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悦  刘方英 《天中学刊》2013,28(3):136-138
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环境的各维度上,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不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在娱乐性、知识性和控制性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大学生在娱乐性和知识性上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在乐观人格特质的接纳维度上,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与积极应对方式相关;乐观人格特质在家庭环境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有显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通过检索和筛选文献,共纳入20篇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Z=2.67,P0.05),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Z=2.56,P0.05),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城乡差异上不显著。不同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非独生子女和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独生子女和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法对598名大学生社会支持、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生源大学生在SCL-90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农村大学生,社会支持客观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大一学生所获得的客观支持均多于其他年级,且差异显著;2)社会支持、人格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人格是作为生活事件一心理健康的外部影响因素而发挥作用的,未发现人格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法调查听障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发现,听障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独生子女听障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听障大学生,城镇户籍听障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农村户籍听障大学生,家庭支持在各人口学变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自我接纳与家庭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支持与人际信任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接纳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家庭支持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信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研究结论,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家庭及专业人员的支持作用,构建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通过对河北工业大学2012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1、6820名学生中共计699名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占总人数的10.25%;2、男生的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性障碍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生;3、非独生子女的躯体化、焦虑、抑郁等10项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4、农村学生焦虑、抑郁、自卑等10项因子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农村学生。总体上,2012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常,但仍需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美华 《莆田学院学报》2003,10(4):35-37,67
采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对269名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认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总体社会支持水平、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分别与心理健康及其各因子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提高社会支持,改善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体育价值观、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检验了社会支持在体育价值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存在两两显著相关关系;体育价值观不仅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而且通过社会支持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价值观影响心理健康过程中,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能独立充当中介变量.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可以从培养大学生体育的价值观入手,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新疆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探究。结果发现:总体上社会支持状况乐观;男生的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四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等方面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二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最低。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现状,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证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编大学生谦虚量表对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谦虚心理的现状及其特点.结果显示,大学生谦虚及其各维度的得分均属中上水平,大学生谦虚心理及其各维度均不存在性别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谦虚认知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谦虚行为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来自县镇的大学生谦虚动机维度得分高于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生命价值观对汶川地震灾区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中介作用,为震区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提供参考.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文理学院的323名汶川地震灾区籍大学生在地震发生32个月后的PTSD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震区籍大学生总体阳性检出率为4.34%,SCL-90的9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震区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必须要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作为引导.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小学生心理资本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95名在校高中生进行施测。以探索高中生心理资本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以及心理资本在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心理资本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干部在总体心理资本及乐观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女生在感恩、谦虚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父亲过分偏爱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亲对女生的偏爱程度显著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偏爱、母亲过分偏爱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3)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学业成绩两两存在显著相关。(4)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母亲惩罚严厉和学业成绩之间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3+2"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显示,“3+2”大学生获得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显著低于普通高招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3+2”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普通高招大学生;社会支持三个因子及总分与孤独倾向、冲动倾向显著负相关;以社会支持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依次进入方程的变量有孤独倾向、性别、NC(消极应对)三个因子。为此,必须加强“3+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利于其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量表对安徽省四所本科院校的685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从而探讨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学校差异,在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得分上。重点院校显著高于新升本科院校。在孤独感上,重点院校显著低于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孤独感、主观幸福感上存在社会支持水平差异,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孤独感上显著低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间,两两呈显著相关关系;在孤独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社会支持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复原力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间的中介效应。随机抽取6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一般健康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大学生复原力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复原力与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复原力存在显著负相关;复原力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对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父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Ⅲ)和母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过度保护Ⅳ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2)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父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Ⅲ;过度保护Ⅵ)和母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过度保护Ⅳ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3)影响依恋回避的因子有母亲因子(惩罚、严厉Ⅱ;拒绝、否认Ⅲ),影响依恋焦虑的因子有母亲因子(拒绝、否认Ⅲ;偏爱被试Ⅴ)和父亲因子(偏爱被试Ⅳ;过度保护Ⅵ)。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成人依恋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天津市、北京市高校听障大学生510名,使用SCL-90量表进行施测,研究发现聋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男性听障大学生各维度得分高于女性,非独生子女各维度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其他人口学变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提出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发展全纳教育、重视心理干预的意见,从而提高聋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对28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讨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基本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焦虑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没有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就业焦虑不存在直接影响,而是以自我概念为中介产生间接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概念对就业前景担忧和自信心不足2个因子的影响高于对缺乏就业支持和就业竞争压力2个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群体态度、社会支持系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感觉温度计量表、内外群体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健康状况量表对49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态度、内外群体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相关显著;(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外群社会支持在外群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内群社会支持与外群社会支持在内群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完全的序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8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使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手机依赖在恋爱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手机依赖在人格特质中的差异显示,精神质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倾性在恋爱人群、年级中差异显著。在社会支持上的总分上,恋爱人群显著高于非恋爱人群、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手机依赖与精神质、神经质之间存在正相关,与外倾性、社会支持之间存在负向相关。社会支持与外向型呈显著正相关,与精神质、神经质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在精神质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河南省72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考察大学生的职业探索状况与其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以及择业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环境探索上,城市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三本院校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一本、二本院校学生;一本、二本院校学生的自我探索都显著高于环境探索,上过职业教育与发展课程的大学生环境探索和自我探索得分均显著高于没上过的大学生;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可直接影响职业探索,也可通过择业效能感间接影响职业探索。择业效能感在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和职业探索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