新构建种植业-养殖业关系,切实提高养殖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赖晓瑾  唐一丁  祝树金 《资源科学》2022,44(8):1630-1644
随着经济全球化概念越来越深刻地体现在国际分工专业化和经济增长模式中,全球价值链(GVC)的深化将如何影响环境这一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思考。本文立足于GVC的视角,利用1995—2018年6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依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体系,探究了参与GVC对于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影响,分析各国参与GVC是否会影响EKC的“拐点”。研究结论表明:①GVC参与度的提高将显著延后EKC“拐点”的到来,这一“延后”主要源于后向GVC分工的驱动,而前向GVC分工的提升将有助于EKC“拐点”的提前。②参与GVC对EKC“拐点”的影响存在国家异质性,环境规制严格的国家参与GVC将助其更早迎来“拐点”,实现经济发展意义上的碳达峰;而规制宽松的国家参与GVC则可能沦为“污染天堂”。③GVC参与度对EKC“拐点”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其中技术密集型行业前向GVC参与度的提升将有效推动EKC“拐点”提前到来。④GVC参与度与CO2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本文的发现丰富了全球价值链在经济和环境效应方面的实证应用,为协调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约束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黑色旅游地承载着苦难的记忆,不同旅游者可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心理和行为。本文通过调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参观者,试图以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为变量对黑色旅游者进行细分,以有针对性地强化黑色旅游在记忆传承和增强国家认同方面的作用。聚类分析得到行为意愿迥异的三类黑色旅游者:态度忠诚型、低重游低推荐型、态度和行为忠诚型。为进一步识别三类黑色旅游者在旅游限制和动机上的差异,结合网络文本分析构建了黑色旅游限制和动机量表,因子分析提取出7个限制因子:“伤痛记忆”、“恐惧和压抑”、“禁忌和文化观”、“缺乏兴趣”、“人际限制”、“时间/距离/信息”和“竞争旅游地”;3个动机因子:“责任与教育”、“社会因素”和“好奇和思考生死”。方差分析显示:旅游动机越强,旅游限制越弱,参观者选择重游和推荐意愿越强,反之亦然。研究发现为黑色旅游目的地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下,科学合理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三线”)对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效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市景观格局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对“三线”内涵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线”协同划定的分析框架和协调策略,选取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为案例区,通过构建“生态-耕作-建设”三种利益导向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分析了不同目标导向下各类土地利用适宜性程度,综合各适宜性评价结果识别土地利用冲突区,基于生态优先、集中紧凑、邻域和谐和空间识别的原则,对各类冲突区进行耦合协调,以期为“三线”划定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金坛区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主要包括西部的茅山片区、北部的天荒湖湿地以及钱资湖、长荡湖等区域,总面积260.63km2;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茅山片区及低山丘陵的东侧,中部冲积湖积圩田平原和东部的高亢平原,总面积303.57km2;城市开发边界圈定了中心城区可扩张的最大范围,总面积69.43km2。  相似文献   

6.
赵爱栋  许实  曾薇  马贤磊  饶芳萍 《资源科学》2016,38(10):1883-1892
学术界对难以稳定利用的耕地后续利用可能的影响及如何优化利用尚不完全清晰。本文从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生态影响三维度构建了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影响量化评价体系,并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评估了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影响。评估结果显示,景泰县不稳定耕地如果退耕会造成地区粮食总产量下降1.29%,农民纯收入下降10.22%,但是继续维持耕种则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在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生态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景泰县不稳定耕地后续优化利用建议。在个案经验基础上,区分不稳定耕地不同利用状况,提出了“维持耕种用途”、“工程改造”和“逐步退耕”三种后续处置方式,归纳出一套适用于县级尺度的不稳定耕地后续优化利用分析框架,可为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管理等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艳  赵振斌 《资源科学》2016,38(7):1287-1296
文章以郎木寺为调研区域,采用相片引导的半结构化访谈方式获取调查数据。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0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依据特征将地方划分为11种类目,并构建8大类及39小类地方意义类目。研究结果显示:自然景点、佛教寺院、丧葬地点、清真寺、食宿地点和村子家乡是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地方;“地方特色”、“精神性”、“群体联系”及“情感与体验”构成了受访者地方意义的主体;不同人群对郎木寺地方意义的表征各有侧重,显示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当地居民(藏族与回族)依靠宗教和社区生活形成地方感,而外来者(游客与经营者)则主要依靠原生态文化和生计形成地方感;以游客为代表的外来者和以藏族居民为代表的当地居民对地方意义的表征存在竞争关系,这种地方意义的竞争反映了不同人群关于地方权力的博弈,成为郎木寺地方身份变化的动力,也为认识当地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复杂社会现象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丽  吕晓  张安录  牛善栋 《资源科学》2022,44(6):1168-1180
