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创新能力结构视角,本文从组织-技术维度解构中国企业的跨界搜寻行为,并分析其对组织双元能力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现实情境下,中国企业跨界搜寻行为包括组织维度的科技驱动型、市场驱动型跨界搜寻,与技术维度的共性技术导向、产品技术导向跨界搜寻;不同维度搜寻行为对组织双元能力产生差异化影响,科技驱动型、共性技术导向跨界搜寻对探索能力存在正向影响,而市场驱动型、共性技术和产品技术导向跨界搜寻对开发能力呈正向促进作用;突破了March(1991)对双元性的理论预设,发现双元能力之间并非绝对排斥或不可协调,组织探索能力对开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拓展了组织搜寻理论的研究视角与维度内涵,丰富了组织双元性领域的实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员工工作重塑行为近年来已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工作重塑能够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但工作重塑并不是“灵丹妙药”,只有在一定情境中才能转化为组织绩效.本研究基于权变视角,运用个体-环境匹配模型在员工个人情境、群体情境和组织情境三方面对员工工作重塑成功转化为组织绩效的情境展开研究,并提炼出促进焦点、悖论式领导和工作自主性3个关键情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促进焦点、悖论式领导和工作自主性有利于工作重塑向组织绩效的转化;另外,个体内部情境和外部情境的组合情境,即促进焦点和悖论式领导的组合情境、促进焦点和工作自主性的组合情境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起到正向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工作重塑成功转化为组织绩效的情境机理,为管理者有效管理和利用员工工作重塑提升组织绩效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VUCA的竞争环境,创新成为组织生存发展的现实选择,而团队是组织正常运作的基本单元,团队创新是组织目标实现与竞争优势维系的重中之重,而跨界整合的移动互联时代,团队仅靠自身资源难以应对,因而如何获取外部资源、开发内部资源与整合内外资源成为团队创新的关键,而跨界行为是团队资源外部获取、内部开发与内外整合的可行选择,因而如何通过跨界行为提升团队创新已然成为业界实践与学界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旨在探究团队实施的整合共享型人力资源实践(IS-HRP)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基于312份团队领导样本纵向追踪的实证研究发现:(1)IS-HRP与团队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2)团队跨界行为在IS-HRP与团队创新绩效影响间有中介作用;(3)包容型领导正向调节IS-HRP与团队创新绩效间关系以及团队跨界行为与团队创新绩效间关系;(4)包容型领导调节IS-HRP通过跨界行为对团队创新绩效的间接作用,包容型领导水平越高,其间接作用越强。从而为团队创新绩效提升的管理实践、领导风格与团队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转型发展以及不断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跨界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一种积极行为,跨界行为对员工创造力以及企业创新绩效都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跨界行为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并在国内外展开了实证研究。本文对跨界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首先梳理了跨界行为的相关内涵以及结构测量;其次,厘清跨界行为的前置因素与作用结果;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众泰汽车企业研发人员为研究样本,采用工作要求-资源理论对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工作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要求对汽车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然而工作资源对汽车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研发人员通过工作重塑可以直接正向作用于创新行为,并对工作资源和创新行为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工作资源与工作重塑的交互影响显示,高工作重塑的员工,工作资源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尤为显著。研究结论:良好的工作资源环境能够激发研发人员工作重塑,促进研发人员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6.
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大增加了组织和个体所面临的环境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使得组织和个体的行为发生了诸多变化。然而,对于动态工作环境如何影响员工行为与结果的中介机制及边界条件的研究却依然较为匮乏。基于不确定性减少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并遵从"环境—行为—绩效"的研究范式,构建了以任务重塑为中介变量、调节焦点为调节变量的带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两阶段问卷调查并利用MPlus对最终获取的32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动态工作环境如何通过促进员工开展任务重塑进而影响任务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动态工作环境能够正向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而任务重塑在两者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此外,促进型调节焦点正向调节动态工作环境与任务重塑之间的正向关系以及动态工作环境通过任务重塑与任务绩效的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余义勇  杨忠  李嘉 《科学学研究》2020,38(3):515-524
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创造力成分理论,探讨了领导跨界行为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78个团队、323名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团队领导—成员配对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团队领导跨界行为对团队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2)基于团队创造力成分理论,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团队吸收能力和团队创造力过程沉浸在领导跨界行为和团队创造力之间起调节作用。总之,本研究不仅揭示了领导跨界行为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将跨界行为的关注点聚焦于更具优势的团队领导角色,而且检验了领导跨界行为与团队创造力作用关系的边界条件,为企业管理者践行领导跨界行为、有效推动团队创造力提升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工作重塑是员工主动实施的职业行为,有助于员工平衡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首先阐述了工作重塑概念并依据概念梳理了工作重塑的量表和类型。其次,从工作重塑的起源出发,探究了影响工作重塑实施行为的个体特征变量和情境变量。再次,重点回顾了工作重塑行为的结果变量及其影响机制。最后指出,现阶段对于工作重塑的研究主要从工作资源和要求理论出发,鲜有涉及动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阐述,并且工作重塑的影响研究多集中于个体层面,较少的文章研究工作重塑的跨层次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系"是中国人行为解读的一个关键词语,是影响现代企业组织运作的重要变量.关系对企业组织的影响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在现有关系研究中其作用路径是个黑箱子.研究表明组织公民行为是"工作满足—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较明确的中介变项.基于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借鉴现有企业员工关系、组织公民行为量表,探讨其与组织公民行为的联系,得出关系与组织公民行为正相关,但两个变量各维度之间的联系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跨界创新成为数字化下技术创新重要方式,本文以470组上市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揭示不同跨界特征情境下差异化的企业跨界技术创新行为作用逻辑。首先,基于介入方式与专注点,采用NCA方法,确定跨界技术创新必要行为——合法性建设、知识开发、市场挖掘与关系构建,提升论证过程科学性。其次,利用熵权法、NK模型及案例分析方法,确定不同跨界广度与深度情境下的主导行为与行为作用秩序,提升作用逻辑研究的系统性。再次,对比分析不同跨界情境整体逻辑与子逻辑调整内容,凸显跨界技术创新行为逻辑差异性与独特性;最后,揭示跨界情境异变下均衡、非均衡等路径转化逻辑,提升研究结果的动态适应性,以为数字化背景下制造企业跨界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组织韧性是指企业在动荡变化中生存、适应和成长的能力。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综述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较缺乏量化分析。