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非政府组织外部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钮菊生  张敏 《学会》2007,(7):12-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在经济和政治结构分化的基础上,开始了中国社会领域自治化的进程,其主要标志就是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非政府组织能否有效管理政府让渡的社会公共事务,一方面取决于非政府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与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如何对非政府组织进行有效的外部治理。我国非政府组织外部治理的主体是政府,对非政府组织进行有效的外部治理,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媒体制定各自层面的制度规范,为非政府组织的外部治理提供法律依据,使非政府组织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促使非政府组织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既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非政府组织是社区治理多元化主体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精神倡导、社区服务供给、社会力量整合中处于角色缺位状态。缺位原因包括:社区居民缺乏对非政府组织足够正确认识,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同时并存,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格局还未真正实现。非政府组织应利用专业优势,搭建好社区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借鉴筹款模式,当好社区与社会的纽带;发挥"草根"特色,做好社区与居民的粘合剂。  相似文献   

3.
胡洁虹 《大众科技》2013,(6):295-297
日前,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了社会及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科学应对公共危机被提上公共部门管理日程。随着公共危机的频发,全球社团革命兴起,如今的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日益多元化,作为社会治理的得力助手,非政府组织也应列入危机治理的队伍中来。文章对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改善的对策建议,为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非政府纽织的发展,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组织机制、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非政府组织已逐渐成为了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力量,在危机治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秦昊扬 《学会》2008,(10):24-28
我国非政府组织监督机制由于其组织属性的特殊性而具有中国特色。在"双重管理体制"的影响下,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政府必须积极作为,同时社会监督和非政府组织自律亦不可少,政府、社会力量和非政府组织自身都能在监督中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裴乐 《未来与发展》2011,34(9):88-92
辽宁省非政府组织数量众多,发挥着重要的服务社会和参与治理的作用。为了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加强对辽宁省非政府组织的分类研究和管理。具体可以采用形成途径、身份的合法性、活动的载体、媒介和外在形式、宗旨和服务对象、业务领域等标准,辨析辽宁省非政府组织的种类与形态。据此,结合社会发展和行政改革的走向,从成长速度和存在形态、社会功能和覆盖领域、自身建设和治理能力等方面对辽宁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王宁 《中国科技纵横》2009,(12):261-261
非政府体育组织是社会管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我国非政府体育组织在最近一些年发展迅速,在社会上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非政府体育组织的现状,并阐述了其在沟通协调、满足群众需要、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会》2015,(1)
<正>社会组织是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和执政党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自愿参与、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互益活动为主旨依法建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在国际上,一般把这种意义上的社会组织称作"非政府组织",由于其不具有营利性,也称作"非营利性组织"。传统社会强调管理,并且是政府的一元化管理,现代社会强调社会治理,并且是多元治理。现代社会的社会治理格局,必须要有新的角色与政府分担治理职责,社会组织就是一个新的角色,它是除政府以外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9.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是弥补政府治理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优势分析,探讨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何晔  王绽蕾 《学会》2007,(12):25-28
非政府组织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有效供给公共物品,弥补西部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的不足;提升社会活力,促进了社会的互动;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社会转型。西部地区非政府组织的生成和发展表现为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新的非政府组织大量出现以及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对西部地区的项目支持。推动西部地区非政府组织发展,必须做到:政府积极转变观念,扶植和引导非政府组织尤其是草根组织的发展;合理利用本土资源,充分挖掘其现代价值,促使其转型;非政府组织应明确自身使命,合理定位,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学会》2019,(9)
作为少数以宪法形式确认非政府组织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之一,菲律宾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为其国内非政府组织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沃土,使其具有了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诸多特点和路径。基于对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发展历史的回顾,可以对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若干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状与相关理论对其发展路径进行分析。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路径主要体现在与政府互动后的制度、资金、监管三个方面,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构建、非政府组织自律体系的构建两个要素分别作为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闫文虎 《学会》2010,(12):3-7
非政府组织具有专业性强、草根性明显、组织结构少而精干、对外联系广等特点,因而在灾害应急行动中具有反应速度快、救援质量高、社会资源广等优势。在外国灾害应急体制中,非政府组织在法律上有保障,机构中有地位,建设上有扶持,救灾中有动员。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建立起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动员体系,把非政府组织动员纳入国家有关应急法律法规,加强对专业性非政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引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吴胜  高海虹 《学会》2014,(1):33-37
在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政府是主要的供给主体,但面对多元化的治理趋势,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足,而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法律体制还不够健全,非政府组织的相关定位还不够明确,对政府部门过度依赖,缺乏自主性。因此,本文试图理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创造其良性发展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4.