可持续集约利用是实现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有效方式,其水平高低与农户要素配置有关,而地权强度是影响农户配置行为的重要变量,农地确权的按期完成也为检验其制度绩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生自然实验。本文基于2017年山东省三县(区)农户实地调查,构建“耕地利用的可持续集约化(SICL)概念内涵—SICL水平测算—SICL确权响应及其响应机理”的分析框架,探讨SICL的概念内涵,测算农户层面的SICL水平,理论剖析并实证检验了农地确权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了耕地的可持续集约利用水平。研究发现:①SICL包括经营集约化、产出高效化、资源节约化、生态环境不退化4个维度,可从“投入-产出”范畴衡量。②样本农户SICL水平集中于“低度可持续集约利用”区间,五莲组农户SICL水平相对不可持续,而东平组和垦利组状况相对较好。③耕地利用对农地确权的响应表现为可持续集约化的效率改善或耗散,这与农户是否具备与农地确权后相适配的生产要素重配置能力有关。并且,农户家庭距县城越远,确权后耕地利用的非可持续集约化效果越强。随着农户粮食种植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农地确权后抑制农户SICL的政策效果会得到缓解。基于此,可从设计SICL评估框架、提高确权后农户的要素配置能力、实施地区差别化政策等入手缓解农地确权对SICL的制度抑制,促进耕地利用的可持续集约化转型。  相似文献   

9.
王丽丽  马晓龙 《资源科学》2016,38(9):1653-1662
地质旅游资源是旅游吸引物的重要依托载体,其价值演化研究对于地质公园的发展具有导向意义,同时构成了制定符合特定时期地质旅游资源综合价值充分释放的政策依据。基于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历年规划文本,通过高频特征词提取,以特征向量中心性和中介度中心性为指标,对其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构成大致以2012年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即保护与开发兼顾时期和综合开发时期。第一阶段地质公园的特征较为明显,“地貌、公园、保护”三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保护、自然、公园、景观、旅游、景区”处于主导地位,“公园、保护”拥有最高的影响力度。第二阶段以旅游为主题,“旅游、景区、项目、规划”出现的频率最高,“旅游、景区、发展、规划、建设、服务”处于主导地位,“旅游”的影响力度最大。导致这种演化的直接原因在于经济利益驱动,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下政府对地质旅游资源价值的定位是决定其价值取向,从而导致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的根本原因。研究认为,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决定了地质旅游的发展路径,是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内旅游产业的实践应用,而这种特征正是人地关系相互影响的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10.
孙叶飞  周敏 《资源科学》2016,38(10):1846-1860
研究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CO2排放的影响效应,对于促进CO2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4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独立效应和联动效应双重视角,在对城镇化“质量效应”与“扩张效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由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结构红利”而产生的“经济服务化”趋势,实证分析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CO2排放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①独立效应视角下,中国城镇化尚处于发展阶段,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带来基础设施的扩建,最终导致城镇化的“扩张效应”占主导地位,“质量效应”的CO2减排作用尚不明显,因此城镇化与CO2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所带来的“结构红利”促使经济发展表现出服务化特征,以及产生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替代效应都有利于CO2减排,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与CO2排放存在负相关关系;②联动效应视角下,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了城镇吸纳能力与现代城镇化水平,促进了城镇化“质量效应”的发挥,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带来的这种“结构红利”有助于弱化城镇化“扩张效应”所带来的高CO2排放现象,但是弱化功能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计小青  曹啸 《科研管理》2007,28(3):114-122
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水平是决定股票市场发展的关键变量。本文以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具有一定规模的13个转轨国家的股票市场作为比较基准,从"书面的法律"与"法律的实施"两个维度考察了中国投资者的法律保护状况,结果发现,二者对投资者提供的保护都是非常有限的,我国证券市场发生的股票诉讼就是这一结论的生动注解。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提高我国法律体系投资者保护功能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原因,中科院法律主体性质从《中国科学院暂行组织章程(草案)》开始就存在着模糊的倾向。现有法律主体性质的制度性确认,缺失基础性的法律内涵,使得中科院法律主体性质稳定性和权威性不足,从而难以满足中科院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客观需求。因此,从应然和实然的角度,建议尽快通过专门性立法确认法律主体性质,设立专门性国立科研机构法人主体,以及明确行政管理授权等方面重构中科院法律主体性质。  相似文献   

13.
