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14年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和教育改革的先驱郭秉文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哲学博士学位(教育学)100周年,10月下旬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为之举办了专题国际研讨会,纪念这位第一个在美国也是国际上知名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教育学)的中国人。郭秉文1914年的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实际开启了中国由借鉴和模仿日本教育学转为引入与建立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并结合本国实际开展教育学研究的进程,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学的开端。从某种意义上说,郭秉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教育学),意味着中国教育学人正式进入国际教育学界一试身手,试图对人类有所贡献。为了纪念这位标志性的人物,本刊特设“郭秉文专题研究”,汇集在纽约国际会议上的精彩之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1914年,郭秉文以《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获哥大教育学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留学生。2014年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先驱、东南大学之父和上海财经大学创始人郭秉文先生从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100周年。1914年,郭秉文以《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获哥大教育学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留学生。2014年10月25日,由哥大教师学院、哥大东亚图书馆、纽约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共同主办的"郭秉文与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和中美  相似文献   

3.
陈学金博士撰写的《中国教育人类学简史》,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节点出版的中国第一部教育人类学学科史研究著作。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教育人类学从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的近百年间,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学科意识、研究主题、代表作品、学科制度和代表人物。该书对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简明清晰地凝练了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发展线索,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与宏观社会演进的复杂关系,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话语体系建构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百岁学者王承绪先生,循返本开新、明体达用之原则,承前启后、合作主编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比较教育》教材,交流中外,翻译西方教育名著;组织撰写《比较教育学史》、《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等里程碑式著作,率先开展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为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两大贡献: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建构基本的研究方法体系。王先生丰富的学术成就、深远的学术影响,根基于他鞠躬尽瘁的报国精神、以学术为业的学问志趣以及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中国的现代化始于"西力"的冲击、"西潮"的启蒙,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学科制度的建立、教育学体系的形成等等,也都不例外。作为教育学科重要的学术分支,比较教育学科百余年来走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留下了什么样的学术遗产?《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研究史》一书便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应。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中国比较教育学者在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比较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性问题、世界著名比较教育学家的比较教育思想、比较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建设、比较教育研究的人员和学术期刊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卓越成果。本报告以2009年全国教育类权威刊物《教育研究》和比较教育学专门期刊《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刊载的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方面的论文为依据,通过分析其中的重要理论与方法问题,对2009年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的一系列重要研究论题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外国来华传教士花之安撰写的《德国学校论略》、丁韪良撰写的《西学考略》、李提摩太撰写的《七国新学备要》是晚清研究西方教育的几部代表作。它们不仅介绍了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而且开展了中外文化教育的比较考察,曾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知识阶层中广为传阅,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国家形成》是英国当代著名学者安迪·格林(AndyGreen)撰写的一部重要的比较教育学著作。全书的宗旨是综合运用历史比较方法和理论 ,阐述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教育制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与原因。正因为如此 ,分析该书的历史比较方法和理论 ,可以把握当代西方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形态与趋势 ,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进步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自江泽民同志提出“教育创新”命题以来,国内学者已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笔者认为,现代教育制度创新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因为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环境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前,阅读由渭南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吕卓超副研究员撰写的《走进高等教育的新世界——21世纪中国现代教育制度创新研究》一书,深感作者抓住了这个关键性的命题,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地说,该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以教育制度创新为主线,体现了该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我国的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  相似文献   

