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学教育》2004,(3):2-3
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名著就是好书,适合孩子阅读”。但有关人士指出,名著不等于儿童读物,许多名著中涉及性、暴力的内容,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家长在为孩子购买课外书时不应迷信“名著”。——《名著不一定都适合孩子阅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7-9年级的学生要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列出了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目录。在总目标中也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因此,近两年对中外名著的考查屡见不鲜,考查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选择题,有填空题,有语言表述题,也有作文题,但巧借对联考名著是今年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又一亮点。下面就2004年一些省市的中考题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课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7—9年级的学生要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列出了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目录。在总目标中也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因此,近两年对中外名著的考查屡见不鲜,考查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选择题,有填空题,有语言表述题,也有作文题,但巧借对联考名著是今年中考语文试题中又一亮点。下面就2004年一些省市中考题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名著阅读作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初中生的名著阅读具有目标性和过程性,从而切实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一、批注式阅读,让名著阅读有"深度"所谓"批注阅读"就是指读者对文本的品味、鉴赏与评价,并在文本空白处及时地进行记录与分析,是一  相似文献   

5.
金修传 《新高考》2008,(4):16-17
200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将"名著名篇阅读"定位在理解能力层级,这就意味着名著名篇的阅读以识记理解性阅读为主,借鉴2007年福建省高考名著名篇阅读考查经验,结合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典型题示例",2008年江苏高考名著名篇阅读题将会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黄秀芳 《考试周刊》2014,(66):25-2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学生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获得知识的积累与丰厚,才能有精准与灵活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经典名著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等方面获得素养。本文就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情况做了分析,探讨了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注意事项,力求让学生学会阅读名著,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索名著阅读与真实生活建立联系的途径,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来拉近名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学生的名著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过程性学习中逐步提高发现问题、质疑探究、迁移应用等核心能力,从而推动名著的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8.
吕吴 《快乐阅读》2013,(12):14-14
朱永新教授提出:“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句话点出了阅读的深层次功能就是能够培养、铸造、丰富、匡正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中外经典名著的阅读尤其如此。经典名著的阅读不仅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有益途径。现实中,名著阅读却成了一块不折不扣的“鸡肋”。如何让学生重回名著阅读这片“青青草原”?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试从阅读现状产生原因、名著阅读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谈一些尝试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朱永新教授提出:"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句话点出了阅读的深层次功能就是能够培养、铸造、丰富、匡正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中外经典名著的阅读尤其如此。经典名著的阅读不仅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有益途径。现实中,名著阅读却成了一块不折不扣的"鸡肋"。如何让学生重回名著阅读这片"青青草原"?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试从阅读现状产生原因、名著阅读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谈一些尝试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初中生语文素养,响应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课外阅读质与量的要求,在农村初中开展阅读经典名著教学符合目前人才培养需求。文章通过分析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价值,针对目前农村初中开展名著阅读不容乐观的现状,提出有益于提升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指导对策:发挥课堂熏染功能,提升学生名著阅读兴趣;营造名著阅读环境,培养学生名著阅读意识;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加强名著阅读技巧指导;更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构建名著阅读评价制度;提高语文教师阅读素养,扩充名著知识储备量。  相似文献   

11.
张砚妮 《科教导刊》2019,(11):152-153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新课标"提出的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之一,具有重要且特殊的地位。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将经典名著与跨媒介结合,借助不同媒介的表现形式扩展经典名著在学生中影响力。通过解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深刻含义,分析经典名著与跨媒介之间的适切性,从而提出从个体到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从应试到应用、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经典名著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名著阅读普遍存在着伪阅读、浅阅读、死阅读等问题,这与阅读主体地位的缺失、课堂教学的缺位不无关系。本文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探讨体验式阅读、参与式阅读、分享式阅读等课堂活动形式,意在通过课堂强化名著阅读的过程性指导,探索突破阅读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夏珍华 《学苑教育》2023,(17):92-93+96
驱动性问题是名著阅读项目化学习的关键。整本书阅读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应紧扣文体特质提炼核心问题,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问题链条,训练高阶思维聚焦“元认知”,在生活实践中实现阅读策略的迁移与运用,从而确保学生的阅读从“碎片”到“整体”,从“浅层”到“深度”,使名著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的人文性。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课外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目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是关健,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阅读天地。  相似文献   

15.
一、与家长取得共识每接手一届学生,语文教师都应该给所有的家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也可以搜集扬振宁、巴金、郭沫若等科学家、文学家关于名著阅读的议论,下发一些华罗庚、苏步青、朱光潜等人阅读名著的文章。同时也可附上教育部推荐的一些中外名著的目录。二、选择、推荐合适的名著学生的阅读有其年龄的特点,同时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和社会性又是这个时期学生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对作品的选择、阅读自然存在种种不足。因此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大纲推荐一些优秀书目。初一学生阅读情趣还未脱离孩…  相似文献   

16.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自主阅读的红色经典名著,因其独特性和自读性导致学生阅读缺少品质。以作业为载体陪伴学生自读红色经典名著全过程,以科学的设计原则,设计情感触发类作业续航阅读劲,设计能力生发类作业续航阅读力,设计素养薄发类作业续航阅读值,并借助评价量规和交互式评价使反馈即时、深化,能够实现此类名著的品质化阅读。  相似文献   

17.
名著导读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为了发挥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综合功能,提升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笔者对高中语文名著选文进行了简单分析,有助于名著导读教学的合理进行。同时,通过课内联系课外的拓展性阅读,从而实现高中生语文综合能力有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一、阅读面狭窄 当前小学生的名著阅读大多局限于入选课本的一些名著节选,这种阅读量以及阅读范围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授入选教材之中的名著名篇时适时地拓展和激发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的完整书籍,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的经典名著。  相似文献   

19.
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名著阅读,只有打牢名著阅读的根基,让学生爱上读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其他语文能力。统编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名著阅读,每册安排了两本经典名著的阅读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名著导读,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阅读水平与综合素养。文章主要分析了兴趣激发在名著导读这一环节的作用以及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几年中考试题的分析,发现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在考卷的分数比重越来越大,而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容乐观。本文针对中考名著的特点,重点探讨应对名著阅读考题的方法,提出取得中考名著阅读成功的备考对策:(1)必须读过原著。(2)通过研究近几年出现的名著阅读试题,掌握名著阅读试题的特点,确定名著阅读的备考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