起源于德国的信赖保护原则,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其他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承认,从而使得信赖保护原则成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的行政法治中有重要价值,是我国构建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之必需。尽管信赖保护原则之理念逐步获得共识,但规范相对薄弱。理念与规范之间的差距与博弈亦非常明显。随着司法实践和行政法治的推进,理论需要进行深度探索,规范内容也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廉睿  孙蕾 《情报杂志》2021,(1):79-83,61
[目的/意义]在情报法治体系建设中,存在着“软硬兼备”的特殊现象,所谓“软”,即“软法性条款”;所谓“硬”,即“硬法性条款”。由于“软法性条款”(“半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具有效力上的互补性,因此,以“软法性条款”为切入视角,有利于透析《情报法》的内在构成要素,并为未来语境下的情报法治建设提供建议。[方法/过程]运用“连接词”分析和语义分析,可以识别出《情报法》中的“软法性条款”“半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结果/结论]“软法性条款”和“半软法性条款”广泛分布于《情报法》中,且占比分别为84.4%和3.1%。在立法层面,应拓展“软法性条款”与“硬法性条款”的有机转化模式;在执法层面,应建立“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的双重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畜禽良种的选育与培育是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育种经验,对比国内外的育种模式,得出畜禽种业发展的运行机理是在客体要素约束下相关利益主体多目标行为决策整合的结果,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的困境,为提升我国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培育与发展育种主体、整合服务资源、优化育种模式和完善健全制度标准体系4个方面探寻出适合我国畜禽种业有效运行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6.
资源的循环特征与循环经济政策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沈镭 《资源科学》2005,27(1):32-38
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或"资源安全"问题,促使人们寻求资源集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本文旨从对资源循环特征的分析出发,探讨了资源循环利用与资源产品链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资源流动、资源循环利用与循环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指出了发达国家政府实现循环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作者认为资源之所以能够循环利用是由资源产品链特性所决定的,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表现为循环经济活动过程,并通过闭环的资源流动来实现,任何资源都不会成为废物无限期地积累在环境中,而总是处于特定的和永久的循环中,它们的存在形式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通过"3R"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经济理念是基于资源开发技术的创新,是资源利用方式的一种变革.资源循环利用在循环经济活动中具体体现为产业、区域和社会三个重要层面.作者还建议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体系,优惠的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经济政策,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并以实际行动加入到资源循环利用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7.
从政府介入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分析着手,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的政府角色,并探究政府角色的立法结构从典型的"目标导向"模式向新型"主体导向"模式重组的问题,最后就重塑政府角色提出修订相关法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控动力不足、污染防控长效运行机制缺失等问题,基于有限理性假设,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养殖户与地方政府间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得到不同情景下养殖户和地方政府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及主要影响因素,在模型求解的基础上,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分析不同参数变量情景下养殖户与地方政府决策行为的动态调整过程。研究得出:地方政府和养殖户在粪污防控策略执行过程中的动态演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粪污防控的引导力度、引导成本、奖惩力度和养殖户参与治理力度、成本、收益等因素的大小。基于此,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引导和宣传培训、建立高效奖惩机制、加快技术创新与服务支持,以期实现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控策略优化,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促进环境绩效向经济绩效的良性转换,实现双重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9.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推动我国畜牧种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畜禽遗传资源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生物资源之一,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化畜禽遗传资源不但要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和多样化的畜产品,同时也为促进地方农民增收、资源持续利用、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作出贡献。文章阐述了我国当前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理论依据、技术方法,以及现状与发展趋势,并针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进而为推动我国建设畜牧"种业强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畜禽养殖污染负荷与资源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飞  董锁成 《资源科学》2011,33(11):2204-2211
步入21世纪以来,农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正逐渐成为我国最为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西部地区的畜禽养殖污染尤为严重。在此首先对西部地区畜禽养殖粪、尿及其氮、磷污染物和畜禽粪污土地承载负荷进行估算,发现各个地区的畜禽养殖粪污排放量均较大且有不断增长的态势,平均农用地畜禽粪便承载负荷已高达16.4t/hm2。其次,对畜禽养殖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畜禽养殖氮、磷污染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曲线转折点应该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2.5)万元队。除内蒙古外,西部地区其他省市基本处于倒U形EKC左侧,畜禽养殖污染形势非常严峻。今后西部地区应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生态型循环农业。大力发展沼气工程无疑是畜禽养殖粪尿资源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