李尔平 《学会》2012,(8):18-23
非政府组织是参与欧盟治理的力量之一。从20世纪末开始,欧盟文件多次强调要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并以开展公民对话、建立相应机构、给予资金支持作为落实非政府组织政策的主要工具。欧盟非政府组织政策具有注重开放性、透明度、久而未决合法性、缺乏连贯性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与欧洲社会一体化滞后的现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生命科学技术伦理治理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为人类带来进步和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伦理、社会和法律问题.由于生命伦理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且涉及社会不同的方面,因此,国际上越来越多采取治理的方式解决生命伦理问题.本论文阐明生命伦理治理机制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分析我国生命伦理研究与管理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我国生命科学技术伦理治理机制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6.
谭国志  王远少 《学会》2010,(4):16-22
扶贫事业的长期性与复杂性、政府扶贫的局限性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特性等多方面的原因,决定了非政府组织有必要参与我国农村的发展事业。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农村发展中扮演着资源筹集者、项目实施者、施加影响者、联系者、协助者、监督者、利益表达者、沟通者等社会角色。非政府组织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存在着组织结构混乱、人员分工不明确、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工作人员水平低等问题。在未来参与我国农村发展中,非政府组织需要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开展形式多样、积极有益的活动;此外,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7.
于雪  李伦 《科学学研究》2023,(4):577-585
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特征将诱发一系列风险,但这些风险往往难以预知和研判,因而可以在社会场景中部分地引入某些人工智能技术,并通过密切监测其社会影响而试验其可行性。这种将人工智能引入社会的过程可以被视为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作为社会实验的人工智能在防控风险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实施过程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伦理问题。这主要源于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考察“人—人工智能”的内在关系,因而对其伦理关切不仅重要而且必要。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社会实验解决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但同时,这种实验本身就存在着伦理争议,伦理的二阶性就导致了隐私、“脏手”、欺骗等现实伦理问题。基于此,应当建构面向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伦理框架,即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伦理,以研判和防控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潜在伦理风险。通过提出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伦理的治理策略,有助于探索科技伦理治理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8.
吴宗祥 《学会》2006,(8):15-19
多元化协同治理是当代成熟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入世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呈现出“自然经济区”等经济治理特征,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当前迫切需要大力推行“看不见的手:市场+看得见的手:政府+第三只手:以行业协会等为主的非政府组织(NGO)”的多元化协同治理模式,而引入、发展和完善以行业协会为主的非政府组织乃是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体制创新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郑颖芳 《学会》2009,(12):15-19
现代社会的公共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已无法单纯依靠个体或政府加以应对,非政府组织力量的参与成为一种趋势。然而以往针对非政府组织应对公共危机的研究,多是基于国家整体的宏观语境来探讨其策略,本文则另辟蹊径,选择从社会行动的主体——公民这一微观视角来分析其信任结构的三个层面:微观、中观和宏观,以信任结构来阐述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行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何凤秋  和慧卿 《学会》2016,(12):21-23
正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实质即为"选、育、用、留"四个字。在如何吸引、选用、培育、用好、留住人才的决策中,薪酬管理是最为核心、最受关注、最为根本的激励方式。社会组织虽然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志愿性等特征,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从业人员的薪酬管理,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也要符合其发展需求。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治理创新必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进而推动社会组织为整个社会提供更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