10.
以学论教是经学时代《学记》文本注疏的总体特征,由学至本是中国古代学者对《学记》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在经学时代向学科时代的转变过程中,学者们通过中体西用范式来表达对现代学术的文化认同,《学记臆解》就是国人依托传统学术对现代教育学的自我应答。国人在翻译和介绍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类译著的过程之中,拉开了中国教育学科体系自身建设的序幕。《学记考释》就是借鉴赫尔巴特的教育范式,从《学记》之教育目的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心理学三个部分,来解读《学记》的教育思想体系。《学记今译》和《〈学记〉译述》《〈学记〉批注》《学记评注》等著作,可以被看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历史缩影。教育史学科对于人类社会化活动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关系的关注,使得我们必须围绕中国教育思想史的基本问题,基于实质概念与形式概念连接和转换的研究路径,来重新思索经学化和学科化视域下的《学记》研究范式,以期在实现教育史学和教育学史辩证统一的基础之上,达到对《学记》教育思想体系的历史的逻辑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6、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1916年陶行知用英文撰写的教育专著中第一次使用“现代教育者”(Modemeducation)和现代教育学(ModemPedagogy)两个现代术语。1925年,他和他的同事在〈(EducationTheChina1924)中第一次使用“现代化”(Modernizing)这第三个现代术语。他是中国最早使用“现代化”这个词语的三人之一。另外一个是张仲述(1892——1957)1922年写博士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本报告以2010年全国教育类权威刊物《教育研究》和比较教育学专门期刊《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刊载的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方面的论文为依据,通过分析其中的重要理论与方法问题,对2010年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的一系列重要研究论题进行述评。2010年,中国比较教育学者在对比较教育学的宏观审视、中外比较教育思想、当今比较教育的时代背景、比较教育的理论基础、比较教育研究范式与方法论、比较教育研究的展开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卓越成果。  相似文献   

13.
吴洪成教授主编的《中国小学教育史》一书,2006年7月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吴教授为学科教育界尤其是教育史学界和小学教育界增添的又一笔财富。作为一部较为系统地研究小学教育史著作,该书是学科教育的新探索。学科教育是教育学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倍受研究者关注。人们倾力于学科教育学、教学论及教学法的构思、实验及探究,成果叠出,对教育实践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科教育学可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门类来分,但也可以从学制设计的层次类型来定,如小学、中学、大学等。小学教育是…  相似文献   

14.
美国史学家柯文在《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中,反思了战后美国近代中国史研究中的"西方冲击-中国回应"、"传统-现代"与"帝国主义"三种模式,并提出以"中国中心观"为主导范式来研究中国历史。这为当前我国教育史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教育史研究首先要关注"人"的研究,并树立"整体"教育史观。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引文数据库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所提供的统计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数值比较和按类统计的方法对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8种中国教育类期刊在2006-2010年间引文进行了数据统计,研究成果可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一些量化数据的参考,同时也为用户提供全面翔实的期刊被引和引用数据。结果表明:《教育研究》是人文、社科权威级期刊;《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教育类核心期刊中的佼佼者,具有一流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在教育学领域中有着绝对的影响力;《中国大学教学》、《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师教育研究》在教育学界也有着非常高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要遵循历史的逻辑,站在教育学术史的高度,审慎地选择教育学学术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17.
范刚 《考试周刊》2013,(69):19-21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所著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文章概述了该书的大致内容,主要对书中所陈述的民主社会、民主教育及蕴含的各种教育思想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8.
杨思信 《教育学报》2012,8(1):113-121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从教育思想、教育学派、教育制度、教育编纂四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思想方面,该运动提出了“教育为国家主权”、“教育与宗教分离”、“国家主义教育”三大观念.教育学派方面,该运动时期所形成的国家主义教育学派,丰富壮大了中国现代教育流派的队伍.教育制度方面,该运动促使政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教会学校的体制.教育编纂方面,该运动时期提出和形成的“教育侵略”论、“文化侵略”论,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学科研究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19.
李剑萍教授的新著《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史论——中国教育现代化诸矛盾范畴研究》,对迄今百余年来的中国现代教育作了全景式探索,对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即中国教育现代化诸矛盾范畴作了深入研究。全书显示出新颖的研究范式和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洪柳 《中小学校长》2012,(12):63-64
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代表,恐怕没有人能与杜威在教育思想上的影响与贡献相媲美。杜威不仅有助于形成美国实用主义思想体系,而且还对此后实验主义和新教育,即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存在极为深刻的影响作用。杜威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中都写过很多著作和论文,其中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