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组织韧性研究的242篇文献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和Gephi软件,梳理了组织韧性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过程,展现了组织韧性研究领域的基本现状,厘清组织韧性研究的演化脉络。结果显示:(1)学者们从能力视角、过程视角及结果视角解读组织韧性的内涵。(2)组织韧性已成为管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逐渐形成三大研究热点:组织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组织韧性的指标及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组织韧性的提升路径研究。(3)组织韧性的研究自2011年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引领了组织韧性研究的风向。最后,探讨了组织韧性研究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组织韧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前,许多企业通过组织变革应对时代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组织变革与员工前摄行为之间的关系,从个体具备的内在资源和组织情境的外在资源两个层面入手,分析工作重塑在组织变革与员工前摄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并探讨领导政治能力在组织变革与工作重塑及员工前摄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企业微观调研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Bootstrap分析,结果发现组织变革正向影响员工前摄行为;工作重塑在二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领导政治能力正向调节组织变革对工作重塑和员工前摄行为的积极影响。通过对组织变革影响个体行为的机制展开探讨,打开了组织变革影响员工前摄行为的“黑箱”,以期为企业激发员工前摄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跃 《科技与管理》2021,23(4):99-108
以自我决定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工作重塑对高科技企业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通过收集176名高科技企业员工的数据,对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重塑和增加挑战性工作要求维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投入和员工创新行为,工作投入和奉献维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工作投入在工作重塑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有显著部分中介作用.因此,管理者在实践中应注重增加挑战性工作要求,多为员工创造机会并鼓励主动的工作重塑行为,同时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投入,最终激发员工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往学者对跨界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鲜有学者对TMT跨界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文中运用层次回归模型分析研究TMT跨界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从管理者角色理论的视角对TMT跨界行为进行创新性阐释,以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12个城市的同行业117个企业的高管团队作为调查样本,共回收617份问卷,运用层次回归模型对473份有效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聚合分析、固定模型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实证研究了TMT跨界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异质性知识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管理者角色理论的视角对TMT跨界三维度行为,即使节行为、协调行为、侦测行为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MT跨界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模型引入异质性知识变量后,TMT跨界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有明显提高,模型对比结果表明异质性知识在其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使节行为对协调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协调行为对侦测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侦测行为对使节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冠疫情”是VUCA时代的典型事件,组织韧性越来越成为组织危机响应和调整应变的重要能力。随着疫情事件在强度和时空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平台型组织在这种危机情境下具备较好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表现出较非平台型组织更为突出的组织韧性。本文基于组织韧性理论和事件系统理论,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阐明平台型组织特征对其适应韧性和调整韧性的激活,并进一步探究“新冠疫情”事件属性(强度属性、时间属性、空间属性)的调节作用。本文提供了平台型组织“特征——韧性激活”的研究路径,丰富了组织韧性的相关研究;并且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拓展了背景事件“情境化”的研究视角,深化了情境属性的研究;进而对突发事件下组织韧性激活的危机管理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吴砚  赵景峰 《预测》2023,(4):66-72
工匠精神在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以参与工程建设的401名一线员工为调研对象,实证检验了工匠精神对工作奉献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工匠精神对工作奉献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匠精神对组织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韧性在工匠精神与工作奉献关系间起中介作用;职业成长机会和组织容错氛围正向调节了工匠精神与工作奉献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揭示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理想信念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发现了工匠精神促进员工工作奉献的作用路径,为工匠精神与组织韧性的协同培育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资源、服务、管理3个方面对图书馆跨界合作实践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图书馆跨界合作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统筹规划、社会参与、重塑思维、结合创意、绩效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图书馆跨界合作服务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创新视角的组织公民行为及其相关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公民行为被认为是组织有效运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与之相近或相似的概念,例如角色外行为、组织自发性以及关系绩效等.这些概念的出现一度使得该领域的众多研究者产生混乱和疑惑.本文将在总结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上述概念的来源、涵义以及相关实证研究进行比较和辨析,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创新视角下提出未来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运用资源依赖理论,构建研发人员跨界行为、知识重构影响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运用259份有效问卷通过层次回归、bootstrap等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研发人员跨界行为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证明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发人员跨界行为能够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探索式创新;研发人员跨界行为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主要通过知识重构介导;环境动荡性增强了研发人员跨界行为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9,(11):80-84
基于优势互补理论,探究授权型领导和主动性人格通过工作重塑对员工创新服务行为的交互效应。通过两阶段的问卷调研,321份数据显示授权型领导直接和通过工作重塑间接影响创新服务行为。同时,主动性人格调节授权型领导对工作重塑和创新服务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